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等效思想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这一内容的学习,可以为本章电学实验的设计找到基本的思维方式,为后面学习创新型实验奠定基础.
  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后,知道了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基本思路,但他们没有深层次研究在伏安法基础上所派生出来的很多种测量方法.当学生在常规的伏安法的基础上猛地接触到没有电压表或电流表,取而代之的是电阻箱等电学仪器时总感不适应,难度太大.如何从思维的抽象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如何把伏安法知识灵活应用起来,这是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 建构模型,提出问题
  (1)在实验室里测定电源的电动势与内阻的电路如图1所示.
  提出问题:在不考虑系统误差时,依据什么原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教师引导学生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本表达式出发,总结出测量原理.
  本质是采用伏安法原理,测出电流I和电压U.I、U应满足的函数表达式.
  过利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和电流表测出的电流I作为已知数,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利用计算法和图象法这两种方法中的其中一种都可以得到需要测量的值.
  设计意图 探究始于问题,作为复习课,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选择典型的问题作为切入后,构建模型,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复习所学知识点,将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引入到具体的实践中,是一种直观的,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避免干巴巴的重复,又能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
  解决问题都有自己的规律,要通过典型试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避免就题论题,无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2 变换仪器,总结规律
  2.1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
  通过上述试题,学生能够解决当电路中有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前提下,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问题,那么如果在实验器材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或者所给的电压表或电流表不符合题意需要时,我们能不能用其他的仪器等效代替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如下试题:
  某班举行了一次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比赛,其中一项比赛为用规定的电学元件设计合理的电路图,并能较准确地测量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及其内阻.
  设计意图 上述试题的求解过程从本质上来看,仍旧是伏安法,只是其电压表是利用电流表和合适的定值电阻等效代替而已,只要引导学生认清这个本质,试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2.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解题的思维
  (1)遵循本质的思维.电源电动势、内阻的测定实验,在实验室采用的是伏安法,其本质是建立了路端电压与总电流之间的函数关系.
  (2)等效替代的思维.缺少电压表时,可以用已知电阻的电流表和合适的定值电阻相串联来代替.同样的,在缺少电流表时,可以用已知电阻的电流表和合适的定值电阻并联来代替.
  (3)数学分析的思维.建立起函数表达式与相关图象的对应关系,就通过截距和斜率得到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在以上分析结论的过程中启发我们基本思维:
  (1)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基础;(2)等效代替法的思维;(3)确立测量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并画出图象.
  设计意图 学生在考虑电学实验试题时,头脑中出现的信息往往是最基本的伏安法测定电阻的模型,只能就题论题,试题稍作变动,就无所适从.在伏安法的基础上,通过等效替代法创设一类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基本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更深层次,综合性更强的问题上面,为后期解决复杂问题奠定基础,明确方向.
  3 层层深入,拓宽思维
  师:如果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试验中,没有电压表,只有电流表和电阻箱,以上总结的规律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思维整合 实际上,无论是伏安法测定电源电动势、内阻的问题,还是缺少电压(流)表,利用其它电学仪器等效代替的问题,只要学生能认清实验的原理,明确了等效替代的本质,即:仍旧按照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思路,在做图象时,通过公式变型找到测量值所满足的基本关系式(重点表现形式为一次函数)即可.
  设计思维 在分情形讨论问题之后进行思维的整合,能够提高学生对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将学会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自然科学有它的规律,正因如此,所以解决自然科学中的问题也有它的规律,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做到“一通则全通”的目标,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其他文献
在电学实验中,控制电路的选择有限流器和分压器两种.前者的优点是接线方便、供电效率高,缺点是不能提供从零开始的变化电流(或电压);后者的优缺点,则刚好和前者相反.  设计分压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该如何选择?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论剖析,供读者参考.  1 非线性控制分析  3 抛砖引玉促教学,以点带面推改革  高中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而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学生喜欢“记”物理,而缺乏独
期刊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学科,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基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与很多学科的内容相互渗透.  1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物理可以为我们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刚进入中学阶段就必须学习物理,足以可见它的重要性.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在中学学习过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2010年4月第三版,2014年5月第六次印刷)第一章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中对“元电荷”这部分内容稍加调整,将更科学.  第四页第四段: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根据此描述:电子带负电,故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 C,一个
期刊
1引言  初中物理学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从现象中升华认知的学科.它与生活联系密切,但是同时,它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大多数人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初中阶段起步学习的.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没有实验的物理课就不是物理课.新课改之后,国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强调了要重视实验方案的自我设计、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深入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中有如下两个图.  在物理教材中,图1是一个闭合电路,图2是闭合电路各点线电势降(或电势升)的图示.物理教材对图2的说明是:图2表示的是该闭合电路中电势的相对高低及电流方向,A、B两个位置中的A、B,D、C其对应于图1并分别代表电池的溶液中与A、B两电极靠近的位置.  物理教材中还说:“图1中的电源是一个化学电池,电池的正极和负
期刊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比如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 、创造教育”的教育思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具有特别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人通过学习陶老师的教育思想后发现:要充分贯彻执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索和分析,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思
在沉重的功课压力和考试压力下,很多初中生都将学习视为一件被动、无趣的任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动程度和兴趣高低已经成为决定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新课改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号召.为此,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深入进行物理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在物理趣味课堂中“志于学、乐于学”,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如何营造趣味物理课
随着中国进一步走向国际,中美两世界大国在母语教学中的比较和探索也正在逐步加深。写作是母语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篇文章从搜集的多项中美共同写作选题中了解到的不同的教学轨
2.1 弹性碰撞  该过程中要同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从数学角度分析知,动量直线应与机械能椭圆有两个交点,设交点分别为A和B (如图2).  结合(5)、(6)两式,从图2上分析可知,完全弹性碰撞过程则是从A点(v1>v2)开始沿动量直线到B点(v1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