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C)的重叠感染的致病机制及特点。方法 对40份HIV-1抗体阳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L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等方法对其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4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5%,合并感染HBV者22例(55%),合并感染HCV者22例(55%),合并感染HCV、TP者4例(10%);结论 HIV感染者易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梅毒等。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HBV、HCV的相关检查并积极采取相关的预防治疗措施。
【关键词】HIVHBVHCVTP重叠感染
【中图分类号】R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增多,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65万人,HIV已经播散到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HIV和引起乙型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的梅毒螺旋体(TP),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感染途径,在理论上存在重叠感染,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控制HIV、HBV、HCV、TP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至2009年经本院实验室HIV抗体初筛实验室检测出HIV感染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9岁,以青壮年为主。
1.2 检测方法
患者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M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LA)检测、抗-TP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联合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l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感染者一般情况
感染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为主占40%(16/40),性传播20%(8/40),母婴传播5%(2/40),其他(原因不详)35%(14/40)。
2.2 40例感染者职业分布、文化水平
工人8例,个体户8例,外来打工人员16例,农民6例,无业人员2例。有4例大学生,2例大专,其余均为中小学文化程度。
2.3 HIV与HBV、HCV、TP重叠感染情况
4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5%,合并感染HBV者22例(55%),合并感染HCV者22例(55%),合并感染TP者4例,合并感染HCV、TP者4例(10%)。HIV/HCV/HBV的3重感染8例(5%)。
2.4 不同HIV感染途径合并HBV、HCV、TP感染率(表2-1)
由表2-1可见,HIV合并HBV、HCV感染静脉注射途径显著高于其它途径(P 3 讨论
静脉注射毒品是HIV、HBV、HCV重叠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静脉注射毒品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很高。输用血制品是HIV、HBV、HCV重叠感染的又一高危因素。HIV、HCV、FIBV、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它们之间可造成多重感染。HIV合并HBV、HCV、TIP感染较为常见,据估计95%的HIV感染者曾感染过HBV,约10%~15%会成为慢性感染者[2]。从本文检测的结果上看,通过静脉注射是引发HIV/HCV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性传播是引发HIV/TP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HIV/HCV/HBV的3重感染率较低,仅为5%。
HBV主要是嗜肝病毒,但也有亲淋巴细胞的特性,当HIV和HBV在同一细胞中相遇时,有可能产生相互复杂性影响,HIV/HBV混合感染后,HBV x基因产物可使HIV逆转录水平提高,从而加快HIV的复制,加速HIV疾病进程和AIDS患者的生存率下降;HIV/HBV混合感染可使HBV DNA聚合酶活性增加,HBeAg清除率下降,HBV自然感染史延长,使肝脏活动性病变加重,肝硬化的发生增加;HIV/HCV混合感染可加速HCV感染病程,肝脏活动性病变增多,肝硬化发生率上升,尤其是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HCV感染者[3]。合并感染HIV的HBV、HCV感染者病程加快。病变加重,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反之HBV、HCV也使HIV感染者快速发展为AIDS。由于混合感染后肝脏病变加重。严禁静脉注射毒品、实行针具交换计划、安全性行为教育和加强血源管理是有效防止HIV、HBV、HCV传播的最重要手段。为了预防HIV/HBV重叠感染,在所有HIV感染者中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应该积极推荐的有效方法,对HIV感染者进一步作HBV、HCV的检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它是AIDS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不但要提高警惕扩大检测范围,防止HIV、HBV、HCV、TP医源性感染。更要做好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防自身感染或感染他人,从而避免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的流行。对医疗机构而言,加强患者输血前或有创检查前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性暴露,尽量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进春,许秀文,蔡楠.3例抗-HIV阳性伴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员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5,11(3):224
[2]田尚玉,王慧.抗-HIV、抗-TP、抗-HCV同时阳性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50-451.
[3]朱彪综述,吴南屏审校HIV、HBV,HC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6)330-33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516002
【关键词】HIVHBVHCVTP重叠感染
【中图分类号】R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01
近年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增多,根据最新评估结果,中国现有艾滋病毒感染者已达65万人,HIV已经播散到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HIV和引起乙型肝炎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的梅毒螺旋体(TP),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感染途径,在理论上存在重叠感染,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控制HIV、HBV、HCV、TP的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至2009年经本院实验室HIV抗体初筛实验室检测出HIV感染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8~55岁,平均39岁,以青壮年为主。
1.2 检测方法
患者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后进行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抗-HC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M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LA)检测、抗-TP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TRUST)、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TPPA)两种方法联合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l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0例感染者一般情况
感染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感染为主占40%(16/40),性传播20%(8/40),母婴传播5%(2/40),其他(原因不详)35%(14/40)。
2.2 40例感染者职业分布、文化水平
工人8例,个体户8例,外来打工人员16例,农民6例,无业人员2例。有4例大学生,2例大专,其余均为中小学文化程度。
2.3 HIV与HBV、HCV、TP重叠感染情况
40例HIV感染者中合并HBV、HCV、TP总感染率为75%,合并感染HBV者22例(55%),合并感染HCV者22例(55%),合并感染TP者4例,合并感染HCV、TP者4例(10%)。HIV/HCV/HBV的3重感染8例(5%)。
2.4 不同HIV感染途径合并HBV、HCV、TP感染率(表2-1)
由表2-1可见,HIV合并HBV、HCV感染静脉注射途径显著高于其它途径(P
静脉注射毒品是HIV、HBV、HCV重叠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静脉注射毒品者中HIV/HCV重叠感染率很高。输用血制品是HIV、HBV、HCV重叠感染的又一高危因素。HIV、HCV、FIBV、TP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因此,它们之间可造成多重感染。HIV合并HBV、HCV、TIP感染较为常见,据估计95%的HIV感染者曾感染过HBV,约10%~15%会成为慢性感染者[2]。从本文检测的结果上看,通过静脉注射是引发HIV/HCV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性传播是引发HIV/TP双重感染的主要原因,HIV/HCV/HBV的3重感染率较低,仅为5%。
HBV主要是嗜肝病毒,但也有亲淋巴细胞的特性,当HIV和HBV在同一细胞中相遇时,有可能产生相互复杂性影响,HIV/HBV混合感染后,HBV x基因产物可使HIV逆转录水平提高,从而加快HIV的复制,加速HIV疾病进程和AIDS患者的生存率下降;HIV/HBV混合感染可使HBV DNA聚合酶活性增加,HBeAg清除率下降,HBV自然感染史延长,使肝脏活动性病变加重,肝硬化的发生增加;HIV/HCV混合感染可加速HCV感染病程,肝脏活动性病变增多,肝硬化发生率上升,尤其是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HCV感染者[3]。合并感染HIV的HBV、HCV感染者病程加快。病变加重,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反之HBV、HCV也使HIV感染者快速发展为AIDS。由于混合感染后肝脏病变加重。严禁静脉注射毒品、实行针具交换计划、安全性行为教育和加强血源管理是有效防止HIV、HBV、HCV传播的最重要手段。为了预防HIV/HBV重叠感染,在所有HIV感染者中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是应该积极推荐的有效方法,对HIV感染者进一步作HBV、HCV的检查,尽早采取预防措施,进行宣传教育,它是AIDS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不但要提高警惕扩大检测范围,防止HIV、HBV、HCV、TP医源性感染。更要做好患者及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以防自身感染或感染他人,从而避免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的流行。对医疗机构而言,加强患者输血前或有创检查前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性暴露,尽量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进春,许秀文,蔡楠.3例抗-HIV阳性伴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献血员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2005,11(3):224
[2]田尚玉,王慧.抗-HIV、抗-TP、抗-HCV同时阳性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5):450-451.
[3]朱彪综述,吴南屏审校HIV、HBV,HCV重叠感染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2.29(6)330-333.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51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