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重视不够、教师指导不力、实际应用不多等因素造成了小学生毛笔书写能力的下降。注重毛笔书写技能训练,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认读和书写毛笔字,是汉字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文化技能活动,理应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书写技能;书写能力;书写体验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43-02
【作者简介】赵国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21)教导处主任助理,江苏省书法(写字)教学优秀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苏州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委会理事,小学一级教师。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加强技能训练”,《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随着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书写的机会正在减少,导致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中小学生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提笔忘字”的现象愈发普遍。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注重技能训练的书法教育方能有效地达成“培养学生书写能力”这一基本目标。
一、认识笔画特点,掌握用笔技巧
《纲要》指出:三、四年级要“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要“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写好“点、横、竖、撇、捺、钩、折、提”这八个基本笔画,有利于写好每一个汉字。写好笔画,就要充分体会到笔画的形状特征,感悟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差异,以及用笔的提按、轻重缓急的要领。只有细心体会到用笔的技巧,才能逐步掌握正确、美观的笔画书写方法。
《横的变化与组合》课教学片段:
1.讲述“天下第一关”中“一”字的故事。“一”字其实就是汉字中的基本笔画“横”。通过有趣的传说,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图片并进行交流:横有长横、短横、斜横等。
3.学习“横画儿歌”:稍重起笔右下顿,从左到右要写稳。右下顿笔往回收,收到线上得满分。
4.出示“横的运笔”,教师强调书写要点。
(1)长横
又称俯横,侧入轻按顺势向右行笔,横中间提笔较轻,收笔向左回锋。长横的起笔和收笔处稍顿,行笔长而轻快,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2)短横
一般用在字的上中部。书写时落笔应轻,向右渐行渐重后向上收笔,呈凹弧状。短横一般适用于横画较多的字,起笔稍重,行笔短,收笔稍顿,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5.起笔,也叫“发笔”“入锋”。起笔是书写的开始,关系到一个笔画的形态和神韵,如果说毛笔的书写与硬笔书写完全不同,不同就在它的起与收。还有人说,中国书法的字体演变,主要在于点画的起收笔的不同。
横的“起笔”有:尖笔起笔法,方笔起笔法,圆笔起笔法。因此,起笔,从形态上来说,有方、圆、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种种变化。唐楷多用圆笔起笔,其他起笔穿插使用。下图“五”字第一横,“王”字第二横都不藏锋,笔法非常简洁。
6.横的“收笔”。收笔动作的规范精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形与神。收笔,要做到力至笔画末端。前页图“王”字第一横收笔成方,第二横收笔成圆。“直”中间的三短横,前两横轻轻收锋,第三横尖出,不收锋。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分析,培养书写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7.教师板书演示长横、短横,学生练习。我们书写横画时要注意起笔、运笔、收笔,还要加重加实,不可太软。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运用的广泛性与连续性。可以说,提按技法转换的技能贯穿于书写的全过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小学生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将来才有可能学好书法。
二、观察位置结构,理解汉字形体
书法教学时,在注重笔法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结构教学。
《纲要》指出:“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常用的规范汉字虽结构千姿百态,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唐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清有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研究楷书结构的书法方法。楷书的“横平竖直”“平行等距”“主次有别”等结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结构观念。
《写好“人” 做好人》课教学片段:
1.出示“人”字演变图。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
2.分别出示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书写的“人”字,探究“人”字的书写要领:撇画轻盈、捺笔厚重、支撑呼应、主次分明。
3.临摹颜真卿的“人”字。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书法,饱含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悟与思考,历代书法家创造出了不同的书体流派。但每个字都有特定的规范的组织形式,不能杜撰,不可臆造。所以,结构法是小学生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法则。
在指导书写过程中,注重结构美的欣赏引导,但要注意把握“度”,必须立足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技能为主,文化为辅,不可过度强调书法艺术的观念。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有可能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道艺双臻的境界。
三、重视书写体验,培养应用意识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发展为艺术,之所以与中华文化有密切联系,是因为它在历史上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实用价值,比如,山川的题赞、宫殿的匾额、商店的招牌等都需要汉字书写。
《纲要》指出:“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书写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既有益于学生自己,又能服务于社会。学生要在熟练运用书写工具的基础上,将楷书的训练成果运用于学习过程中的书写环节。
《写好“人” 做好人》课教学片段:
1.出示书写“天人合一”的各种字体、各种幅式的书法图片,感受书法韵味。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幅式,进行“天人合一”的作品创作。这样,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在书写中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快乐。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如果重视书法的实用价值,那么有可能创造出许多提高孩子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成就感的教学辅助手段,避免一味练习写字造成的单调和枯燥。比如,新春佳节写春联、写“福”字,长辈生日写寿联、写“寿”字等,都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学而能用”“学以致用”是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小学楷书指导应紧扣孩子学习生活中“书写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书法课所学技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步步走踏实,笔笔见功夫。
【关键词】书写技能;书写能力;书写体验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43-02
【作者简介】赵国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121)教导处主任助理,江苏省书法(写字)教学优秀教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苏州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委会理事,小学一级教师。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加强技能训练”,《纲要》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随着手机、电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书写的机会正在减少,导致书写能力有所减弱。中小学生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提笔忘字”的现象愈发普遍。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注重技能训练的书法教育方能有效地达成“培养学生书写能力”这一基本目标。
一、认识笔画特点,掌握用笔技巧
《纲要》指出:三、四年级要“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级要“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写好“点、横、竖、撇、捺、钩、折、提”这八个基本笔画,有利于写好每一个汉字。写好笔画,就要充分体会到笔画的形状特征,感悟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差异,以及用笔的提按、轻重缓急的要领。只有细心体会到用笔的技巧,才能逐步掌握正确、美观的笔画书写方法。
《横的变化与组合》课教学片段:
1.讲述“天下第一关”中“一”字的故事。“一”字其实就是汉字中的基本笔画“横”。通过有趣的传说,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出示图片并进行交流:横有长横、短横、斜横等。
3.学习“横画儿歌”:稍重起笔右下顿,从左到右要写稳。右下顿笔往回收,收到线上得满分。
4.出示“横的运笔”,教师强调书写要点。
(1)长横
又称俯横,侧入轻按顺势向右行笔,横中间提笔较轻,收笔向左回锋。长横的起笔和收笔处稍顿,行笔长而轻快,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2)短横
一般用在字的上中部。书写时落笔应轻,向右渐行渐重后向上收笔,呈凹弧状。短横一般适用于横画较多的字,起笔稍重,行笔短,收笔稍顿,形态平直,稍稍有点左低右高。
5.起笔,也叫“发笔”“入锋”。起笔是书写的开始,关系到一个笔画的形态和神韵,如果说毛笔的书写与硬笔书写完全不同,不同就在它的起与收。还有人说,中国书法的字体演变,主要在于点画的起收笔的不同。
横的“起笔”有:尖笔起笔法,方笔起笔法,圆笔起笔法。因此,起笔,从形态上来说,有方、圆、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种种变化。唐楷多用圆笔起笔,其他起笔穿插使用。下图“五”字第一横,“王”字第二横都不藏锋,笔法非常简洁。
6.横的“收笔”。收笔动作的规范精准,直接关系到笔画的形与神。收笔,要做到力至笔画末端。前页图“王”字第一横收笔成方,第二横收笔成圆。“直”中间的三短横,前两横轻轻收锋,第三横尖出,不收锋。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独立分析,培养书写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7.教师板书演示长横、短横,学生练习。我们书写横画时要注意起笔、运笔、收笔,还要加重加实,不可太软。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运用的广泛性与连续性。可以说,提按技法转换的技能贯穿于书写的全过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也是小学生必须勤学苦练的“基本功”,只有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将来才有可能学好书法。
二、观察位置结构,理解汉字形体
书法教学时,在注重笔法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重视结构教学。
《纲要》指出:“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规范,结构匀称,端正美观。”常用的规范汉字虽结构千姿百态,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唐有欧阳询的《三十六法》,清有黄自元《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等,都是研究楷书结构的书法方法。楷书的“横平竖直”“平行等距”“主次有别”等结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结构观念。
《写好“人” 做好人》课教学片段:
1.出示“人”字演变图。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
2.分别出示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颜真卿书写的“人”字,探究“人”字的书写要领:撇画轻盈、捺笔厚重、支撑呼应、主次分明。
3.临摹颜真卿的“人”字。作为汉字书写艺术的书法,饱含着中国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悟与思考,历代书法家创造出了不同的书体流派。但每个字都有特定的规范的组织形式,不能杜撰,不可臆造。所以,结构法是小学生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法则。
在指导书写过程中,注重结构美的欣赏引导,但要注意把握“度”,必须立足汉字书写技能的培养,技能为主,文化为辅,不可过度强调书法艺术的观念。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有可能写好汉字,传承文化。技进乎艺、艺进乎道,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道艺双臻的境界。
三、重视书写体验,培养应用意识
汉字书写之所以能够发展为艺术,之所以与中华文化有密切联系,是因为它在历史上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实用价值,比如,山川的题赞、宫殿的匾额、商店的招牌等都需要汉字书写。
《纲要》指出:“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留意书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书写技能的培养与提高既有益于学生自己,又能服务于社会。学生要在熟练运用书写工具的基础上,将楷书的训练成果运用于学习过程中的书写环节。
《写好“人” 做好人》课教学片段:
1.出示书写“天人合一”的各种字体、各种幅式的书法图片,感受书法韵味。
2.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幅式,进行“天人合一”的作品创作。这样,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在书写中体会学习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快乐。
在小学书法教育中,如果重视书法的实用价值,那么有可能创造出许多提高孩子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成就感的教学辅助手段,避免一味练习写字造成的单调和枯燥。比如,新春佳节写春联、写“福”字,长辈生日写寿联、写“寿”字等,都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学而能用”“学以致用”是激发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小学楷书指导应紧扣孩子学习生活中“书写技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书法课所学技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联系,步步走踏实,笔笔见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