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初探

来源 :报刊荟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lo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竞争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而来就是日益严重的社会的就业问题,这对于培养社会就业型的人才的高校院校来说,这些社会现状造成高校院校学生的就业恐慌,高校院校的就业率和社会竞争力。所以要想提高高校院校在其他整体院校的竞争力,就应该从教学的根本入手,进行教学内容和模式上的创新,思政教学作为高校院校的一个基本学科,它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推进,高校思政课堂教育改革掀起新的浪潮,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现代化技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为教学课堂更好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这对提升思政教学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力。
  关键词:就业向导;高校思政;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环境中,就业形势已经非常的严峻,就目前高校院校毕业生的数量来看,近几年都成几何倍数增长,然而,工作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高校院校学生在就业政策方面呈现先就业再择业,多元化战略,但是这样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对于高校院校的影响特别大。高校院校作为直接向社会提供实用性人才,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程度。而思政作为基础性学科,它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基于职业向导的高校思政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分析高校思政教学的现况和教学改革提出实际可行的建议。
  一、高校思政教学的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教学,应该加强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内容对于课本内容教材的照搬照抄的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教学的理念,教学过程中过度的重视对于思政专业词汇的理解,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把握,教师教学理念难以形成自给自足的循环体系。在职业意识思政教学中,一些人認为思政教学的开设无足轻重,他们认为思政课堂的开设跟他们的专业知识相去甚远,有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思政课堂应该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科目,他们在初高中已经掌握了思政的教学内容,这方面的误解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这种基础课程的认识,过度的在专业课程上设计花费心思,从而忽视了思想政课程,造成学生在就业应用能力方面的缺失。
  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思政教学探究
  (一)明确高校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院校的思政水平普遍较低是因为他们普遍重视在专业领域上的研究,忽略了实用基础课程,就职业岗位群的需求考虑,具有一定得思想政治的知识储备的学生在未来职业的发展上更具有潜力。高校思政教学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在专业培养上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走向,培养他们特定的思政能力,满足社会岗位的需求。高校在思政教学时应该把职业意识融入课堂,让他们把职业意识培养内化到课堂教学环节,形成职业意识与工作习惯,从而更好的自律,适应职场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利用在线教育改革高校思政课堂
  在信息化技术的传播和网络教学平台的不断的发展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学开始利用慕课,微课等平台,将教学内容放到网上供学生课下学习使用,这些资源逐渐形成教学课件等内容。在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容不断丰富,教学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根据高校院校的教学内容,让社会科学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和思政课堂所结合,让视频教学与课堂学习相结合,力图最大化的利用在线资源的新方式。通过现阶段就业条件来看,这样的课程学习方式的改革,让最新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和社会岗位相结合,把高校思政课程变成特色课程。在线课程学习,通过基础知识自测供学生课前自习,课堂通过各种活动将知识进行内化。实现在线教育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区别不仅仅是课堂时间教授和课外练习时间的空间交换,其更主要通过在课堂上合理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的输入变成信息技术和课外学习的辅助独立自主完成,把课堂变成用于学术交流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输出场所。这样的改革方式极大的促进高校院校学生思政的学习,还促进了学生在专业领域上的知识拓展,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三)完善思政教学评教方式
  目前的思政教学的教学评估,大多数通过分数的形式,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主观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教学质量好坏,尤其是通过分数来定义学生的综合能力十分片面。思政分数教学评估只是反映了学生对于基础思政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于以后面向职业岗位来说,分数并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办事能力。所以,对思政的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改革思政教学评估模式可以从多方面考察并不一定要通过笔试成绩,可以举行思政方面演讲比赛或者是模拟性人物交流,通过这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察,综合评估学生在实际方面运用的能力。
  三、结语
  职业性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应该肩负的使命,创新教育体系,实行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让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够落实。将这一改革作为高校未来发展的革命点,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职业性人才培养从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模式、教学评估方法上落实,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顺应了改革趋势,实现了教育改革的目标,让职业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标杆。
  参考文献:
  [1]邱国婷.以就业导向为视角的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24):108-109.
  [2]刘清明.基于就业导向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2):38-40.
  [3]江浚.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政教学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4(2):155-156.
  作者简介:
  张永越(1981—),男,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侯莉(1982—),女,重庆人,本科,初级教师。
其他文献
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该系统的部分生态价值因未在市场上反映出来而往往被人类所忽略,本文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关于损失的生态价值方面进行总
基于系统的资料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法,认为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的总趋势是:PM10呈现持续下降趋势,NO2和SO2年均浓度维持在0.04 mg/m^3-0.05 mg/m^3和0.05 mg/m^3-0.0
摘 要:中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全面学习课程标准,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思想内涵、通晓整体要求,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灵活自如地选择教学策略和教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思想理念;有效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数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
针对规划区域环境风险源分布零散、突发性风险事故多发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法,结合VBA编程以及arcGIS软件,从区域规划确定的各种潜在风险源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出发,积极探索出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区域规划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为区域规划的环境风险分析及风险决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成作用,小学生涉世未深,对于社会上的很多现象,理解得还不是很透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们要善于在教学中采取具有新鲜感的教学手法,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掌握明辨是非的能力,建立
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路线优化问题的一般描述,考虑时间窗、车容量等约束,以收运路线总行程最短为目标。建立了该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求解谊问题的单一组合邻域搜索算
摘 要:小学階段的学习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时期的初级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小学体育教学作为整个小学生时期学习的重点内容,会使小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让小学生在实际的小学体育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促进小学生健康体魄的形成。那么,如何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让促进小学生健康的教学目标尽早的实现,就成了广大体育教师所研究的问题,因此,
摘 要:随着新课改要求的提出,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而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工作已经完全不能够适应最新的要求,其中很多的弊端已经完全暴露出来,所以为了能够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提问模式被提出,并且经过实践,这一方法也收获到了良好的结果,其逐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我国数学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