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视域下的良构型问题解决复习课教学探索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he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进行良构型问题解决复习课教学时,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基于结构,注重数量复合关系的凝聚与扩变;基于意义,注重数量关系间的沟通与联系;基于策略,注重一般解题策略和基本解题策略的积累;基于训练,注重多样化练习和分层次梳理相结合,以达到有效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四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归一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核心要素是理解数量关系.以下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归一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期刊
数感是重要的数学核心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基于相关成果、专家意见和学生特点,编制了评估小学4~6年级学生数感水平的问卷.通过两次大规模样本测试,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问卷题目进行修订.最终形成的问卷包含数的意义、数的大小、数与运算、数与估计四个维度.该问卷的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评估小学4~6年级学生数感水平的有效工具.
“笔算式口算”是学生做口算题时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有违口算该有的教学价值,需要慎对.学生喜欢“笔算式口算”,跟教材的编排、师生的心理等有关.口算教学,新授课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练习要关注形式,加强引导;测评要合理开展,注重激励.
“三学”模式是在“先学后导、以学定教”理念指引下,为唤起学生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尝试.在具体实践中要体现“明确任务\'尝试学\'”“多元互动\'合作学\'”“即时反思\'深度学\'”,做到试学有疑问、议学有议点、审学有依据.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是学生需求的、感兴趣的;学习机制应是主动的、激励的;学习方式应是自主体验、多样选择的;学习流程应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生命交融.
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还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基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可设计实物与图形相互转化的数学活动,操作与想象相互结合的数学活动,既开放又体现综合性的主题实践活动,等等.通过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