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方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小学生而言,数学问题相对抽象,所以当开展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一方面契合小学生心理年龄;另一方面能够弱化数量关系的抽象性,使其更加直观、形象,帮助学生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培养与增强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画图方法;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5-0145-02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Draw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roblem Solv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Wendou Nine-year School, Meichuan Town, Dingxi City, Min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LI Suoping
  【Abstract】As far as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concerned, mathematics problems are relatively abstract, so when teaching,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us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use drawing methods to solve mathematics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one hand, it fits the mental ag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weaken the abstraction of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make it more intuitive and visual, and help students build self-confidence in solving math problems,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them Ability to diverge thinking.
  【Keywords】Drawing method;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solving; Applied countermeasures
  本文闡述了画图方法与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相符的特点,提出了画图方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对策,包括画图明确题意、画图明晰数量关系、画图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画图激发学生数学思维。而画图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动手实践,更加深入地认识问题的意思,并且更为直观、形象地体现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两者的关系。
  一、画图方法与小学生心理年龄相符
  通过探索儿童心理特点可以发现,由于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与艺术相关的因素,并受其影响,能够使其逐渐树立造型意识,可以利用较为简单的线条画出心中所想,这一阶段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为强烈,而且具有极强画图愿望。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形象,其抽象思维仍处于发展时期,善于解决出现率较高的数学问题;不擅长解决新问题,缺乏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认识,比如观察法、归纳法等。同时,小学生认识的汉字较少,数学阅读能力较差,而且在面对数学信息时缺乏较高的敏感度,很多时候无法正确认知纯文字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引人画图法,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二、画图方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
  在明确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树立利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在该条件下,画图升华为数学图示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读懂题目,发现有效解题方法,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
  (一)画图明确题意,便于学生形象感知
  通过利用画图方法解题,无论是已经知道的信息还是具体问题都能够通过图画呈现出来,弱化问题的抽象性,使其更加形象、直观,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清晰掌握数学问题的思路,发现有效解题方法。
  举例而言,有一道数学题为:一队学生排队进入图书馆,成成在队伍中排第6,笑笑在队伍中排第12,那么成成和笑笑之间有几个人?在看到这一道数学题后,大部分学生都直接写出12-6=6(人)。在没有画图的条件下,即便教师提醒学生,他们也无法发现错误,甚至仍旧认为自己的答案没有错。此时,教师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让他们有效地利用简单数学图形进行绘画,将问题内容抽象转变为具象,利用个人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可以发现大多学生都画出12个圆圈,并且标注出“成成”和“笑笑”所在的位置,然后标注出两人中间的5名同学;也有学生将第6名学生到第12名学生全部标注出来,然后在第6名学生与第12名学生的位置画叉,这样便剩下5名学生;还有一些学生直接标数字。此类画图方法非常直观、形象,学生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在清晰了解基数和序数两个概念差异的同时,透彻认识“之间”所表达的意思。
  (二)画图明晰数量关系,便于学生归类、总结
  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验,难以正确、深刻地认识数量关系,无法利用文字形式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画图方法,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其明确数学问题包含的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归纳同类数学问题。以购物问题为例,在文具店中,大量文具均已标注价格,其中文具盒的价格是6元,由此提出“小红共购买5个文具盒,那么花了多少钱?”虽然该问题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中存在不少干扰信息。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学生便会分不清有用信息与多余信息。首先,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在题目中大家可以掌握什么信息?需要解决何种数学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所需应用的已知信息有哪些?”其次,引导学生画图,让他们清楚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知道求5个文具盒花多少钱的本质是“5个6的和”。教师在教学该数学题目时,也可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问题,然后利用画图方法进行解答。学生通过运用该方法反复做题,可以积累更多的解题经验,以此了解到此类数学问题均为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加清晰、正确地理解单价、数量与总价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综上,画图方法能有效简化数量关系的抽象概念,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领悟与总结知识。   (三)画图便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即让学生自主探索或者创造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而教师则需要在一旁予以辅助,帮助学生掌握画图方法的本质,学习有效的解题方法。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目:有两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将其拼接为一个长方形,那么这一长方形的周长为多少?大部分学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32厘米。”然后教师问道:“这样对吗?”全班学生都慢慢安静,并进行思考。接着教师提问道“大家可以画图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教师话音未落,学生便开始动手操作,過了一会,有的学生便提出“32厘米”这一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以通过引导学生动手画图,有效解决了学生的疑问。最终得出所拼接成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四)画图便于学生激活数学思维
  解决数学问题时利用画图方法,能够充分清晰呈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转变为图形,实现文字向图形的转变的同时完成图形向思维的转变,此为“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以此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当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巧妙利用画图方法,可以有效处理教学内容,使其从静态转变为动态,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举例而言,有一道题目是:有一根长度为2.4米的木条,要将其锯成两段,共需用2分钟,如此计算,要将该木条锯成4段,共用多长时间?教师在阅读完题目后可以引导学生画图,学生根据所画出来的图形能够清晰发现解决方法,也就是“一个椭圆表示1段,一条竖线表示锯断1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画图,通过图形展示出数量关系,用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并且感受与领悟画图方法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为树立学生利用画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师应该加强对画图方法的应用,潜移默化地渗透该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渐理解与掌握画图技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J].天津教育,2020(21).
  [2]黄雅婷.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
  [3]苏佩.有效结合画图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7).
  [4]严雪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具体问题[J].学周刊,2019(03).
  (责编  张  欣)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的提出,促进了基础教育内容和结构的改革,小学语文也开始寻找新的教学设计形式,尤其是面对具有巩固知识现实功能的作业内容,创新设计形式成了重中之重。本文结合该背景,首先分析了创新设计小学语文校本作业的价值,接着围绕“如何设计”“如何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如配套文本、丰富形式、添加趣味内容、注重学生感悟等,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开展相关工作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作业;设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体验感,重视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为此,笔者结合时下最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课下学习相结合,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将对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期刊
【摘 要】思维地图是一种融合了多种思维模式的可视化学习工具,该项可视化工具可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建构知识框架、发散学生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探究的能力。初中化学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进阶阶段,知识点分散但具有关联性,利用思维地图进行化学知识的总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为学生建立一个独特的知识框架,并提高他们不同的化学思维导向。基于以上观点,本文将从不同层面阐述思维地图在高中化
期刊
【摘 要】目前,小学英语只是简单地对英语知识点进行传输,如果在其中加上劳动教育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样做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英语课堂内容太单调,教师“填鸭式”授课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很容易对学习新知产生厌倦心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不但未偏离英语教学的主题,相反会提升课堂的感染力。本文将结合某小学的案例背景展开论述,对劳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更新教学理念,将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工具与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与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实现有机接轨。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特征,数字故事这一以多媒体技术为基本载体的教学工具,符合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需求。为此,本文主要对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在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许多教学科目中都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在网络上搜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性的特点,在课堂中引入多样化的教学素材,提升教学效率。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引入网络资源,展开话题探讨,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长效化发展助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网络资源;教学研究  中
期刊
【摘 要】近几年舞蹈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关注,通过舞蹈教学可锻炼学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学生气质,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及优秀品质。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学校舞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5-0135-02
期刊
【摘 要】意象绘画指的是绘画内容不再受到客观事物的束缚,画家的情感、主观意识都会在画作中充分呈现出来。在进行此类作品的绘制过程中,画家通常都会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方式,营造出不同的意境。初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具有主体意识,因而需要教师能够运用传统意象绘画开展深层次的美术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传统意象绘画;初中美术;审美能力;艺术修养  中
期刊
【摘 要】“美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在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为此本文立足于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现阶段中学美术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展开了系统剖析,以期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关键词】中学美术;创新创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
期刊
【摘 要】幼儿舞蹈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不可忽视的一大课程。最近几年,幼儿舞蹈日益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及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提高舞蹈教学效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同时也可以为幼儿后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