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军队审计机关对各军事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是集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以及经济效益审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
關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军队相关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对有关单位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
一、我军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支持,无法可依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全军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实施程序、评价标准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还不明确、不规范、不统一,给责任划分、审计评价造成很大困难,也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很大风险。尽快提升立法层次,提高审计依据的权威性是经济责任审计迫在眉睫的问题。
2、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缺乏计划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不例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区分急、重、缓、难,有所针对性,以确保重点环节和重大方面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但由于全军各单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缺乏计划性,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审计人员很难提前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单位以及重点领导干部。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一般是政治部门下发委托审计通知书之后,才能对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政治部门委托多少,审计人员就审计多少。如果遇到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就十分繁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已提拔任用,政治部门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给审计核实、取证带来很大困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3、“先审后离”难以实行,审计成果利用严重滞后。“先审后离”制度在全军来说普遍难以实行,针对这个问题全军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求更好的审计方法,如一些单位针对“先离后审”的弊端,探索了对拟调任的领导干部实行“待审制”、“试用期制”以及“离岗考察”等方法。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单位还做不到“先审后离”。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解其经济责任外,还应评价其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为政治部门考核和使用提供依据,如果审计成果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对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益的对策
(一)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
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以及审计任务相对集中等弊端,各单位应该大力贯彻“先审后离”原则,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开展任中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提前做好审计计划,事先合理确定哪些单位是重点,被审计单位的哪些领导干部是重点,审计哪些内容,事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从而克服离任审计被动、盲目的弊端。通过开展任中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帮助领导干部及时悬崖勒马,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领导干部离任后,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的结果,只对那些未审期间进行追加审计。这样,审计人员就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宏观的、全面的评价,既减轻了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由于任中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记录,党委、政治等有关部门需要时,就能够快速提供详细情况,使审计结果切实成为干部任用、奖惩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全面考核的依据,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任用体制。
(二)建立健全定期审计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要求很高,审计部门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个单位、部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全部重要指标进行审核和作出评价。因此,必须有所针对性对其进行定期审计。有重点地对重点单位、部门进行定期审计。对预算外收入数额较大的单位,项目经费多的单位,有经费分配权的部门,有经费审批权的领导以及广大官兵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等定期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掌握这些单位、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三)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
通过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定期审计得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促进权力的制约监督、党风的廉政建设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运用审计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重视审计结果的利用工作。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源头上预防腐败相结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评价相结合,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有据可循;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相结合,让广大官兵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再监督,参与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来。
(作者单位:武志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董亮,宁夏军区审计办;葛均伟,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参考文献:
[1]付义清、张江虹、田晓军 军队财务改革研究.海潮出版社,2009.
關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审计部门以及审计人员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军队相关规章制度的有关要求对有关单位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
一、我军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工作相对滞后。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支持,无法可依是制约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全军不断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和执法依据,缺乏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在审计范围、内容、重点、实施程序、评价标准以及处理措施等方面还不明确、不规范、不统一,给责任划分、审计评价造成很大困难,也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很大风险。尽快提升立法层次,提高审计依据的权威性是经济责任审计迫在眉睫的问题。
2、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缺乏计划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不例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该区分急、重、缓、难,有所针对性,以确保重点环节和重大方面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但由于全军各单位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缺乏计划性,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使得审计人员很难提前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单位以及重点领导干部。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一般是政治部门下发委托审计通知书之后,才能对委托单位进行审计。政治部门委托多少,审计人员就审计多少。如果遇到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审计人员的审计任务就十分繁重,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已提拔任用,政治部门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给审计核实、取证带来很大困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3、“先审后离”难以实行,审计成果利用严重滞后。“先审后离”制度在全军来说普遍难以实行,针对这个问题全军不断探索创新以寻求更好的审计方法,如一些单位针对“先离后审”的弊端,探索了对拟调任的领导干部实行“待审制”、“试用期制”以及“离岗考察”等方法。但是,现在绝大多数单位还做不到“先审后离”。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解其经济责任外,还应评价其任期内的工作业绩,为政治部门考核和使用提供依据,如果审计成果长期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对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经济责任审计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益的对策
(一)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
针对领导干部离任审计结果难以有效运用以及审计任务相对集中等弊端,各单位应该大力贯彻“先审后离”原则,积极推行任中审计。开展任中审计可以使审计人员提前做好审计计划,事先合理确定哪些单位是重点,被审计单位的哪些领导干部是重点,审计哪些内容,事先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使得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从而克服离任审计被动、盲目的弊端。通过开展任中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可以及时发现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采取措施,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帮助领导干部及时悬崖勒马,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领导干部离任后,审计人员可以直接利用任中审计的结果,只对那些未审期间进行追加审计。这样,审计人员就有了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宏观的、全面的评价,既减轻了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又可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有效利用;由于任中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记录,党委、政治等有关部门需要时,就能够快速提供详细情况,使审计结果切实成为干部任用、奖惩及党风廉政建设等全面考核的依据,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任用体制。
(二)建立健全定期审计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情况复杂、要求很高,审计部门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一个单位、部门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全部重要指标进行审核和作出评价。因此,必须有所针对性对其进行定期审计。有重点地对重点单位、部门进行定期审计。对预算外收入数额较大的单位,项目经费多的单位,有经费分配权的部门,有经费审批权的领导以及广大官兵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等定期安排经济责任审计,掌握这些单位、部门以及领导干部的基本情况。
(三)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
通过离任审计、任中审计和定期审计得出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促进权力的制约监督、党风的廉政建设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运用审计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因此,在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要充分重视审计结果的利用工作。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源头上预防腐败相结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评价相结合,使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有据可循;要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工作结合起来,督促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切实纠正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相结合,让广大官兵通过对审计结果的再监督,参与到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来。
(作者单位:武志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三队;董亮,宁夏军区审计办;葛均伟,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
参考文献:
[1]付义清、张江虹、田晓军 军队财务改革研究.海潮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