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环节设置的策略及优化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定的章程是“死”的,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作为大班教师,我面对幼儿的发展与变化,大胆尝试,在确保每日常规主线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幼儿当前的需求,顺应真实的状况,弹性安排部分活动,让教育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我着眼于特定的生活环节,或适当把控时间,或灵活调整内容,或弹性设置常规任务,力求做到既尊重幼儿的情感,又能实现保教育人的目标。随着探讨活动的推进,我们明显发现,相比小中班时期,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能力,采用弹性设置活动的策略,能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环环相扣,活动组织有序有效,是值得我们不断优化的问题。
  面对不断成长的大班幼儿,我们以生活环节优化为课题焦点,对现有的常规活动加以改进,在时间、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合理、弹性的设置,让各个环节动静交替,让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随着课题探讨的有序推进,我们合理改进了现有的教学模式,将弹性管理体现得更加宽泛,追寻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路径。如今,我们将幼儿的在园生活变得弹而有度、灵活高效,各环节内容都受到了大班幼儿的欢迎。

一、伸缩式策略:根据幼儿兴趣需求,弹性设置生活环节时间


  时光的河流静静流淌,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已经升入大班。他们身心发展很快,在时间要求上,原有的生活环节会出现不适合现在幼儿发展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弹性地调整时间,避免在生活环节上出现不良状况。
  (一)提前收束生活环节,为幼儿的新发现留足时机
  大班幼儿在经验和技巧上具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在某些生活环节中,他们能很快地完成活动的要求。这一时期的幼儿,除了跟随教师学习和生活之外,更喜欢自主发现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这一变化,对某些常规时间作出灵活调整。例如,夏天的午后,我们照例带幼儿散步,有序地进行着活动。在经过一片草地的时候,希希小朋友突然蹲下来,他发现草丛里有一只没见过的小虫子,于是很多孩子都围了过去。不知名的小虫子很快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找来瓶子把虫子装了进去,并渴望进一步了解、探索这只虫子。看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活动的热情,我们顺应了他们的要求。散步活动因幼儿对虫子的兴趣而提前收束。孩子们开心地奔回活动室,一场关于虫子的科学探究活动自然生成。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翻看昆虫绘本、网上查阅资料,终于认识了这只不知名的小虫子,并不断深入地了解了它的习性和成长特点。散步环节的临时调整,带给了幼儿更多的探究时间,并因此生成了一系列关于虫子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真又专注,他们内心的渴望得到了滿足。
  (二)合理延伸生活环节,让幼儿能更进一步
  大班幼儿的依赖性明显减小,主观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大班幼儿的某些活动既定时间可能会出现变数。例如,在生活过渡环节,乐乐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自然角里的“大龙虾”,好玩的彩泥和有趣的龙虾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他们兴致勃勃、乐此不疲。在大家的合作下,“大龙虾”制作完成了,生活过渡环节也快结束了。看着乐乐和小伙伴们的作品,很多幼儿都跃跃欲试,有的幼儿甚至已经拿起了彩泥进行尝试。于是,我们又一次顺应了幼儿的需求,提供了一些关于龙虾的照片,并组织幼儿观看关于龙虾的小视频,让幼儿观察龙虾的动态,引导幼儿探索不同姿态的龙虾。过渡环节的延伸与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激发了幼儿持续创作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采取灵活的方式,做好生活环节的弹性管理,将知识经验和幼儿的情感兴趣充分融合,提供给幼儿更多操作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充分关注大班幼儿的一日活动状况,灵活地压缩或延长某一活动时间,确保幼儿能主动地学习和自信地生活,让幼儿能拥有更多的体验和交流时间,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体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交替性策略:对应活动生成情况,灵活调整生活环节的顺序


  相比小中班幼儿,大班幼儿的主观意识更加强烈,对于日常的生活和游戏,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从预设出发,按部就班地实施各个环节,没有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的发展,束缚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利于幼儿今后学习和生活的发展。正所谓教无定法,在特殊的时候,面对意外的生成,教师应灵活地应对,以弹性的策略处理活动的顺序,为幼儿带来不期而遇的惊喜。
  一个秋日的上午,我精心地为幼儿预设了半日活动:晨间锻炼→点心环节→集体活动(落叶飘)→户外游戏(秋天的小树林)。当我们在按照计划组织活动时,特殊的情况发生了。户外锻炼快要结束时,几个好动的幼儿无意间追逐到了操场边上的小树林中。有个孩子看到了地上的落叶,随手抓起了一把,撒向了同伴。于是,你来我往,几个孩子开心地玩起了撒落叶的游戏。班里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都跑了过去。我们关注着孩子们的游戏状况,决定灵活应变,弹性调整活动环节的顺序,提前开展户外游戏“秋天的小树林”。和煦的秋阳映照着幼儿的笑脸,他们用各种方式玩着落叶,如挑选喜欢的叶片,准备制作漂亮的书签;踩踩落叶,聆听叶子发出的声音;因为发现叶片下的种子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秋天的树林充满了探索的兴趣,有了感性的认知:大多数树木,到了秋天叶子都会掉落,呈现斑斓的色彩;不同的落叶,踩上去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香樟树的种子也会落下,踩起来噼啪作响。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心满意足地到班级里进行点心环节。之后的教学活动也因为前面的经验,而更加有效、真实。
  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身处其中,我们会发现并非所有的既定环节都能依照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通过本次活动的弹性处理,我们感悟到:必须悉心关注幼儿的活动状况,在必要的时候,从一成不变的流程中跳出来,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给幼儿多一些观察了解、游戏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他们的自然成长。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当前的心理需求和能力状况,合理地调整教学环节,并有效组织活动,既尊重了幼儿的想法,保护了他们探索学习的兴趣,又达成了教学目标,确保了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三、层叠式策略:契合幼儿能力的差异,弹性设置生活环节的内容


  幼儿在园的生活内容丰富,包括盥洗、进餐、学习、睡眠、游戏等,各环节都需要教师用心组织。但是,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大班幼儿在能力上依旧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例如,在点心环节,幼儿园倡导自主点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点心的品种和吃点心的时间。此时,不同自控能力的幼儿,表现出的状况是不同的:有的幼儿能有序地完成选择点心和吃点心的环节;有的幼儿不仅能安排好自己的点心时间,还能利用空余的时间扮演“管理员”,帮助教师一起收拾桌面、准备点心等;有的幼儿则比较被动,往往会等着教师提醒或安排,消极等待的时间较多。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自主点心环节,让幼儿得到最适合的发展,我们选择了层叠式的弹性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将原本的点心时间调整为点心与区域游戏交叉重叠,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幼儿自行选择,如幼儿可以先游戏后吃点心,也可以先吃点心后游戏,还可以选择扮演“管理员”,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样的调整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内,高效地完成多项事情,秩序感较好,全面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也让幼儿萌发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每个幼儿的性格和能力都不一样,他们对某一活动环节的完成度也不同。不管哪个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环节,都需要弹性化地设计和管理。在特定的时候,层叠交叉的策略能确保生活环节的顺畅和科学性。教师要想将生活环节处理得科学高效并符合幼兒的身心发展需求,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孩子,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生活环节的设置思路和策略。经过尝试自主点心与区域游戏交叉层叠的策略,我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滋生了一种奇妙的想法:有些生活环节好比一颗种子,只要用心、用情去种植,用智慧和汗水去灌溉,就能在某些时候,绽放出不一样的花朵,带来不一样的芬芳,呈现幼儿教育有趣有序的一面。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学习、运动、游戏、生活诸多环节,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从时间长短、内容序列和环节任务三个层面进行突破。我们跟随生命成长的需求,逐渐建立起适合大班幼儿的生活环节模式,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聚焦生活环节的设置和组织,开展实践性的探究活动,采用灵动合理的技巧,落实弹而有度的策略,弹性安排幼儿每日的生活环节,赋予教育更多的灵活性,陪伴幼儿的整个人生旅程,让生活教育的阳光散布在每一天,让幼儿能快乐健康、蓬勃向上地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北桥中心幼儿园)
其他文献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可以平衡幼儿的经验,让幼儿经历的课程尽可能地规避经验缺失的问题,还可以建构属于每个幼儿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幼儿的学习逐渐趋于“最近发展区”。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丰富有趣
一、恰当的评价有利于课堂纪律的约束性  场景1:《技巧: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练习方法》一课在准备活动时组织学生排成内外两个圈后,口令指挥学生向左转,然后成两个同心圆进行活动。教师发出口令“里圈同学蹲下。”里圈学生听到口令后便蹲下来。“哇,这位学生蹲下来最快,老师奖励你一个小贴。”接着继续发出口令“外圈同学蹲下”,此刻,外圈学生迅速地蹲下来,之后的教学学生都能够认真听从教师指挥。  分析:执教教师在发
2017年11月15-1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办,台州市教育局、临海市教育局协办,台初教育集团承办的“2017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浙江省台州学院附中、台州初级中学举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小学体育教研员、浙江省体育特级教师余立峰,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体育教研员孟文砚,浙江省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袁相千,临海市副市长陈先东,临海市教育局局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根据其部位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人们很容易感冒、咳嗽,出现呼吸道感染。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呢?什么是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包括鼻子、咽喉等,下呼吸道主要包括气管与支气管以及肺部等。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普通感冒也被称为伤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角色游戏被认为是关于幼儿未来定位与发展方向比较直接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较早地了解和接触社会,也是幼儿走出家庭发展社会性的第一步。然而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可能会因角色、道具争抢和情节设计等因素产生冲突,对此教师应当多渠道丰富幼儿游戏道具并自上而下摆脱性別刻板印象、合理有效地介入与指导,让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请求老师帮忙,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幼儿
在社会活动当中规则意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行为要求,幼儿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是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为此,幼儿园要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基础性指导,开展一系列的有规划性的游戏活动,帮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感受与理解规则,能够做到用规则来约束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对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价值  游戏能够充分地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容易把外在的规则要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要求,依据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现代教育创新理念,采用美妙的音乐节奏、舞蹈旋律、诗歌韵律和竹竿分合交替组合敲击节奏相融合的手段,形成跳竹竿的审美艺术教学创新体系,将我国少数民族的跳竹竿项目转化为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健身性和竞技性的学校体育教育资源。通过跳竹竿的艺术化教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关注
如今,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幼儿教育除了要确保幼儿掌握知识,还要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需要尝试将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结合在一起,促使幼儿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本文主要谈谈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的重要性,并针对具体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的重要性  (一)促使幼儿更好地学习  幼儿年龄较小,天性爱玩,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将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
主持团队:安徽省阜阳市体育名师团队  主持人:来 迟 吕朝远  成 员:郭齐智 尹 涛 洪迎春 王翠影 刘 军 刘书奇  研讨话题:如何让趣味体育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  研讨网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php?tid=6540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从而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又被俗称为“羊角风”“羊癫疯”。而60岁以上发生癫痫的人称为老年癫痫或者老年晚发性癫痫。老年癫痫作为一种继发性疾病,其发病原因、治疗等都与各年龄段癫痫不同,常见症状是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老年癫痫发病原因  1.特发性癫痫。特发性癫痫又指原发性癫痫,是一种特定的癫痫综合征,无明确的病因,有些与遗传有关系。  2.继发性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