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闷的精神标记——鲁迅辑校古籍、抄古碑原因新探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鲁迅于民国后经历的近8年"S会馆"的孤寂生活中,他几乎每天晚上都做着辑校古籍、抄古碑的工作.关于"抄碑的目的",周作人等曾做出过解释,认为是政治原因.笔者认为鲁迅的抄碑、辑校古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精神苦闷却是主要的心理动因.同时,鲁迅还有自己的追寻,正是这一时期的潜思默想,鲁迅最终从魏晋汲取养料,取得了与五四文学内在的精神联系.
其他文献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集中的统一体,社会生产关系是决定人际交往关系的决定因素.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发生某种关系,可统称为人际关系或社会关系.儒家、佛教、道教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七年来,吉林师范大学大胆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放后勤服务市场,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不断深化内部改革。通过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观念的改革是改革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