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高兴》中的饥饿文化图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的小说《高兴》采用口述体第一人称的叙述模式,讲述了城市“边缘人”——拾荒者刘高兴等人为努力融入城市、得到城市认同而艰难生存的故事.贾平凹在这部以底层写作为主题的小说中,一如既往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叙述了城市“边缘人”与个体身上呈现的三种饥饿状态:由于根深蒂固的饥饿记忆与贫困的生活所造成的食饥饿、由于无法压抑的动物本能所造成的性饥饿以及由于无法得到城市认同和城市现代化所造成的精神饥饿.文本通过对三种“饥饿”状态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底层人民与城市个体在社会转型时期生命状态的关注和对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
其他文献
池莉是近年来中国文坛上比较具有影响力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市井平民的日常生活,站在平民的立场呈现普通百姓的具体生存状态,以独特的平民叙
《野草》堪称鲁迅小说、杂文之外的另一座文学高峰,学界对其读解亦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野草》的难懂,主要源于写作时的彷徨心境,作品中弥散着浓厚的彷徨情绪.鲁迅并没有因
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说话、聊天,与别人交流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声音的方式.而交谈时最基本的口语变体.谈话的流行使它成为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中不可或缺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在民族的诞生起出现,随着民族的发展而不断累积,而我国作为具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国家,文化底蕴浓厚.对于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而在不同时代的文化继承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