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职业能力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整体要求为依据,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对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的实操考核内容进行了细化。实操考核标准涵盖了显微操作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生长测定、鉴别技术、育种和菌种保藏。确定了考核标准开放性、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过程民主化的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学生微生物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实操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集中在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研制课程标准、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为主要内容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均未涉及专业课程实操考核标准化的研究。本课程组以现代高职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部分工程师的参与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历经3年探索与实践,拟定了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实操考核标准。当然,实操考核标准的研制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吸收先进技术的过程,本文仅是我们的一点心得,抛砖引玉,希望和同行们商榷。
一、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组邀请相关企业人员,将应用微生物技术开发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确定了技能目标:学生能独立、配合他人完成微生物显微操作、消毒与灭菌、分离纯化、生长测定、形态鉴别、育种、菌种保藏等七大技术。知识目标: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的个体与群体特征、细菌细胞的基本和特殊结构、繁殖方式;普通光学显微镜(含油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利用方式;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微生物育种方法与步骤,菌种保藏的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摄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探索创新精神等职业关键能力,达到培养人的最终目的。在内容标准上从工作岗位点、技能点、知识点、素质养成点、考核要点、学时(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明确。
二、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实操考核标准
课程标准提出了显微操作、消毒与灭菌、分离纯化、生长测定、形态鉴别、育种、菌种保藏等七大技能目标,为此。课程组研制了油镜下观察曲霉的顶囊、高倍镜下找出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小方格、高倍镜下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尺度值、无菌操作在平板中接种0.1ml菌液并涂匀、移液管培养皿的包扎、无菌操作倒平板、灭菌锅的操作、斜面制作与保藏等八项技能考核试题,试题覆盖课程目标所要达到的七大技能考核,并从操作内容、操作要点、分值、评分标准、扣分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分解了若干项规范操作,便于学生快速、准确、科学的掌握整项技能,例如油镜观察曲霉的顶囊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三、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实操考核的实施
在实操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实操考核标准开放性原则,分别采用了由教师测评、学生互测和随时测评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原则,确定了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
(一)考核标准开放性原则
目前,课程组已编制出版含有实操考核标准的《微生物基础技术项目学习手册》,教师在上课时对照此教材引导学生查看实操考核标准,对考核技能点全程开放,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程的重点,并重点强化专项技能的训练。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原则
在对各项技能考核时,我们采取教师测评和学生互测的方式,也就可以由教师充当测评人,也可以由2-3名学生共同充当测评人,其前提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充当测评人,均要做到严格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不得改变评分规则。微生物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对学生的所有考核也都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只要觉得自己可以完成考核任务,就可向教师提出进行考桉的申请,教师就随时安排考核,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比较大的自由度。
(三)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
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就是考核后,测评分数当场公布,接收学生的监督和被测评人的申述。
当被测评人有异议时,我们允许其查看测评记录,帮助学生回忆被扣分的原因和不规范的操作。从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考核且操作规范、流畅、结果准确,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且熟练度不够,导致超时,没有顺利完成考核任务。
实践证明,使用细化的实操考核标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微生物基础操作技术规范性和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实验操作都能按标准化进行,实验数据结果准确度高,讨论也更加深刻,岗位操作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为课程组教师统一了授课标准,克服了“一个师傅一个法”现象,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其国,李莉.微生物基础技术项目学习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其国.高职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J].科教文汇,2007,(11):113-114.
[3]陈东亮.对技校分析化学实验细化考核标准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6-127.
[4]吴皓东,吴锋.关于《单片机》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75-76.
关键词: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实操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2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集中在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研制课程标准、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主体为主要内容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均未涉及专业课程实操考核标准化的研究。本课程组以现代高职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有限公司部分工程师的参与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历经3年探索与实践,拟定了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实操考核标准。当然,实操考核标准的研制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吸收先进技术的过程,本文仅是我们的一点心得,抛砖引玉,希望和同行们商榷。
一、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参照工作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课程组邀请相关企业人员,将应用微生物技术开发成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并制定了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确定了技能目标:学生能独立、配合他人完成微生物显微操作、消毒与灭菌、分离纯化、生长测定、形态鉴别、育种、菌种保藏等七大技术。知识目标: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五大类微生物的个体与群体特征、细菌细胞的基本和特殊结构、繁殖方式;普通光学显微镜(含油镜)的使用方法;微生物所需营养物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利用方式;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和种类;微生物生长的规律以及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五大类微生物培养与生长测定方法;微生物育种方法与步骤,菌种保藏的方法。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摄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探索创新精神等职业关键能力,达到培养人的最终目的。在内容标准上从工作岗位点、技能点、知识点、素质养成点、考核要点、学时(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明确。
二、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实操考核标准
课程标准提出了显微操作、消毒与灭菌、分离纯化、生长测定、形态鉴别、育种、菌种保藏等七大技能目标,为此。课程组研制了油镜下观察曲霉的顶囊、高倍镜下找出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小方格、高倍镜下校正目镜测微尺每格尺度值、无菌操作在平板中接种0.1ml菌液并涂匀、移液管培养皿的包扎、无菌操作倒平板、灭菌锅的操作、斜面制作与保藏等八项技能考核试题,试题覆盖课程目标所要达到的七大技能考核,并从操作内容、操作要点、分值、评分标准、扣分记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每一项技能都分解了若干项规范操作,便于学生快速、准确、科学的掌握整项技能,例如油镜观察曲霉的顶囊考核标准如表1所示。
三、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实操考核的实施
在实操考核的实施过程中,实现了实操考核标准开放性原则,分别采用了由教师测评、学生互测和随时测评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原则,确定了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
(一)考核标准开放性原则
目前,课程组已编制出版含有实操考核标准的《微生物基础技术项目学习手册》,教师在上课时对照此教材引导学生查看实操考核标准,对考核技能点全程开放,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程的重点,并重点强化专项技能的训练。
(二)考核方式多样化原则
在对各项技能考核时,我们采取教师测评和学生互测的方式,也就可以由教师充当测评人,也可以由2-3名学生共同充当测评人,其前提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充当测评人,均要做到严格依据考核标准进行评分,不得改变评分规则。微生物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对学生的所有考核也都在实验室进行。学生只要觉得自己可以完成考核任务,就可向教师提出进行考桉的申请,教师就随时安排考核,这样就给学生一个比较大的自由度。
(三)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
考核过程民主化原则就是考核后,测评分数当场公布,接收学生的监督和被测评人的申述。
当被测评人有异议时,我们允许其查看测评记录,帮助学生回忆被扣分的原因和不规范的操作。从实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考核且操作规范、流畅、结果准确,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且熟练度不够,导致超时,没有顺利完成考核任务。
实践证明,使用细化的实操考核标准,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学生对微生物基础操作技术规范性和科学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实验操作都能按标准化进行,实验数据结果准确度高,讨论也更加深刻,岗位操作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为课程组教师统一了授课标准,克服了“一个师傅一个法”现象,为其他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陈其国,李莉.微生物基础技术项目学习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陈其国.高职应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标准的开发[J].科教文汇,2007,(11):113-114.
[3]陈东亮.对技校分析化学实验细化考核标准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3):26-127.
[4]吴皓东,吴锋.关于《单片机》课程考核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