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二外语课程研究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c8356341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性质是不断适应社会变革和时代需求的自我完善过程。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带领着人们走进知识膨胀时期。当经历了从小到大不同阶段、不同学校选择的层层筛选后,只有少部分人进入了研究生学位阶段的深造。高等院校对更高素质人才的决定作用也将越来越大。作为以技术类专业为主的特殊院校,笔者所在校在近些年来不断完善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在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中开设了公共第二外语,顺应了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与人文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外语的学习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在对所学语言国的语言与文化的认同和感知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公共第二外语课程意义
  紧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中,外语始终是学生的重要课程。很多国家从初、高中阶段就开设除英语之外的第二外语课程,高等院校中在理工科类本科阶段开设第二外语的也比比皆是。在法国,文史类学生从高中就开始学习第二外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欧洲语系语言居多),进入大学阶段,需要继续深造第二外语。而理工类学生在本科阶段一般也要必修一门第二外语,在本科学业结束之前就有可能通过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到所学语言国家进行毕业实习。进入研究生阶段,语言类学生们甚至要必修第三外语,也仅仅开设一个学期,学时不长。研究生阶段的毕业实习是必须到所学语言国进行的。如此教育体系下势必培养出具有多国文化、国际背景、专业与人文相结合复合型人才。
  融入国际交流合作发展趋势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变革背景下,培养新型人才以外语为工具,研究科技前沿信息、参阅国际科技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需求日渐增多。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向多学科渗透,其他学科也在不断影响着语言学的发展。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等都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机器翻译、文本生成和理解,语料库语言学等都是大有发展潜力而且将造福于人类的语言学科。因此,在理工科技术类研究生中开设第二外语势在必行。
  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我国全民教育及现代教育的核心。倡导高等教育要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全面发展。既注重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又注重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部分理工科学生不重视人文知识的学习,认为只要将专业知识学好即可,而疏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极为有限,对于外语能力及外国文化的了解与掌握更是肤浅而匮乏,结果学习背景变得越来越狭窄。实践证明:过窄的专业内容使学员视野变得狭窄,知识面不宽,思想底蕴不够,创新精神不强。不仅如此,狭窄的知识面还使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使命感降低,对专业以外的社会职责、职业素养、人文关怀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
  因此,公共第二外语课程的开设,可以促进高校教育在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个性培养的发展、拓展视野及发展思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生公共第二外语课程研究
  理工科学技术类研究生们普遍轻二外重专业。而第二外语课程开设的目标、教材使用乃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等都会导致该课程最终的学习效果十分微弱。因此,研究如何科学规范该课程的有效途径及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合理开设第二外语语种课程 通过对法国外语教学的研究发现,法国院校开设的第二外语更具实用性,院校中普遍开设的都是欧盟国家或法国相邻国家的语种。学生们对所学语言感兴趣,院校间交流合作起来方便。
  由此,我国高校里面开设的第二外语也不应该是随随便便的任一语种,应在结合了大学的优势学科,了解该地区、该大学的学生们有兴趣、有主动性学习的语种等综合因素考量下开设的第二外语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精选教学内容,重视学习过程 要充分考虑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公共第二外语起点低、课程学时不能够很好支撑语言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等事实因素,注重实际应用教学,精选基础性和专业性较强、反映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在观察、模仿、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甚至与第一外语英语的学习互补,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第二外语课程实施的思考
  笔者所在大学在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中开设的公共第二外语(法语)课程为一个学期,80个学时。因此,该课程设计就一定要与必修的法语语言课严格区分。该课程将呈现为研究生们打开一个以语言为依托,去认识和了解法国社会、文化、甚至科技、历史等方方面面的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法语的兴趣,进而掌握法语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由于法语与英语之间不可分割的渊源,两种语言的近似度极高,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英法双语对比学习,利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合理地将英法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学习。
  外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背了多少单词,掌握了多少语法知识,更希望通过第二外语课程的学习,教给学生掌握一把打开所学国语言与文化的钥匙,逐步建立起初步的该语言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乃至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种使用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的用药隐患,对有限的中药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药饮片质量、医师用药习惯、教材用量与药典用
中药是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具优势的学科。只有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中药知识保护体系,才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中药的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外科病房的临床实践。方法:“以人为本”,了解外科住院病人的心理需求,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指导护理工作,制定并落实相应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到护理服务全过程中
学校的理念不是一句挂在墙上的空话。怎样把理念落到实处?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行为字典里有一条,那就是实现“平衡发展,快乐成长”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教师基于全人教育理念和整体教育理论,秉承“给孩子完美的童年,让师生完满的成长”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身体、智慧与心理的全面、综合、平衡发展,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秉持个性理念和课程观  全人教育的出发点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
丝光鸡又称元宝鸡,原产于日本,我国自1993年对濒临绝迹的丝光鸡进行多代纯化培育,于1998年向全国各地推广养殖。该鸡腿短身矮,通体羽毛呈黑色或白色,尾羽向上翘起。性情温顺、活泼,惹人喜爱
有的母鸡,特别是有公鸡群的母鸡,每产1批蛋后就要抱窝,时间一般要长达15~20天,影响产蛋.在农村常用捆扎方法催醒抱窝母鸡,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怎样才能快速催醒抱窝鸡呢
期刊
实施问题教学法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  教育家孔子要求学生“每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还把“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称为“为学之序”,可见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  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引入寻求有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