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联中学伊梦文学社专页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9iij9ijw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零点的灯光
  初三(4)班 钱林飞
  黑夜像层层棉布,笨重地压在人身上,让心几欲窒息。马路上街灯散发出昏黄的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墙壁上留下个孤单、清冷的身影。
  “咚……咚……咚……”整好十二下,心里默默地数着。这子夜的钟声,一下子惊扰了我原本不多的睡意。想起还没完稿的作文,于是索性坐直了身子,准备涂上几笔散漫的思绪。随手拧亮台灯,顿时金色的光芒插进黑暗,刺痛了我的双眼。闭目缓了一会儿,才披衣下床,只觉得那束温馨的光照外有股寒意向我袭来,心中莫名地浮现出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来。
  先说说那个两岁的佛山女孩——王悦吧。据媒体报道,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人性的深刻反思,至于是否真的引发我并不知道;我只是失望地觉得下次再遇到“小悦悦事件”时,恐怕八成以上的人还会选择逃避。试想,十九个人中竟然只有一个伸出援手,还是一个拾荒的婆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1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或有13.3亿的人都听不见一个无助幼儿对生命最后的呼唤!难道这就是几千年来以礼仪之邦闻名遐迩的中国?
  所幸,生活的天空并不全是冷漠的阴霾。同是2011年的10月发生的另一起车祸,却让我们看到了山东“最美女孩”刁娜的大爱之心。刁娜也是一个亲眼目睹车祸的人,而且是在车流不息的危险路段,然而她所做的却与“小悦悦事件”中的十八位路人截然相反。录像上看到的是她直接跳下车,奔向倒地的伤者,没有顾虑,不计“后患”。她用身体护住伤者,指挥过往车辆绕行,以至于自己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小轿车撞得小腿粉碎性骨折。可她毫不后悔,理由铿锵——一条腿换一条命,值!
  同样是车祸,为什么却折射出两种天壤之别的人性?我一时无解,只是静静地注视着灯光——明亮的灯光外,大片的阴暗散落在各处。没有顾及寒冷,我径直走到窗前。夜色中仿佛潜伏着一只巨大的怪兽,而寥寥几盏路灯却像是手一碰就能碎掉,将夜色渲染得更加凄凉。目光回转,瞥到了白日未看完的一卷书上:万顷的颤动——漆黑的岛边/月儿上来了/生之源/死之所。
  我愣在原地,忽然满腹悲伤。是地球造就了我们,我们却注定要死在这里。不是肉体,而是精神。我们自己造就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却在最后将自己推入精神的坟墓?
  灯光静静地照耀着,没有任何的动静。我恍惚间碰到了桌角另一盏台灯的按钮。霎时,整个房间一片光明。这黑夜中突然扩大的光明,使我内心猛地一颤,我不觉睁大了眼睛,眼眶中竟有些晶莹。
  我知道,一盏灯必然不能照亮这世界。那两盏呢?两盏不行,那三盏,四盏呢……一个人不能支撑起整个道德大厦,那就召唤更多的人一起来吧!每一个人都用自己道德的光芒照耀到自己能覆盖到的哪怕一小寸土地,到最后,全世界都会为我们的耀眼而感到震惊!
  零点的灯光静静地照耀着,在这清冷的寂夜里,令我倍感温暖。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人在零点醒着,但我坚信,灯光的温暖无论在多么寂寥寒凉的深夜终会传到人们的内心。即使,它在灯火稀疏的零点!
  [点评]本文构思巧妙:以灯光为线贯穿全文。从寒凉、孤独的子夜灯光起笔,引发出对社会热点的回忆,最后又落笔于满室通明的灯光,并从灯光中读解出对人性冷漠的反思、批判与期待。题目中的“零点”与“灯光”,都是一个灵巧的隐喻。正如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借助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的那样,零点的灯光是孤独而清冷的,这个灯光成了作者思考的背景与情感驰骋的舞台,既渲染了事件叙述的心理氛围,又为结尾富有哲思的抒情议论作了铺垫。如果说小悦悦事件让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深夜,那美丽的刁娜则让我们看到了那黑暗中温暖人心的灯光。因为这灯光外仍是大片冷漠的黑暗,所以小作者尽管议论的文笔尚显稚嫩,但那种关注社会、直面现实的社会责任感与人道情怀还是让我们倍觉珍惜。
  (指导老师:王俊杰)
  面对母亲的目光
  初三(1)班 周慧敏
  当炎炎盛夏渐渐淡去,九月的清风悄悄地吹拂,初三年级也骄傲地宣告了它的到来。于是乎,书包的重量又增加了许多,小小的书房被灯光充斥成白昼,一沓沓厚厚的学习资料趾高气扬地望着我,我的心莫名地烦躁起来。
  每天晚上,当打着“投降”字号的小白旗在心中快被举起时,母亲总会拿着一杯牛奶来到桌边,看我小抿一口后,仍久久不肯离去。我抬起头,与母亲灼热的目光不期而遇,我立马躲闪开了。内心的燥热让我不想面对任何东西,包括母亲的目光。于是,我埋下头,装着看书,叫母亲赶紧出去。掩门的那声清响毫不留情地隔绝了母亲那道依恋的目光。
  周末,看了一上午的书,眼睛异常干涩,只得闭目养神。忽然身旁传来了窸窣的声响,朦胧中感觉到母亲悄悄走了进来,驻足在了桌边,然后没了动静。浑身不自在的我睁开眼,原来母亲就站在我面前。我恼怒地瞪了一眼:“你这样看着我,让我怎么养神?”顿时,母亲像犯了错的小孩子一样,惊慌地收回目光,轻轻掩上门,留下一声如树叶坠地般的轻叹。
  又一个周末的傍晚,我无意瞥见正在做饭的母亲低垂的乌发中已生出缕缕白发,如远山上的一抹残雪那样醒目。蓦地,我的心中不由得一阵紧缩,耳畔突然响起先前那声掩门的脆响和那声如树叶坠地般的轻叹,一股无言的悲悯涌上心头:妈妈不再年轻,她老了,我却这般地无动于衷……
  像往常一样,母亲推门进来给正在题海中奋战的我送牛奶。她是那么小心,生怕自己的逗留会引起我的怨言,一放下牛奶,便匆匆地想要离开。我抬起头,破天荒地叫住了她:“妈,等一下。”母亲愣了一下,停下脚步,转身望着我。
  本只想好好地看看母亲,细数一下她的白发与皱纹,却又一次触及到她那热切的目光。那是怎样的目光啊!有慈爱、有关切、有体贴、有理解、有同情,甚至有无奈。忽然感觉这目光中有一种巨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似乎也恰恰能够支撑住身在初三,因太多的作业、太大的压力、太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身心疲惫不堪的我。我需要这目光!因为这目光里有礁石对海浪的鼓励、有河床对小鱼的爱抚、有慈母对孩子的宽容……此刻也终于明白,面对母亲的目光,我应该做到的是成全、是细品、是理解。
  如今,母亲温柔的目光每天将我包围,我不再逃避,我已习惯于面对。当我因生活中的琐事为难时,我从母亲的目光中看到了慈爱;当我与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从母亲的目光中找到了宽容;当我被题海层层围困时,我从母亲的目光中获得了力量。面对母亲的目光,我与母亲的心更加亲密地融合在一起,生活也因此而重新美好。   朋友,当我们细数走过的日子,在一个个晨光与黑夜里,让我们感到最真实存在的是母爱!所以面对母亲的目光时,请选择成全!或许你的成全带给你的将会是双倍的幸福!
  [点评]本文可贵之处在于:(1)选材独特、角度新颖。小作者以母亲的目光来展现母爱,取材上富有匠心,真切地表现出母爱的温柔与伟大。(2)条理清晰、描写具体。作者围绕自己的情感变化,写出了她“躲闪——回避——触及——理解”母亲目光的全程。在细节描写中,展示了一位母亲为孩子的辛苦心疼、无奈又默默支持的复杂内心。(3)感情真挚、立意深刻。文章借助大量的心理描写,显现出小作者逐渐理解母亲的纤柔心思和丰富情感,读来真实动人。于是结尾立意水到渠成,引向深入,正如作者所言——面对母亲的目光请选择成全,“你的成全带给你的将会是双倍的幸福”。
  (指导老师:杨新建)
  飞舞的精灵
  初二(4)班 孙思琪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迷恋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没有感动于“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翠竹,却唯独爱上了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精灵——蒲公英。
  那时候,砖房前的泥地上每年都会开满鹅黄色的小花,不甚惊艳却充满活力。不久,它变成了洁白色的精灵。我总喜欢凑上去,摘下来放到嘴前,深深一吸气,再吹出去,整个毛茸茸的白球瞬间分散,化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它们随风飘荡,任意东西……
  又是三月春华,金黄的阳光飘飘洒洒倾斜下来,照得万物甚是惬意。经过冬天的沉寂,人们对眼前的美景更加喜爱。粉嫩的桃花不甘落后,从温暖的骨朵里冒出来,将柔软的花瓣展现于人们眼前。当人们沉醉在这美景中时,又有几人注意到平坦的大地上萌生出的矮小的植株——蒲公英?它们开出的黄灿灿的小花,不管有没有被关注,都在和煦的阳光下努力绽放,将生命的花叶努力地向上生长,绿与黄相互点缀,在微风中摇曳,舞动生命的活力。那是春天的璀璨之美、自信之美。
  看,蒲公英换上了雪白的公主裙,成为植物中最闪亮的一颗星。阳光宛若灯光,照射在它身上,闪光灯下的翩翩舞姿让人陶醉。每一个旋转、每一个跳跃,都是那么完美,在聚光灯下的它宛若一个出色的舞者,用生命在诠释美丽。它不如桃花妖娆,不及玫瑰妍丽,却不为自己的平凡而自卑,它活得如此精彩,为人们带来纯洁的感受。
  繁忙的公路旁,高大的树林间,肥沃的田野上,抑或是荒芜的废墟间……我们都可以从这里觅到她们的踪影。我似乎看到了美丽过后是它们对生存的渴望,种子无论是处于怎样的环境,它们不会留恋之前的光芒万丈,只会坚持自己的信念。褪去羞赧,它们从少女成长为一位勇者。即使一缕阳光,一粒泥土,或是一滴雨水,它们也会十分珍惜,利用好它们生根发芽……
  或许,正是它弱小的外表下有一颗坚强的心,现在的我才会更加钟情于它吧。
  人和蒲公英一样,都很渺小、很平凡。但小小的蒲公英都不因平凡而消极自卑,给个落脚点就旺盛地生长,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岂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呢?
  [点评]本文文笔优美清新,诗意的描写引领着读者在心灵的原野上漫步,仿佛那“绿与黄相互点缀”、“换上了雪白的公主裙”、“随风飘荡,任意东西”的朵朵蒲公英自信地摇曳在眼前。这些画面不仅给予“我”美的享受,还引起“我”的思考,“种子只会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人呢?结尾的反问,引人深思。蒲公英娇小但不懦弱,平凡但不消极。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自信而精彩。
  (指导老师:韩美英)
  人生若只如初见
  初三(4)班 陈姝娴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清)纳兰性德
  这几天,班上闲来无事的同学居然把幼儿园的毕业照带到学校来了。男生们见了一个个乐得龇牙咧嘴,可咱淑女们就不乐意了——那些照片不啻洪水猛兽,秀出的可是咱当年“不堪回首”的萌样。瞧,照片上坐在我旁边的这个小可爱,梳着和本姑娘同样超酷的发型。我们头挨着头,满面春光灿烂,俨然是一对亲密的好姐妹。可凝视良久,我愣是没想出她的名字来。
  阿紫从旁走过,斜睨着照片来一句:“姝娴,还记得你旁边这位小将吗?她就是池汐言,现在可是初二叱咤风云的人物啊!”
  池汐言?汐汐?记忆的影相还没来得及清晰复原,碎长的上课铃声又把我们邀回到乏味的现实里。
  回家后,我在书房里翻箱倒柜。妈妈听到声音跑上来,满脸惊讶道:“小涵,找什么呀?这么大动静!”“妈,我幼儿园的那些照片呢?”“找它干啥,都被我收到书橱柜子里了。”打开柜门,寻到相册,许多封存已久的童年记忆一一铺展于眼前。
  映入眼帘的第一幅画面,色彩依然那般明艳:汐汐站在滑梯高台上,张开两臂护住身后的我,大有英雄救美之势。两个天真的小女孩,露出大兔牙,对着太阳笑,眼睛眯成缝,宛若小月牙。另一张照片上,我和她同坐一张幼儿床,两人面红耳赤地争着一条花被子……正沉浸在五味杂陈的幕幕往事之中,妈妈突然说话了:“这是汐汐,你还记得吗?上幼儿园时你们可要好了,她经常在学校粘着你陪她午睡呢。后来她随爸去了城里,小学毕业就上了××高中的初中部。但不知什么原因,最近好像又折回来了,听说在你们学校复读初二呢!”
  听了妈妈的话,那些跟她共度的快乐时光一一浮现出来: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梳同一种发型,穿同款式的衣服,用同一牌子的文具……
  再论起她,已是第二天午后。“唉,你们听说了吗?我们学校的那个花花公子现在和初二刚来的转学生——池汐言,是现在进行时诶!”“不会吧,她不是刚甩了一个吗?这么快就……”我从旁边匆匆走过,不想听这群长舌妇八卦出更难听的新闻,绕开人群,兀自悻悻地走了。拐弯处“砰”的撞上了一个人,居然是池汐言。“你没长眼睛啊!跑这么快,急着去阎王那儿报道啊!”我顿时哑口,这么美丽的女孩,怎么会说出这么恶毒的话?她见我一直盯着她看,脱口又补上一句“神经病”,就甩着高傲的马尾辫扭远了。
  她没认出我?可惜,还是幸好……我在她背后苦笑了一声,内心一阵酸痛,可又霎时无语。   从学校围墙下走过,墙外不远便是喧嚣的一路市集,耳畔又响起主人日日反复也不厌倦的歌声:我怀念的是无话不说,我怀念的是一起做梦,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的冲动……听着听着,不知为何脑海里跳出纳兰容若的词话:“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些说的又岂止是爱情,人生中有多少友情的际遇不也如此纠结。
  是啊,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只是偶相遇;人生若只如初识,初识只可短相许;人生若只如初懂,初懂只能痛心弦……难道我和她从此注定分道成熟悉的陌生人,我不懂她亦如她不懂我?
  [点评]本文叙事简练,结构清晰:以蒙太奇的手法为读者渐次展现出“乐晒儿时萌照”、“情忆姐妹往昔”、“相逢即成祭奠”的三幅画面,生动描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一步步远离纯真的悲情印记,含蓄道出——总有些生命的美丽在时间的长河中被吞噬的无奈。此外,构思精巧,暗寓悬念:我从照片中打捞出的童年记忆是那样的温情唯美,而同学和母亲的弦外之音却又让人莫名纠结,所有的疑惑在最后的“狭路相逢”中得以含蓄验证——这是一段被时光改造后的残酷青春。结尾巧借歌曲与纳兰词话来抒情议论,深化了主旨,使文章饶有余味。读纳兰词的女孩应是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姝娴的性格与文字印证了我的猜想。
  (指导老师:王俊杰)
  往事如雨
  初二(1)班 凌 焱
  妈妈常说我是家中的“来福儿”,说起这个,就又追溯到我已去世的爷爷。
  绵绵阴雨
  以前,我爷爷是一名搬运工人,那时,才刚刚实行分田到户,日子十分贫困。妈妈在外面上大学,爷爷拼死拼活地工作,就为供妈妈生活费。一天天过去了,妈妈也学成回来。而爷爷却一天天地虚弱了下来。爷爷的背影朦胧了,在妈妈的叙述里像一场绵绵阴雨。
  狂风暴雨
  爷爷某一天去医院检查,发现得了癌症。这可是给家中所有人一个晴天霹雳,本来就十分困苦的生活,雪上加霜,遭到坎儿了啊。有病就得治,家中仅存的一点积蓄根本杯水车薪,奶奶与妈妈只得四处借钱,解燃眉之急。爸爸当时在部队,也只能每个月竭尽所能地筹钱寄回来。当然,借钱也是有限度的,别人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借钱给我们。望着那庞大的费用,望着饱受病魔折磨的爷爷,大家都快崩溃了。当时一个月工资仅四百多元的妈妈,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勇气,从银行借了一万多元的贷款,给爷爷治病。可是这依然不够用。妈妈没办法又去托人借得更高利息的贷款来渡过难关。每天过着借钱还债的生活,别谈再有什么进账了。妈妈说:“你奶奶去还贷款利息,去一次就是三千多块。”那个时代,这些钱已经不是一个小数目了。妈妈说,奶奶那天回来都痛心地哭了。大家的心如在狂风暴雨下,禁不住打冷战。
  凄风苦雨
  爷爷知道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临终他说:“现在我病倒了,为什么×××家的房子能粉刷,而我们家却不行呢?”我爷爷算是附近最要面子的人了。妈妈听了,心中极其不是滋味,咬紧牙关说:“行!我们家也粉刷!”为了让爷爷不必太过担忧,家中已负债累累的事大家都瞒着他。为了让爷爷不留遗憾,妈妈厚着脸皮恳求别人借钱给她。最后,房子粉刷好了,可爷爷没几天就去世了。葬礼那天,我妈妈一滴眼泪也没有掉。她说:“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哭了。”这之间的历程真是悲哀艰苦啊。
  雨过天晴
  “后来我和你爸终于有了个你。”妈妈说。我的降临是全家人最高兴的事。不但是因为家中多了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更是因为之后家中债务逐渐还清,一家轻松。所以妈妈经常说我是家中的“来福儿”。
  这些事我都是从妈妈那儿听来的。往事如雨,凄凉悲怆,不堪回首。但是风雨过后,阳光必定会照耀那些在风雨中坚持了下来,无论遇到什么都永不放弃的人和物。比如,我的亲人们。
  [点评]小作者以舒缓的笔调叙述了家庭一段心酸的历史,而一个小家庭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又是一个大时代的缩影。从教育学角度来看,了解历史包括家族史,意义尤为重要。小作者家庭这段风雨如晦的历史,正是小作者成长、成才的土壤。听小作者娓娓道来的叙述,我们也似乎亲睹这家人的喜乐悲欢,感受生活、生命里那些无着而坚忍的力量。
  (指导老师:丁 锋)
  成  长
  初一(3)班 李淋钰
  快开学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要换个新文具盒和书包,你给我买吧!”
  以前,我要什么,只要跟妈妈一说,妈妈肯定会立马答应我,可这次不一样—— “啊,你那书包、文具盒不是上学期刚买的吗?女儿,你要知道赚钱不容易!买书包、文具盒可以,你要自己赚钱买!”啥,我自己赚钱?不会吧,赚钱可是大人的事,现在都轮到我了?我觉得不可思议,很不开心地对妈妈说:“妈,你也太小气了吧,不就是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至于吗?你不给我买,我找爸要去!”
  我胜券在握地立马跑去找老爸。你猜,结果如何!真让我傻了眼,最疼我的老爸这次却站在了妈妈这边,做了妈妈的坚强后盾。唉,没办法,只能听妈妈的调遣了。
  第二天,妈妈把我领到她的厂里,让我跟她学钉纽扣。这是用机器钉纽扣,只要将衣服摆好,纽扣对准相应位置,啪的一下,脚一踩踏脚就OK了。妈妈示范了几遍,我很快就学会了。于是老妈宣布了我这个临时工的“惊人”工价:“一袋纽扣1000粒 ,你订满一袋,我就给你10元钱,按件计酬。”
  刚开始一切顺利,我钉起来感到既轻松又好玩。渐渐的,我觉得比较乏味了,一直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个人就像机器人一样。
  “啪”的一声,针断了,针头弹飞出去,从我眼前擦过,太惊险了,差点儿我的眼睛就完蛋了。我急忙向妈妈求救。妈妈走过来,确定我没事后,帮我把针换了。虽然心有余悸,但为了新书包和新文具盒,我豁出去了。嗨,剥削呀!虐待呀!
  终于挨到下班时间,我好不容易钉了三袋!30元!我接过妈妈从口袋里掏出的还带着体温的几张零钱,反复地数了两遍。哎,这区区30元早已把我累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尽管老妈最后愿意慷慨解囊支持我所缺的余款,但我突然改变了初衷,放弃了我的购买打算——家里那八成新的书包和文具盒陪伴我的初中生涯是没问题的。   妈妈抚摸着我的脑袋会心地笑道:“孩子,你长大了!”
  短暂的八小时“打工”经历,将会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写下凝重的一页,让我懂得并铭记了一句朴素的话语:用钱容易,赚钱难。以后要多体谅体谅父母了。
  [点评]本文选材新颖,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写小作者一次短暂的打工经历,悟出了人生哲理:用钱容易,赚钱难。结构清晰,构思巧妙,结尾小作者态度的转变,让读者为他的心灵成长感到由衷欣慰。最后的认识是作者内心的折射,文章的主旨也得以升华。其语言清新自然,富于个性化,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
  (指导老师:郭云娟)
  又是柑橘飘香时
  初三(4)班 张 兢
  经过已故的三姑奶奶家门口时,我无意中发现那儿又种下了许多新的橘树。原来的那棵老橘树已经结了一树金澄澄的橘子,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诱人。新橘树长得很茂密,充满了勃勃生机。柑橘的清香飘入我的鼻腔,萦绕于我的心际,一件往事从我的脑海里钻了出来……
  那年,刚入秋不久,三姑奶奶家的柑橘已长得金灿灿的了。老人家会时不时溜达到树下,眯眼望着一个个柑橘,嘴里念叨:“我家婷婷有橘子吃喽!”婷婷是三姑奶奶的孙女,在城里念高中。那时三姑奶奶已年逾古稀,身体一直不好。还没等婷婷姐姐回来,三姑奶奶就病倒了。经医院检查,三姑奶奶患了胃癌,而且是晚期。
  三姑奶奶住院了。我跟着奶奶一同去医院探病。医院里的床单白得恐怖,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药味。看着三姑奶奶躺在病床上已处昏迷状态,神智不够清醒,我的心里十分难过。我慢慢走到她的病床边。突然,这位虚弱的老人却睁开迷朦的双眼,将手伸向了我,我赶紧将它握住。正当我充满感慨,又深感疑惑之际,只听她喃喃道:“婷婷……吃橘……”说着,她把另一只手伸出来。我一看,她的手里赫然拿着一个金黄的大橘子。“你……喜欢……的……”她用沙哑的声音说,眼里透出一种慈爱的光。这种慈爱使我不忍心打破她美好的心愿。我努力使自己勉强微笑起来,连声说:“奶奶,我是婷婷……”我从她颤抖的手中接过那个橘子。她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声音顿时有力了些:“好……好……读书……”我以为三姑奶奶要好过来,眼里满是喜悦。可我愣住的瞬间,她却逐渐闭上双眼……原来竟是回光返照!
  我再也忍不住,泪水刷的滚下来。我突然感觉到手中的橘子是那么沉重,它承载的可是三姑奶奶对孙女婷婷至死不忘的爱啊!后来,我把这橘子交给小姑妈,让她带给婷婷姐……
  思绪又从回忆里拉回来,我望着三姑奶奶家门口的老橘树,我又似乎看到了三姑奶奶那温暖而慈祥的笑容。这时,小姑妈推开门走出来,她告诉我,婷婷姐姐收到那个橘子后伤心不已。在假期的时候,她买了几棵橘树苗,在老屋旁边种了下来。她说要让这些新橘树陪伴姑奶奶用心栽培的老橘树,让这些新老橘树代替她守候在姑奶奶身边。
  原来是这样啊!望着这些在阳光中长得茂密的新老橘树,我仿佛看见婷婷姐姐与三姑奶奶祖孙二人微笑的脸庞,心中顿时温暖起来。
  又是柑橘飘香时,这空气中飘着的不仅有柑橘的清香,更有亲人之间浓浓的爱意。
  [点评]小作者紧扣题意,采用倒叙自然引出对往事的追忆。选材新颖、叙事完整。以“我”的亲身感受,将一段感人的祖孙亲情故事通过柑橘联系起来。同时文章表达细腻、感情真挚。不仅善于通过人物的具体描写来抒写奶奶对孙女的疼爱之情,也注重表达“我”的内心情感,巧妙地从侧面突出了亲情的感动人心。
  (指导老师:杨新建)
  我们班的学习委员
  初一(1)班 梦 雨
  知道吗,尹烨岷被选为学习文员了!要知道,学习委员可是个令人羡慕的清闲又气派的“官”:没有课代表的搬运之苦,没有劳动委员的监督之烦,更没有班长的“日理万机”。在高手如云的竞选中,他的当选实在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他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科“瘸子”呀。
  他的语文超级的“烂”。写的字令人“震撼”,简直对不起他那张白净的脸;文采平平,且错别字特多;经常读错字,例如把“少习吏事”读成“少习史事”,把“铿锵”读成“坚将”,每当这时同学们便会哄堂大笑,就连最含蓄的女生也会笑得前俯后仰。语文老师也曾多次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教育,半开玩笑的语气里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意。也不知是不是“痛改前非”,尹大学委竟破天荒在一次语文测试中挤进前五名,这可让我们语文老师乐呵了好长时间。
  但尹大学委却是数学课堂上的“红人”,被评为我们班的数学天才,他的思维很活跃,时常跟数学课代表难分伯仲。
  记得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道智力题,大家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把目光一齐投向了数学课代表——这可是我们最后的希望啊!可是一向活跃的数学课代表却依然眉头紧锁,看来,没戏了!这时,尹烨岷同学把手举过头顶,半坐半站,身子向前倾斜。大家都张大了嘴巴,数学老师示意他去讲台讲解,他激情的语言、清晰的思路让我们茅塞顿开。数学老师眉开眼笑,自豪地说:“我为数学课上有尹烨岷的存在感到幸福!”大家都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眼光,就连平时高傲的数学课代表也不例外。
  尹大学委还有让我们佩服的地方,那就是他那“疯”但不失原则的品质。他既可以在课间玩得大汗淋漓,不顾形象地和其他男生一样大喊大叫,又可以在课堂比其他男生认真十倍地听课。有一天主科作业特别多,大家掂量着时间不够了,便利用地理课在书堆的“掩护”下写作业。可是他却不为所动,继续认真听课。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这就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一个优点与缺点并存,贪玩但不失原则的人。
  [点评]小作者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对人物的描写具体细腻,语文课上“不光彩”的一幕,数学课上“激情”讲解的画面,将一个在班级中威信极高而又严重偏科的学习委员的形象跃然纸上。本文题材真实,结构紧凑而巧妙,是一篇内容充实、情感真实、语言朴实、行文严实的记叙文。
  (指导老师:郑亚梅)
其他文献
太白山植被丰富,其中不少树木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太白珙桐(也叫鸽子树)等。山中不同高度分布着不同树种,树木奇秀多姿。海拔800米到1200米,多为灌木,阔叶林;海拔1200米到2800米,分布着针叶林,多为高大乔木;海拔2800米以上,主要是杉树林(太白红豆杉);到了海拔3500米以上,则主要是枝叶婆娑的太白杜鹃树了。  进入太白山南麓,路旁有株直径约一米的大树,人称铁甲树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時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 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早已被炸毁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一只木箱里,并且一躺就是50 年。布罗迪随手翻了几本,很快就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大约三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