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芙蓉镇
黄昏时分从贵州西江苗寨出发,驱车到达湘西王村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落宿旅馆,再找到一家小店吃饭,得知核心景区就在附近,夜晚还可以进景区转一圈,不收门票。
小巷中存留有观音阁、码头门楼,以及镇办公驻地之类。建筑多为青砖或木构,杂以传统大院、马头墙、干栏式等元素,镶嵌的窗玻璃有一种深邃沉静的意蕴;有些累叠的高层突兀挺立,独有一种气势。受《芙蓉镇》电影的影响至深,巷道两侧多设有米豆腐店,冠以主演刘晓庆之名;很多店都亮出了当年经典的电影剧照,陈列着腊肉腊肠之类特产。尝一碗米豆腐,感觉他们用的不过是市面上的批发食材,没有花心思在地方风味上下功夫。倒是这几家店铺后院敞开,独占高地,小镇风韵一揽无余,瀑布水潭以及河流景觀尽收眼底。小巷中还设有一个民俗博物馆,铜柱的原件就在这里展示,上面明明白白交代了经溪州之战共立铜柱的事由: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返,故能立三四代,长千万夫。非德教之所加,岂简书而可威;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多自生知,因而善处……
太阳出来了,瀑布水帘被照得通透明亮,与两岸高坡上的朱红色木屋以及青瓦相映衬,格外地出彩……瀑布东侧的土司行宫也是高低错落,虽然狭迫,但也能眺望酉水,控扼黄金水道,做到对一方赋税的有效管理。
时间不多,况且在12小时内已有两度涉足,走马观花后,我们从景区中撤出,赶往老司城,追踪更神秘的土司老巢。
老司城
通往老司城的道路竟然还有67公里!前半程为高速公路,下高速路之后与永顺县城擦肩而过,然后穿山越岭挺进大山深处。想想这土司也真逗,据说常跟相邻的辰州土司发生磨擦,为保存地盘,不惜将老巢搬进了茫茫深山。
景区门票标价150元,说是淡季,优惠到128元,小孩免票却要买10元保险。进入大门后还要坐一程中巴,到站了还要走一程路,都不算短。现在的景区都在弄玄虚,都在为核心景点营造幽深效果,但要是老弱人群,这走动可真够折腾了。 终于就在对面山梁看到遗址全景,一如电视所见,确实其貌不扬。一堵堵残垣犹如一道道梯田,依山就势修建在向阳的山坡上,地面建筑基本不存在。要不提醒,人们觉得这就是一处普通的梯田。这座当时的城池居然被四面高山牢牢包裹,虽有一道灵溪三面缠绕,但水浅滩多,舟楫难行,怎么就养活得了当时的二万左右人口,又怎么管得了两三个县的地界?
在这屋垣深处,还有几处考古棚,整出来的地面工整多了,可以捕捉到当年的生活气息。一旁还有彭氏宗祠,只是锁门了,不得而入;几棵古木耸立,为宗祠烘托出一些情境。还有几间窑洞式的建筑,也很是寒伧简陋……据说还有祖师殿,但被我忽略了。旁边的村庄有点年代,村道都以卵石修饰,做到了跟遗址的统一。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的“马丘比丘”,对应近处的喀斯特灰巖山体,延伸开来的青山脊线开始在苍范中燥动,倒也有几分神似。但中国重史,彭氏土司前后脉络清晰,事迹在册,使老司城的文化气息更加可触可感,毋需像马丘比丘遗址那样费神解读。
黄昏时分从贵州西江苗寨出发,驱车到达湘西王村已经是晚上十点多。落宿旅馆,再找到一家小店吃饭,得知核心景区就在附近,夜晚还可以进景区转一圈,不收门票。


小巷中存留有观音阁、码头门楼,以及镇办公驻地之类。建筑多为青砖或木构,杂以传统大院、马头墙、干栏式等元素,镶嵌的窗玻璃有一种深邃沉静的意蕴;有些累叠的高层突兀挺立,独有一种气势。受《芙蓉镇》电影的影响至深,巷道两侧多设有米豆腐店,冠以主演刘晓庆之名;很多店都亮出了当年经典的电影剧照,陈列着腊肉腊肠之类特产。尝一碗米豆腐,感觉他们用的不过是市面上的批发食材,没有花心思在地方风味上下功夫。倒是这几家店铺后院敞开,独占高地,小镇风韵一揽无余,瀑布水潭以及河流景觀尽收眼底。小巷中还设有一个民俗博物馆,铜柱的原件就在这里展示,上面明明白白交代了经溪州之战共立铜柱的事由:溪州彭士愁世传郡印,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返,故能立三四代,长千万夫。非德教之所加,岂简书而可威;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多自生知,因而善处……
太阳出来了,瀑布水帘被照得通透明亮,与两岸高坡上的朱红色木屋以及青瓦相映衬,格外地出彩……瀑布东侧的土司行宫也是高低错落,虽然狭迫,但也能眺望酉水,控扼黄金水道,做到对一方赋税的有效管理。
时间不多,况且在12小时内已有两度涉足,走马观花后,我们从景区中撤出,赶往老司城,追踪更神秘的土司老巢。

老司城
通往老司城的道路竟然还有67公里!前半程为高速公路,下高速路之后与永顺县城擦肩而过,然后穿山越岭挺进大山深处。想想这土司也真逗,据说常跟相邻的辰州土司发生磨擦,为保存地盘,不惜将老巢搬进了茫茫深山。
景区门票标价150元,说是淡季,优惠到128元,小孩免票却要买10元保险。进入大门后还要坐一程中巴,到站了还要走一程路,都不算短。现在的景区都在弄玄虚,都在为核心景点营造幽深效果,但要是老弱人群,这走动可真够折腾了。 终于就在对面山梁看到遗址全景,一如电视所见,确实其貌不扬。一堵堵残垣犹如一道道梯田,依山就势修建在向阳的山坡上,地面建筑基本不存在。要不提醒,人们觉得这就是一处普通的梯田。这座当时的城池居然被四面高山牢牢包裹,虽有一道灵溪三面缠绕,但水浅滩多,舟楫难行,怎么就养活得了当时的二万左右人口,又怎么管得了两三个县的地界?

在这屋垣深处,还有几处考古棚,整出来的地面工整多了,可以捕捉到当年的生活气息。一旁还有彭氏宗祠,只是锁门了,不得而入;几棵古木耸立,为宗祠烘托出一些情境。还有几间窑洞式的建筑,也很是寒伧简陋……据说还有祖师殿,但被我忽略了。旁边的村庄有点年代,村道都以卵石修饰,做到了跟遗址的统一。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的“马丘比丘”,对应近处的喀斯特灰巖山体,延伸开来的青山脊线开始在苍范中燥动,倒也有几分神似。但中国重史,彭氏土司前后脉络清晰,事迹在册,使老司城的文化气息更加可触可感,毋需像马丘比丘遗址那样费神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