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类餐饮具溶出金属元素食用安全风险初步评估

来源 :华南预防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紫砂类餐饮具中溶出金属引起的食用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对广州市场流通和广东省主要陶瓷加工地潮州、佛山市顺德区的标称紫砂餐饮具进行抽样调查。参照GB 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和GB/T 5009.62—2003《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ICP-MS测定溶出迁移物中铅(Pb)、镉(Cd)、铝(Al)、锰(Mn)、铁(Fe)、钴(Co)、钡(Ba)、镍(Ni)共8种元素的含量。按照欧盟2002/72/EC中的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抽样37份样品,其中广州15份,包括紫砂杯7份,紫砂壶6份,紫砂煲2份;潮州紫砂煲10份,紫砂杯3份;顺德紫砂煲9份。不同样品溶出的Pb、Cd、Ni、Co均低于方法定量限,Al、Ba、Mn、Fe溶出量差异较大,其溶出量范围分别为5~5 396、5~1 748、1~4 534、5~431μg/L,其中1份顺德紫砂煲、6份广州紫砂壶、2份潮州紫砂杯、3份广州紫砂杯共12份样品中的Al,1份潮州紫砂杯、2份广州紫砂壶共3份样品中的Ba,1份广州的紫砂壶样品中的Mn等元素的溶出量超过了WHO饮用水中元素指导值,8种检测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低于相应的JECFA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结论紫砂类餐饮具溶出物中Pb、Cd、Al、Mn、Fe、Co、Ba、Ni 8种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较低,目前尚不认为紫砂类餐饮具溶出元素存在食用安全风险。但Al、Ba、Mn 3种元素的溶出量差异较大,紫砂原材料粘土、辅料及生产工艺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监管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针对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应紧紧围绕安全技术与职业卫生、安全管理展开,各门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劳动保护特点和教育规律。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办学也要体现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