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19860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習英语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任务,笔者有了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1.利用游戏等形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恰当的运用游戏、歌曲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语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2.利用一切可行资源,增加教学趣味性。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将所要呈现的情境采用自制课件来进行教学,通过声、光、电的完美结合,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优美动人的语言和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刺激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What are you wearing?”这一内容时,笔者就运用实物展示、课件辅助教学的办法,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衣服进行操练,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中学习兴趣增强。
  3.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兴趣。师生关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的,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需要教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甚至与学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强制的手段——训斥、羞辱、向家长告状等来强迫学生服从教师的意志。学生不会学习,我们来教他们学习;学生不愿意学习,我们来吸引他们学习。“吸引”就是“使儿童乐于学习,使他们乐意参加到教师和儿童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中来。”
  4.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外活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学生认识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增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长久保持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英美风情知识讲座,选择一些游戏、英语小诗歌、谜语等和学生分享;可以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结合实际地组织英语竞赛,如:英文书写竞赛、朗诵比赛、单词接龙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语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受教育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本文试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期刊
【摘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所以语文阅读的教学至关重要,须解决好五个问题:①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②速读与精读的运用;③阅读感受不可能千篇一律;④课外阅读非常重要;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非常重要;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  【关键词】主演 看客 速读 精读 吟味 推陈出新 大语文    长期以来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期刊
【摘要】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现在的新教材提倡以说、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去教导学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语文的说话能力及表达能力。  【关键词】立竿见影 多种多样 联想 想象空间 意想不到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在小学阶段,“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有拼音、识字、听话、
期刊
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自主阅读,以读代讲。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就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研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沿着深入研读的要求。如课前预习,我为学生设计了如下自读程序:  ①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查阅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句的主要意思。  ②反复阅读,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各段的
期刊
小学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培养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比较性阅读。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却反映不同的主题。又如《鲁班学艺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質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认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教师要转变观念,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上。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重点要做到: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处理好批与改的关系,以批促改;上好作文讲评课,为“改”创造条件;搞好第二次批阅,培养“改”的好习惯;提高他们对修改的认识和兴趣,让他们逐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时间和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语文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期刊
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现在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要强调素质教育,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德才兼备。  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必要。目前,绝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上欠缺较为突出。表现为任性,以我为中心,不尊重其他人,不合群等。因此,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备课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