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与刑法保护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n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典》虽然对虚拟财产进行了规定,但理论上关于虚拟财产法律属性的争议依然存在.实质上,虚拟财产的民法规定只具有宣示性意义.即,立法主体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虚拟财产的属性定位问题,依然需要司法主体根据实践需求进行具体认定.从刑法角度看,如何认识虚拟财产,尤其是如何看待电子数据与虚拟财产的关系,对司法适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刑法修正案(七)》中规定非法获取计算机系统信息数据罪之后,关于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更是在理论界引起争议.就虚拟财产而言,需要根据其内容进行类型化区分,为司法主体准确认识其属性提供合理判断.当下,还需要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司法解释,或者制发指导性案例,对虚拟财产的刑法意义进行司法诠释,为给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定性提供指引和参考.
其他文献
算法的黑箱状态掩藏并固化了原有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产生了诸如算法歧视等失控问题.算法规制的私法进路在于明确算法控制者与数据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以保障个人免受算法的规训.私法规制的前提是,算法应当被认定为工具,背后的控制者(开发者)应对算法失控的后果承担责任.算法决策离不开数据,算法失控问题的根源在于算法控制者收集的数据存在问题.个人作为数据主体对个人信息(数据)享有人格权,算法控制者提供服务以获得使用权,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应解释为信托关系,在信义义务的框架下算法控制者负有勤勉、忠实和信息披露义务.明确算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分析框架,刻画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独具特色的政商关系.政府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区层面,在"官场+市场"双重竞争机制驱动下,结成"政绩—业绩"纽带,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制度化和人格化双重特征"混搭"的关系.这区别于英美等西方国家政企之间边界分明、规则清晰的制度化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常见的基于血缘、地缘等传统社会网络的人情关系,也区别于狭隘互利的政治庇护关系.在一个地区内部,随着官场晋升流动性和企业跨地区流动性的变化,政绩—业绩纽带的强度在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与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也相应发生
历史电影作为多元话语与意识形态争夺的文化场域,提供了一面从文化层面观照社会问题的“影像之镜”.历史文本的每一次改写,都意味着话语生态与文化体系的改变或重塑.种族问题深植于美国的建国史与发展史中,并在不同历史年代的影视作品中延展出殊异的叙事文本,也暗含了种族政治在美国社会中的走向与态度变迁.通过梳理美国历史电影在叙事话语上的嬗变,将不同时代表征同一历史事件的影像文本相互对勘,从而揭示了美国历史影片的种族转向既是种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又以不同的接合策略介入现实,指引少数族裔进行平权抗争,从影像话语出发不断形塑着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了算法社会.算法已经全面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及管理的运行.然而算法并非是完全客观、价值中立的技术.算法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偏见及问题,其本质是社会偏见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映射,逐渐显现侵害社会公众的人格平等权、隐私权,并对数据安全形成威胁甚至破坏,从而导致对社会危害现象的发生.因此,不应禁锢于算法中的技术乌托邦理念,通过把握算法偏见产生的环节及其存在的法律及事实风险,减少其因不确定性危害风险带来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有必要及时建构法律和综合治理的风险防控体系,并将对算法偏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语境下也朝着更多元的方向发展。如果说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启蒙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那么1978年的"改革开放"则是中国音乐多元发展的重要转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思潮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