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孩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xuexuehehe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时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可以养成,也可以改变。而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数学学习的成效和人的价值观,因而我认为从低段起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课前准备的習惯
  
  “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前做好“硬件”方面的准备,即准备好要用的书、练习本以及所需文具,可以充分保证课堂时间。课桌上尽可能不要出现与课堂无关的书本,这是为了避免课堂上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同时,要做“软件”方面的准备,即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告诉自己要上数学课了,要认真、不能马虎,而且要鼓励自己:“我很棒!我一定会学好数学。”另外,课前预习也是准备工作的一部分,要从小培养孩子“有备而战”的预习习惯。
  
  二、学会倾听和善于表达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我表现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他们不知道倾听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数学思维能力却是在倾听、思考、表达中得到训练的。训练低年级孩子的“听”与“说”至关重要,但低段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说与听是相互支撑的,“学会倾听,善于表达”的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培养。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培养孩子认真听做起,逐渐提高孩子说的能力。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应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应静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表述,对语无伦次的表述要善于理解、小心诱导,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出来,进而乐于表达。当然,老师对孩子的“说”与“听”要做出科学的要求和合理的评价。在培养孩子倾听意识的同时,要激发孩子“说”的兴趣。培养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思维过程和结果的习惯,既可以使知识得到内化,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会问、好问、勤于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而从低段起我们就要注意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进而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新教材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培养提问能力的素材。老师应将提问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提问不仅要符合实际,还要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教材中多次出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而低段的孩子没有思考的习惯,因而老师应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孩子主动参与思考。
  
  四、认真书写和检查、课后复习的习惯
  
  认真完成作业,做到格式正确、书面整洁、正确率高。做完作业要认真检查,有错要及时改正。遗忘规律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的东西,课后有部分是会忘记的。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低年级孩子很难独立完成复习任务,这又要借助家校结合的力量。其实,这操作起来并不难,我每天都在每位孩子的作业后面写上适当的批语,以达到唤起孩子回忆、复习的目的;或是在家里做作业之前进行一些小游戏,如让孩子扮演小老师把今天新学的知识教给爸爸、妈妈等。由于受我的影响,很多家长也喜欢在孩子的作业后面写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或孩子在家的表现。这样一来,我对孩子们就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教学的重、难点也可以适当调节。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数学学科的学习必须从低段培养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现代语文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创新环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美育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項重要内容越来越具体地渗透到各门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尤其是语文这门学科,蕴藏着丰富的审美资源,追求“美”的活动应贯穿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在书写中追求美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写字也是一项语文基本功。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中过多的空泛的文章分析和为应付高考而进行的各式各样的练习或考试挤占
期刊
今天翻开西师版教材第五册三年级语文第5课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我在给学生范读古诗时,学生说:“老师,您读错了,是惠崇春江晓景。”我仔细一察看,感到十分奇怪:从教小学语文7年多,以前的课本都是《惠崇春江晚景》啊!记得从二十多年前的小学课本(人教版)一直延用至今学习的古诗都是《惠崇春江晚景》,怎么轻而易举就更改了?于是,我肯定地告诉学生:同学们,打印或者是印刷错了,把它改过来,应该是“晚景”。第2节语
期刊
《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负责精神,明确自己的作文有了哪些进步,还存在哪些不足。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训练都是学生作、教师改,这样费时多、收效微,所以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是作文教学中一项绝不可少的重要任务。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    一、示范法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个性各异、题材多样、体裁多变的作文该怎样评讲,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评讲上的一点想法:    一、粗批快评,趁热打铁    一篇优秀作文,不是老师批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写出来的。以前对学生作文精批细改,讲究旁批、眉批、总评等。加上正常的教学工作,全班学生的一篇作文改下来,加班加点最迟也要两周左右。两周后再去评讲作文,学生早就对写的是什么主题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字: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
期刊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镜子”。这一特点决定了作文在心理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作文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一、学生作文心理发展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生心理与所有其他事物一样,其发展的
期刊
语文教学实行素质教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大而言之,是能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简而言之,是能写会道。一个孩子,从学说话开始便学语文,再上十几年的学,却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说话写文章,岂非怪事?然而事实正是这样:每每听课,有相当的学生,一站起来,想说的话便说不出来,简单的问题思想停滞,更不用说站到讲台上,站到大庭广众面前。再看社会上,比比皆是的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要写个计划总结写不像,理由却冠冕堂
期刊
提到写作,同学就觉得头疼,老师也感觉教得吃力。难道写作就真的这样可怕吗?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做法,与同僚商榷。    一、写作要贴近生活,写真话,抒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流,源泉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现在的小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了较大的局限:他们不认识韭菜和麦苗,他们不知道大米是从哪里来的,他们不知道
期刊
据调查,在初中学生讨厌的学科中,数学仅次于英语,名列第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几年来依照教育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表明,将思想教育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通过数学史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1、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成就,在教学中可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