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h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的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众多的教育专家和广大教师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是良好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本文就课堂导入的原则及方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
  【关键词】课堂导入;原则;方法
  
  课堂导入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良好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快速进入良好的课堂学习状态。数学教学也是如此。重视数学课堂的导入。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原则
  
  1 针对性原则。导入应当针对教学实际有两方面:一是要针对教学内容而设计,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二是指针对学生的知识构成、心理状态、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
  2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的导入设计即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引导、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由此及彼、由因到果、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
  3 新颖性原则。课堂导入要保持其新颖性、独特性,保持学生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的学习由“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趣味性原则。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把握好每节课起始阶段触发兴趣的契机,学生的学习效果就有了一半的保障。趣味性导入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笑过之后进一步深思,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 简洁性原则。导入的设计要短小精悍,有画龙点睛之妙。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到听课上来,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二、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常言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技巧多种多样,具体地讲,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开门见山。单刀直入——点题式导入。有些课是无须“引”的过程,就不必绕弯子。一开始就鲜明地揭示主题、主要对象,直截了当地推出思考的客体,立即把学生的思维和兴趣引向这一问题的探索上。如讲平方差公式这节课,学生由多项式乘法不难推得,就不必牵强附会地设计一个导言,可直接板书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公式即可。
  2 承上启下。以旧引新——复习式导入。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进新知识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人的注意。如讲因式分解这节课时,首先复习多项式的乘法,并举例,反过来就把一个多项式化成了整式积的形式。这就是因式分解。这样导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引入了新知识,有利于揭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确有水到渠成之功效。
  3 以石击浪。启发思维——提问式导入。心理学中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的,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式导入课题,容易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使课题集中,目标明确,一旦所提问题被解决,对新授内容也就开始有所领悟了。如讲正数和负数这课时。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5-3=?”“3-5=?”的问题,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能减!”教师接着给出“负数”的定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往下学习。提问式导入提出的问题不宜过深过大,亦不宜过浅过细。过深过大,学生摸不到头脑,无从考虑,达不到引入新课的目的;过浅过细,学生不用动脑就能答出,又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4 感悟出发,联系实际——实例式导入。利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熟知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是探求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引入课题的一种方法。如讲“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时。可先引入以下实例:为了测量一个池塘的宽度AB,有人在池外取一点C,连接AC,BC,及其中点D,E,量得DE的长度,便得到这个池塘的宽度。这个问题的提出,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实例式导人课题要注意切合学生理解能力的范围。注意实例与课题内容的一致性。
  5 求同存异。防止混淆——类比式导入。数学中不少概念、性质、定理,是从类比推理中发现的。因此,在新课引入时,视教材内容,采用类比的方法是大有益处的。它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思维中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促进知识的现实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如讲“分式”,可通过“分数”导入;讲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可通过自然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导入。采用类比方法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搞清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尤其是对这些相类比的“平行概念”,一开始就达到了防止混淆的目的,而且便于学生在对比下进行记忆。
  6 创设条件。引导发现——探究式导入。设计一些实验。指出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归纳、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如让学生观察蝴蝶挂图,发现“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剪拼三角形纸片,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这种探究式的课题引入,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探索问题。
  7 鲜明生动,引人入胜——趣味性导入。从与新课有关的趣味性事例(名人轶事、趣味数学题、数学小游戏等)出发,引人新授课,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极大兴趣。使学生开始就能精神饱满,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先让学生猜想: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将其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教师鼓励学生往大处猜。当教师说出其厚度比30层楼还要高的结果时,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集中精力听老师的讲解。
其他文献
品牌建设是成人院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成人院校品牌具有识别、吸引生源、自我发展和促进就业等功能。一些成人院校品牌定位不准,专业品牌、课程品牌、师资品牌和管理品牌建设缓
和谐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制度构建,制度的激励与约束力功能为社会的有序和谐运行提供保障,制度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和谐社会应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的弊端日益显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犯罪形势的发展,完善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