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医学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ogov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方法:调研国内外医疗设备使用管理研究现状,梳理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中存在问题,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发布《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管理办法》的实施,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研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设置,应用网络AHP软件(yaanp软件)计算各指标权重.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家医院(A医院和B医院)的CT及彩超使用管理进行评价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由4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组成,能够指导相应科室合理配置与使用医疗设备.经过改进,A医院放射科CT、产科彩超和妇科彩超平均检查完成时间缩短约4 min、10 min和6 min;B医院放射科CT和超声科彩超平均检查完成时间缩短约27 min和18 min.结论: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能在服务能力提升、学科建设发展以及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改进手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强化自能护理适宜中医按压手法对肛瘘术后患者泌尿系并发症发生及便秘预防的影响.方法:选取168例在医院行肛瘘切除手术的肛萎患者,依据围术期护理方式的不同,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91例),采用强化自能护理适宜中医按压手法的患者纳入观察组(77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干预前后自护能力量表(ESCA)评分、泌尿系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便秘预防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红肿消失时间、脓液消失时间以及便血消失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02,t=13.
目的:分析探讨浅表转移性淋巴结及淋巴瘤的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36例(138枚)浅表转移性淋巴结及淋巴瘤(除甲状腺癌外)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淋巴瘤组(39例,40枚)和转移组(97例,98枚),所有患者均在放化疗前经超声诊断并采集声像图,分析其临床和声像图特点,包括是否合并临床症状和(或)体征、淋巴结大小、形状、边缘、淋巴结门回声、皮质回声、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血流模式.结果:淋巴瘤组出现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可触及肿块及发热的比例高于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评估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分型以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58例IUA且术前和术后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已婚患者,根据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109例)和非妊娠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子宫内膜分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时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5,t=2.929;P<0.05),术后月经量增加、宫腔粘连程度、术前内膜分型以及术后内膜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769,x2=10.97,x2=6.605,x2=73.
目的:探讨基于浏览器与服务器(B/S)架构的医疗设备维修系统应用及信息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281台医疗设备维修相关数据,按照医疗设备维修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依据常规方式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研究组采用基于B/S架构的医疗设备维修系统进行维修.比较两组设备维修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效果、医护人员评分及其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故障出现次数及维修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维修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49,t=16.817,t=10.008;P<0.05);研究组设备损坏
目的:构建基于SSM(Spring+SpringMVC+MyBatis)框架的互联网+多元监管下的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服务平台,保障设备应用有效和安全.方法:依托互联网+医院内网,采用服务器端和Web端相结合,以数据库为核心,设置医工质量控制人员功能模块和公众及监管部门功能模块,分层级向患者、社会、医院及监管部门开放质量控制服务信息,将上级监管部门、医院质量控制人员和社会公众监督知情等需求融为一体,根据客户端使用者角色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结果: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