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树根的“一个经验”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au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在南京爱达幼儿园的活动现场,遇见了一个怀有强烈分享愿望的小男孩。他拿来一本大大的记录本,上面画着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既相似又有点不同的三个棕色物体。他走到我面前,向我展示他的图画。我问这是什么,他说是他在幼儿园户外活动时发现的树根。我好奇地问他:“你是怎么发现它的呢?”他回答道:“我前两天在‘小农场’玩,准备挖石头的。我挖啊挖,挖出石头来了,可我又觉得没意思了。后来忽然发现了树根,拔不出来,老师就来帮忙。老师在一旁拽,我在一边挖,就把它给挖出来了!”
  原来他画的是“树根”。可是,它们怎么会是三个呢?而且长得还差不多?他告诉我,第一个是用眼睛看到的,有些小,第二个是用放大镜看的,就大些,而且他发现根头上还有一道被刀砍过的痕迹,最大的那个是放得更大的“树根”,他还找到了它身上的另一个小印子。我又问他:“这个‘树根’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吗?”他说:“它像一个小人,趴开腿,举着手,手上还有一个小突起,像是一个人拿着滑雪板要去滑雪。而且它身上还有许多小‘触角’,我数了一下,有28个!”我被他的细述打动了。这个在平常人看来不过是土里挖出的一个小“树根”,在孩子眼里成了颇有意思的物件了!
  见我一直在倾听,他指了指记录本的空白处,问我能不能帮他把这个“挖树根”的故事记下来。我会心一笑。也许平时老师是会帮他们做记录的,可今天老师在忙,他看中了我这个似乎闲着的人。我说好吧,你说说记什么。他说:“我前两天在‘小农场’玩,开始是要挖石头的,挖出来了石头,又觉得不好玩了……”我心生疑窦:怎么又从“挖石头”讲起呢?不是说要我帮他记“挖树根”的故事吗?于是我问他:“挖石头也要记啊?”小男孩非常肯定地回答道:“对啊,当然要记。”他盯着我一字一句地帮他写下他的发现,就像以前不识字的老百姓眼巴巴盯着私塾先生帮写家书一样。
  把来龙去脉记完之后,我问他:“那你接下来还想做什么呢?”他说:“我想去画树根,然后,我还想把它种下去……噢,不对,它已经被挖出来了,根都断了,活不了了。”他边说边思考着。我问:“那怎么办呢?”他说:“我得买到它的种子。但是这里没有它的种子,要到另一个地球上才能买到。”我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这里没有它的种子呢?”他肯定地回答:“我已经找过了,周围的土里都翻过,没有见到它的种子。”我更奇怪了:“你知道它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吗?”他回答道:“我认识它,它是一棵西红柿,我以前见过它。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时候是有种子的,现在没有了,另一个地球上才会有……”
  我告诉他我把他说的这些全都记下来了,他满意地离开了。此时我努力地去理解刚刚发生的一幕,尤其是那些出乎我意料的东西。我忽然领悟到为什么他总要从挖石头讲起——对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科学观察和发现,而且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具有文学的雏形,这个从无趣到惊喜的过程是令他印象深刻的,“挖石头”是“无意义”之有意义,是不可或缺的序幕;“树根”为什么这么有趣,可能是因为它长得像个人,也可能是他以前认识它,尝过它的果实;种子为什么要到另一个地球上才有,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它,所以用想象弥补了“匮乏”,他的经验是真实而具体的。
  挖到“树根”时的惊喜,识别出它时的亲切,“像是要去滑雪”形象的有趣,“28个触角”引发的好奇以及种下它的愿望带来的一系列反思和阐释——孩子自主自发的探索和体验具有多么丰富而整体的意义啊!我们通常看到的是这类活动的科学价值,容易忽略它也蕴含着艺术想象、文学创作,容易忽略这是孩子对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自主的整体构建。这样的“完整”是自然的,比我们想方设法去设计的“综合”“整合”的手段要高明得多、有意义得多。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他的美学著作中,用“一个经验”来表达经验的一种完满状态:“一件作品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完成;一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一个游戏玩结束了;一个情况,不管是吃一餐饭、玩一盘棋、进行一番谈话、写一本书……这一个经验是一个整体,其中带着它自身的个性化的性质以及自我满足。这是一个经验。”当孩子的活动来自他的内部推动,在时空中延伸和发展,情感弥漫于经验之中,这个经验就具有了完整性和统一性,不论他是不是在进行艺术活动,这个经验都具有了审美的性质。
  活动结束后,我听到这个孩子在问老师:“我想知道,这个‘树根’上这么多小‘触角’有什么用呢?”看来,“树根”的经验还在建构之中,它的意义还没有完成。而我们的课程和环境又该怎样支持他继续去探索和体验呢?老师如果听到这个故事,新的一年‘小农场’收获西红柿的时候,一定会和孩子一起有更丰富多彩的发现!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學教育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其他文献
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的子主题“欢腾的国庆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作为祖国标志的国旗成了推进主题活动的重要元素,许多班级陆续开展了“制作五星红旗”的个别化学习活动。让我们走进某大班活动室看一看。  一、觀察  这个个别化学习活动名为“制作五星红旗”,其目标是“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材料包括红色长方形卡纸、黄色彩纸、剪刀、胶水以及用于放置作品的篮筐。区域一角展示着五星红旗的图片和折剪五
期刊
彦彦是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他各方面的发展似乎都比其他孩子慢一些。可能是因为他手部的小肌肉动作还没充分发展,每次绘画活动时,他都是一副“不会画”“不愿画”的状态,画面上都是圈圈。我有时甚至抓住他的手教他画,但是我一放手,他依旧画圈圈。  前不久,我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美术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活动前,我先带着孩子们观察幼儿园周边各种各样的房子,有住宅楼、商业大楼,还有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等。同时,我还
期刊
托班孩子入托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他们特别喜欢户外活动,尤其对沙池情有独钟。但遇到雾霾、阴雨、气温过低或过高的天气,孩子们就不适合去户外玩了。每当此时,孩子们都会很失落。于是,我们决定将“沙池”搬进活动室。  一个下着小雨的早晨,活动室里出现了一个透明的特大收纳箱,里面装了沙子、树叶、新鲜的落花、小石子和小树枝,这就是搬进活动室的“沙池”。孩子们非常惊喜,纷纷围着“沙池”玩了起来,就连平时不太爱玩
期刊
那天是周五,我问孩子们:“谁想做下一周的值日生呀?”沒有一个孩子举手。再问,很多孩子说不想当。记得刚开学时,全班孩子都争着要当值日生,怎么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当值日生?于是,我向部分孩子了解情况,孩子们有的说:“当值日生要求太高了。”有的说:“当了值日生,什么都要听老师的。”……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回想自己平时的言行,确实,我经常会有意无意地说:“你是值日生,吃
期刊
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爱心培养爱心,在爱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培育人人互爱的精神,建立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制定奋斗目
斌斌是这个学期才来到我班的,他来班里不久,我就发现他很少与教师和同伴交流,常常独自一人玩或者远远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我主动与他交流时,他也只是用点头、微笑等方式回应。  是什么原因让斌斌如此沉默?带着疑问,我到斌斌家进行了家访,发现斌斌的爸爸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在近一个小时的家访中,他只说了三四句回应我的话。斌斌的妈妈相对健谈些。从斌斌妈妈那里,我了解到:斌斌从小由爸爸妈妈带着,在陌生的环境或在陌
期刊
入学准备不等于提前学小学内容rn目前,大家都已认识到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科学育人,都在反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倡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但“零起点教学”并不意味
期刊
很高兴能跟大家分享“创业者怎么惨,公司怎么死”的一大堆经验.聚美历史上只融了1300万美金,在电商中算绝对的“穷企业”,走到今天非常不易.对于拿钱不多的创业者,我希望聚美
我希望你们和我一样,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源动力。我也希望你们的原动力是一种相对更为积极但依然行之有效的情绪。当我很小的时候,我常常会想到老人,比如说18岁以上的人,他们的
互联网领域里,我们通常认为的宝典般的精神,在硬件创业领域里构成3个形式化主义的陷阱。  第一,免费和低价是硬件创业最大的误区。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互联网公司做软件,当用户几何级数增长时,成本基本不变;硬件有库存压力和成本费用,并不满足此条件。同时,低价比免费是更危险。比如卖秤,卖的不是以前传统的硬件工具,而是背后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能卖贵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不是用便宜打动用户。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