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止血器临床应用

来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ngson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采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4例成功进行急诊PCI采用桡动脉径路的患者,术前给予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直接PCI术后留置桡动脉鞘管6 h,应用瑞翁株式会社生产的RDP700前臂用直型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评价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性别、年龄、体重及替罗非班对止血器压迫时间及肢体远端肿胀消退时间的影响。结果 124例桡动脉径路患者压迫止血器均可于术后即刻成功止血,平均止血压迫时间为(9.9±3.5)h,远端肿胀平均消退时间为(32.4±8.7)h。共有3例(2.4%)发生桡动脉闭塞,5例(4.0%)出现穿刺局部皮肤损害。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直接PCI术后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显著延长,撤除止血器后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亦明显延长(P均<0.01)。年龄≥60岁、体重<65 kg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及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较年龄≥60岁、体重≥65 kg明显延长(P均<0.01)。直接PCI术后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时间较未应用者显著延长,撤除止血器后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亦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急诊桡动脉径路行PCI术患者应用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安全有效,性别、年龄、体重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影响止血器压迫止血时间及远端组织肿胀消退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BMSCs和ADSCs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方法:提取大鼠原代培养的BMSCs和ADSCs基因组,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BMSCs与ADSCs甲基化谱,筛选DNA甲基化差异基因,并对检测结果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紫薯为原材料,经过双酶水解后,利用紫薯水解液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研制出了营养价值高、色泽鲜艳的紫薯醋。探讨利用酶制剂对紫薯淀粉进行水解的工艺参数
农村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关系到农民福利的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另一方面关系到城乡二元结构的改善、城乡社会差距的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