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正·行正·心正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ang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正”即笔正、行正与心正,三者是一个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正螺旋发展链,从“笔正”入手,“行正”是笔正的延伸,“心正”是笔正、行正内涵的提升,也是终极目标。学生从规范自己的习字行为开始,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影响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高尚品质的形成。同时,品行的规范又促进学生写好字、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笔正;行正;心正;实践成效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5-0074-03
  【作者简介】石军海,浙江省宁波市荷花庄小学(浙江宁波,315000)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青年书协理事,宁波市书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书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以书育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办学特色的抓手。书法教育的过程,就是“练眼、练手、练字、练心”的过程,讲求“笔正、行正、心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课题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1.明确书法与立德树人的关系,挖掘书法教育的“三正”教育功能;2.构建适应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的“三正”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3.以“三正”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转变。
  本课题的实施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转型时期对育人目标的要求;促进德育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新途径;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课题的实施
  (一)试点与普及阶段(20世纪90年代)。学校试点进行写字普及教育,外聘市内颇有名气的书法家辅导学生书法兴趣小组、培养写字天天练教师,举办各级各类学生书法展、书画展,为学校的写字教学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思索与探寻阶段(2001年至2005年间)。学校提出“以艺促智、以艺辅德、以艺塑美”办学理念,引进两位书法专业素养较高、有较强创作能力和教学辅导水平的书法教师,开设艺术社团课,进行写字教学系列研究,创建宁波市首个书法特长生基地,学校升格为省内唯一的“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实验学校”。
  (三)践行与提炼阶段(2006年至2011年间)。学校秉承“恒实唯美创新”的校训,实施“以爱育爱,以雅促雅,以趣激趣”的育人方略,打造具有浓郁书香味的“清静雅韵”校园环境,开设五种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书法课堂,创设数字化书法网络教育平台——“荷花书苑”,创作别有风味的书法韵律操,开展丰富多彩的书法教育活动,被评为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全国先进书法学校。
  (四)深化和推广阶段(2011年至今)。挖掘书法育人功能,拍摄书法育人微课程,建设书法博物馆,成立南艺美院教学实践基地,形成“翰墨养德”德育品牌,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首批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二、课题成果
  (一)构建了完备的书法教育管理体系
  “笔正·行正·心正”教育理念是我校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此制定规划、健全制度,作为践行这一思想的制度、管理体系保障。在制定的规划纲要中,我校对“笔正·行正·心正”教育理念在内涵和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具体描述,这对促进学生笔正、行正、心正的和谐、持续发展有重大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完备的书法教学管理体系。另外,学校挖掘书法文化德育隐性渗透因素,形成了学校的几项传统制度。具体是每年一送——过年送春联、每年一行——春季南艺行、每年一节——五月书法节、每年一礼——新生开笔礼,并在班级活动中加以整合,将特色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二)营造了浓郁的书香环境
  学校环境建设以书法为主题,不但有名家名作的展示,更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学生不仅可以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享受,而且整日与“历史美文”对话,学生不自觉间就以传统美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优秀学生的作品更是激起了孩子们向身边榜样学习的斗志。
  在此期间,学校建设了书法幕墙,怡心养眼。学校选用殷商甲骨、钟鼎石鼓、李斯玉箸、张迁汉隶、羲之兰亭、真卿唐楷、怀素狂草等篆、隶、楷、行、草等书体最典范的碑刻和法帖,设计建设了中国书法三千年的大型幕墙;建立了书法长廊,其中历届优秀学生的作品赏心悦目,使在校的每一位学生耳濡目染,倍受熏陶和鼓励;开辟了书法陈列厅,荟萃名家名作,同时在有限的空间里还专门展出教师和学生的作品;建立了砖刻围墙,在2米长1.5米宽的青砖拼砌墙面上,刻有钟繇、王献之、虞世南、颜真卿、吴昌硕、沙孟海等历代名家名作,在围墙前,安放有锥画沙和青砖练字的台子,便于学生边欣赏边模仿。
  (三)研发集教学、展示、互动和评价于一体的“荷花书苑”
  学校在多年的探索中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络,自研开发和应用“荷花书苑”网站。“荷花书苑”网站集教学、展示、互动、评价于一体,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在课外继续学习书法,而且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作品,就此与其他学生、教师或者家长进行作品的交流和互动,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学生练得一手好字、懂得分享、学会欣赏等方面提升都起到了好的作用。学校自编的“书法天天练”每一课的书写要求、重点突破、视频指导、佳作欣赏等都呈现在网站上,为老师们提供了教学的素材和教学的方法,为学生们搭建了学习资源大容库。以功能强大的博客系统使“家校直通车”达到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学生与学生间不受时空限制的互动。
  网上作品展示和网络评价让学生习书热情高涨。在“荷花书苑”网站上开辟了“作品展示厅”,要求学生、教师、家长把自己的作品陆续上传,并且通过对登录网站的时间、次数的统计,以及对发表日志数量作品的点击量和评价情况、留言和回复情况等进行综合积分,或者实现网络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构建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课程实施模式
  由于自身条件等原因的影响,学生在书法学习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水平。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校构建了适应不同学习水平的书法课程实施模式,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身条件基础上实现笔正、行正、心正三者间的良性循环。
  同时,我校还结合书法内容和小学生学习书法的特点创建了适用于日常书法教学的双向互动写字教学模式,包括教师的“异步指导”和学生的“自主练习”,让一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的发展;并发展了“五学”写字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性和学习主动性,包括“自学、说学、导学、练学、评学”五个步骤,主张在做中学,以培养探索、创造精神为目的。
  (五)录制书法微课,建设书法博物馆
  与南艺美院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我校共享南京艺术学院优质资源,在师资培训、教学改革、学校特色建设得到了全方位支持。每年十二月份,南艺师生走进学校,帮助孩子们认知书法艺术,带领他们欣赏书法经典,点评同学作品。而在每年五月份,学生通过“走进南艺”活动参观南艺各类书画展览,与书法专业研究生面对面交流,探寻书画艺术之道。
  书法博物馆汲古载新,为孩子开启传统文化之旅。书法博物馆为孩子展现书法演变史,陈列古人文房用品,提供当代书法名家作品展示和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等,弘扬光大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展厅内通过多媒体设施进行的数字化展示、书法临摹和抢答互动等,更是为学生了解书法家,学习他们的精神,提供了条件。
  (六)形成了多角度、全渗透的“三正”评价体系
  构建“三正”评价体系,是对“笔正·行正·心正”教育理念实施的完善,同时也有利于检验“三正”教育理念实施的效果,保证其顺利推行。包括了1.书法发展性评价:制定段位制评价标准将《荷花庄小学学生写字(书法)等级考核标准》分成三级九段;制定作业书写等级评定标准;制定了优秀生、优秀班考评的书法达标要求;2.制定不同年级“笔正·行正·心正”的标准;3.制定“行正模范生”、“行正模范班”评价方案;4.制定“文雅之星”、“学子英才”评价方案。
  三、实践成效
  (一)“三正”课题的实施带来学生的转变,学生书写水平的全面提升。书法特色教育使学生的书写水平大面积提高。在江东区硬笔字过关测试中,我校的优良率以100%名列第一;在宁波市一年一度的书法考级活动中,我校的报考率和通过率均居全市前列,特别是六级以上的高段位通过率和优秀率更是跃居全市第一。此外,通过“三正”课题的实施,大批特长生涌现。“三正”教育理念的实施更使一批书法尖子生获奖频频,在全国、各省、市、区等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已有近400人次。并且,“三正”使学生行为、思想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二)书法的学习更是带动了学生参与各类慈善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拍卖自己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募捐善款,奉献自己的爱心。他们发动少先队员捐款、捐物、捐书,到贵州实地献爱心,以自己的方式为云南东川一所小学捐建了一个图书室。
  (三)“三正”课题的实施也带来了教师的转变。近年来,我校教师书法作品在各级比赛、获奖、入展达60余人次;校本教材《书法天天练》获省写字教育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书法课比赛中获奖达30余人次。同样可喜的是,“笔正·行正·心正”教育理念使学校走上了特色办学的道路,诸多成就让学校获得广泛赞誉。
  四、研究反思
  自本研究开展以来,我校“笔正·行正·心正”书法教育特色已经初见成效,然而一个教育理念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师生、家长长期不懈地努力,因而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持续、深入地开展“三正”教育成为本课题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本课题在“笔正·行正·心正”具体内容的深化方面还需要不断推进。
其他文献
【设计理念】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扇面书法作为欣赏和收藏之用,有其独到的艺术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根据王溥在《唐会要》中的记载,以及宋代高承在《事物纪原》里的考证,“端午之以扇相遗,自唐太宗始也”。就是说端午节赠扇之风,开始于唐太宗李世民。他把扇子赠予大臣,寓意“庶动清风,以增美德”。于是,结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我选择了《认识扇面》这一教学内容,并以“端午赠
摘 要:以“超重与失重”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改进传统实验存在的过程和结果的显示不够直观、过程实施和数据处理存在偏差的问题。  关键词:DIS实验;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57-3  1 问题的提出  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
摘 要:初中物理复习课内容的合理整合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并能从复习课中提炼复习方法,提升复习技巧。本文调查了复习课的现状,寻找复习课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如何整理复习内容让学生对复习内容更感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物理复习;内容整合;复习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24-4  1 问题提出的背
【摘 要】书法是中国的国粹,教育部对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因为这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在现代的书法课堂上,除了可以让学生学习书写,感受古老文化的魅力外,还可以通过解读汉字结构,欣赏书法名家的故事,树立在书法课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为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等方法开展品格教育。  【关键词】书法教学;品格教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
牟耀辉,男,江苏省常州市郑陆初中教师。江苏省书协会员,常州市书协会员,常州市卢海洲名师工作室成员。书法作品获奖入展情况: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展最高奖,庆祝第30个教师节·常州教师书法精品展一等奖,“盛世宣和”杯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书画大赛二等奖,首届常州市书法篆刻刻字大展入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洋河杯”书法篆刻展入展,苏风艺韵——常州市书法篆刻刻字展览入展,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比
【摘 要】《曹全碑》是隶书发展过程中技法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流畅华美、秀逸多姿而著称于世。加之刻工精良,保存完好,又存有较多字例,历来是进入隶书学习的优选范本之一。将《曹全碑》与风格接近的碑刻进行分析对比,既可以更加明了其笔法、结构的特殊属性,又能为临习、研究带来便利。  【关键词】华美;秀逸;汉碑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
摘 要:以人教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自主建构;应用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2-0074-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新课标人教版物理的重点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何在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
【摘要】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的镇江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享有“江南第一碑林”之誉的焦山碑林便是其中之一。这不可多得的书法教育资源,对包括学习兴趣的激发、教育内容等在内的本地学校书法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学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书法资源,促进书法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地方资源;书法教育;焦山碑林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
【关键词】书法教育;校本课程;价值引领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42-02  说起书法教育,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在锡城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早在十几年前,学校已形成了书法教育特色。“十二五”以来,学校对书法教育更为重视,进行着“多种方式亲近传统”翰墨书韵主题系列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又与书法结缘,因而有机会多次去兰
【摘 要】加强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重要手段,普通高校书法专业技法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技法能力的养成为主旨,教师应在关注课程教学的宏观布局,了解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教学训练单元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细致体察,自主设置贴近自身实际的训练子单元,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评价机制为抓手,促进学生掌握以自主、建构、合作、探究为要义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教学设计;以教促学;自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