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发展现状、监管问题与治理策略※

来源 :西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肩负清算行业“压舱石”的角色,在跨境支付业务规模、服务群体数量方面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伴随中国国际业务不断扩展及金融科技飞跃式发展,各类技术革新相继涌现,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规模稳定上升,人民币清算业务成为新亮点.但与此同时,也应关注到跨境支付监管效果并不理想,突出表现为法律制度不完善、行业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洗钱活动打击力度不足、监管科技应用能力欠缺、国际监管协同度有待提升五方面.针对于此,可从加强跨境支付业务法制建设、强化行业内部监督、多方面打击洗钱活动、打造跨境支付监管技术框架、加强国际监管协同合作等途径着手,破解商业银行跨境支付业务监管难题.
其他文献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示范区的现代经济发展方向,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应有的使命,但金融盈利性要求与生态示范区生态项目低收益现状相冲突,对服务对接形成障碍.本文通过探索搭建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力争激发金融创新动力,促进金融与需求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金融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频共振和相互循环促进.
科学、清晰、高效地对小微企业进行划型界定,是精准实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划型有不同话语表述和口径范围,对数据统计和政策执行造成一定困扰.本文从政策传导视角研究讨论了小微企业划型界定问题.研究发现:从政策逻辑来说,对小微企业进行划型界定,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追求社会福祉最大化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需要;相较美国和欧盟小微企业划型标准,我国小微企业划型存在划型标准和方法有待完善、划型政策口径过多以及划型主体不明确、划型责任落空等问题.据此,本文从完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和方法、优化小微企
近期各类商业银行违法违规“乱象”的出现不仅破坏金融体系本身的稳定性,也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2008~2020年间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其接受监管处罚次数、处罚原因类型、处罚方式、处罚机构等多维度分析,以及银行历史数据和所有上市公司数据的横纵向对比分析,深入考察商业银行监管处罚的趋势和特征.本文从监管结果视角探究监管关注的重点领域并探寻可能存在的监管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十四五”时期提高商业银行监管水平,提升金融安全发展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