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语文教学培养艺术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受分科教育的影响,我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了解极为有限,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的某些方面。因此,对艺术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断提高艺术生的科学素养,增进其对科学的理解与了解,应成为艺术生培养中的必修课。语文课堂应该利用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关键词】艺术生;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是近年来为适应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新兴的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高等艺术职业教育应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等技艺型专门人才,它承载着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和满足个体接受艺术教育需求的重任。具体地说,是要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效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为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而这一切都要靠艺术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人才作为保障和支撑。合格的、优秀的艺术人才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
  长期以来,受分科教育的影响,我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了解极为有限,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的某些方面。通常,对艺术生的培养,也往往只重视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而忽略了科学素养的培养,从而造成了艺术生科学知识贫乏,科学意识淡薄,科学精神欠缺的现状。
  虽然在高职艺术教学中,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但只有岗位能力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行的,这种单纯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做法与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不相适应。高等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后劲。艺术生的后劲不仅取决于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离不开较高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人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中的个人、科学、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它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精神。把艺术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群体,既是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随着科学研究成果的激增和知识的爆炸,增进对科学的理解与了解,特别是不断提高科学素养,也成了高职艺术生至为重要的必修课。
  作为艺术院校文化基础课的语文教学在培养提高艺术生的科学素养方面能做些什么呢?
  
  一、利用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1、充分挖掘利用语文教材的科技信息含量,丰富艺术生的科学知识。
  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结晶。它由许多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组成。它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科学知识,即人们在学校、在社会生活中所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的作用,没有科学知识就根本不可能有科学能力。
  语文教材有相当多的文章涉及到古今不同门类的科学技术,具有丰富的科学内容。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实际教学中,将这些科学技术知识加以归类、梳理,并作适当的补充,尽可能教给学生比较完整的科学发展史知识。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要准确地教给学生某一发展阶段的科学技术知识。这样,随着学生头脑中科学知识积累的增加,他们的科学意识必然会不断地增强,科学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2、更新观念,广辟语文教学新渠道。
  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拓宽语文教学思路,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广辟语文教学渠道。中国科协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电视已成为我国公众接受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电视,更好地利用电视的科学教育功能,可以向学生推荐科技信息含量高的电视栏目,比如中央十套“走进科学”“科技之光”“大家”等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科学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贡献以及他们坚定不移的科学精神。同时,针对青少年喜爱上网的特点,增强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科普知识的兴趣,使网络成为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渠道。
  另外,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艺术生理科知识的学习严重匮乏。学校可以开设科学知识通识课,增加艺术生的科学知识。作为语文教师也可以将当代最新科技信息引进课堂,将学生的视点引向现实社会,激起艺术生对当今生活中最新技术的关注;可以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实际生活中,亲身感受现代新技术的进步,认识新技术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甚至语文课堂也不妨让学生自己动起手来拆装或发明制作些生活用品,布置学生写拆装或制作过程介绍,写拆装或制作感受和产品说明书等,把锻炼艺术生的动手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结合起来,借以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语文教学如能引导学生对新技术予以热切关注,能激发学生对新技术的浓厚兴趣和高昂的创造热情,也就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质。
  
  二、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科学意识,即人们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所形成的、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激情以及自觉运用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科学意识包括对于科学的热情以及对于科学的关注、想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无数科学家走过的路告诉我们:任何科学都是始于好奇,始于人们不可遏止的热情和求知欲望。艺术的发展亦如此,艺术唯有不断创新才会有不竭的生命力,艺术生唯有德艺双馨,对艺术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才能真正担负起艺术传承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尤应做好两件事。
  1、培养艺术生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
  也许有人以为科学意识涉及人们的智力问题,心理道德品质有什么作用?其实不然,科学意识中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心理道德品质属非智力因素方面,有人将其称为“情熵”。心理道德品质在科学意识中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心理道德品质就不可能形成科学意识。例如,缺少追求真理、探求真谛的勇气就不能有所发现和发明,没有克服困难的百折不挠的毅力就很难取得进步和发展,不实践“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必定会遭受因懒惰带来的惩罚,不能善于与他人合作就会导致自我封闭,等等。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才高八斗”但心理道德品质缺陷者不会成为成功人士,智力比较健全但非智力因素有障碍,他的智力因素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甚至会导致失败。艺术生总体上的智力因素一般没有多大差别,为什么会出现学习上的差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不同,在同样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下,勤奋与懈怠的结果截然相反。德艺双馨是艺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德”是艺术生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生成就事业之本,学生的人品和艺术品德修养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保证。因此,艺术生在培养和形成科学意识的时候,切不可忽视良好心理道德品质的作用。
  2、培养和训练艺术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育学上常引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的说法,即不能只满足给别人鱼,更要教人掌握捕鱼(渔)的本领和方法,从这里可以引申为,科学知识是“鱼”,科学意识则是“渔”。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积淀和创造的知识浩如烟海,掌握全部知识是不可能的,对大多数人而言,即使对一门或几门知识有精深的掌握也并非易事,这样,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具有清醒的科学意识,有利于人们在知识海洋中攫取宝藏,反之,则可能迷航而无功而返。
  培养和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意识中的重要方面。一些有识之士呼吁人们要“学会学习”,在今天,善于思考比善于记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人们认识到,人们的头脑不仅仅是储藏知识的仓库,更是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加工的孵化器,是实现创新的有力杠杆。一个“聪明”的人,不在于他能够背诵出多少知识,主要在于他会思考问题,会创新知识,看他有没有正确的鉴别力、洞察力,会不会科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善于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因素,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解释自然现象,客观地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教给学生科学的认识论;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有关科学原理进行阐述。侧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强调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与掌握科学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进行预先知道结果的重复练习。学生一旦形成和掌握了科学思维方法,必将受益无穷。
  
  三、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科学精神,即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精神是指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自然、社会和自我以及真、善、美等精神产品的基本态度。科学精神通常是通过科学思想、方法、思维、理智所体现出来的严肃认真、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独立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精神气质。具有这种精神气质的人,可以说就是达到了孟子所赞颂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做人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科学精神更多的表现为种种人格上的特征,这些人格特征包括:高度的自信力;超强的独立和自控能力;非凡的超越能力、思辨能力和挑战未知的强烈欲望等等。艺术生肩负的社会责任就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表现现实生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所以这就要求艺术生本身就应具有科学的精神、眼光,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具有真善美的品质,去把握时代脉搏,表现和谐的时代旋律。加强对艺术生科学素养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如上的科学精神与人格特质,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理念、高素质、高能力的艺术人才。
  1、走进文学作品,培植美好情感。
  教书必须育人,育人则须先从培养美好情感入手。因为情感是人性的集中体现,是做人的基本要素,是素质中的素质,人而无情,不可以为人。但情感是理性的,它提倡高尚的情操、情趣、情怀。文学作品洋溢和渗透在其中的浓浓的友情、恋情、亲情,如同醇酿一样,让人沉醉,代代飘香。仅从唐宋诗词看,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人明白真正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可以相互安慰、相互鼓励。李白的“我寄愁心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和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道出了友情的深厚,襟怀的旷达。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新颖的立意、高绝的境界,歌颂真挚而忠贞的爱情。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情思的执著深挚;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恩爱相依,同心相连;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贞不已,一往情深,都给人以深邃的情感震撼。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经历一次次情感的洗礼,在他们的心灵里播下爱和美的种子,为其成人和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走进科技文章,涵养科学精神。
  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体会科技类文章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
  人物之美源于人格之光彩,精神之高尚。科学家或科学类文章中的人物,诸如达尔文、牛顿、伽利略、詹天佑、钱学森、陈景润等等,他们聪明智慧的思维火花,严谨勤恳的治学风范,始终如一、孜孜不倦的执着态度,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质疑寻思、敢于创新的灵活思想等,无不使学生深受感动和敬佩,无不激励和促动着学生的行为。引领学生感悟、体会、学习科学类文章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精神实质,是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更能促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涤荡,形成景仰、羡慕的理性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其科学素养。
  钱理群教授曾说:“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时,就是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1]这种精神的底子“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即给人的生命一种亮色。”[2]我要说,语文教育落实到科学教育上时,则是给人的精神建立一种科学的底子,这种科学的底子,既是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更是现实主义的,它同样会给艺术生的生命与事业以亮色。
  
  注释:
  [1][2]钱理群.语文教育的弊端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A].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C].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5:390.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立项资助经费重点课题《高等艺术职业学院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编号:O8020242)。
其他文献
即将在9月完工的两江幸福广场,将为大家呈现西南地区最大的音乐喷泉。
Recently, a study by the Beijing-based Economic Information Daily found that in many Chinese provinces—such as Jiangxi, Anhui, Sichuan and Hubei—there are few young people to be seen in rural areas. F
期刊
6月中旬A股市场的大跌引发恐慌。对此,证监会于7月初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增持本公司股票相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支持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和深化,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发展对会计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出了客观要求。现代会计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完善的现代会计体系是我国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不断加大,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却日益增长。医院既要让患者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又要让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这
期刊
<正>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西部纺织之都颁奖词: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打造中国西部纺织之都的过程中,注重产业高端的培育和发展。园区棉花资源丰富,用工保障有力,优惠政
期刊
第五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暨中国(重庆)国际美食节将于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新区举行。美食节由五大类三十余项子活动组成,主要包括“精品万人火锅宴及滨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基层党务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新的指引和帮助,这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了基层单位党务工作的完善,同时也对基层单位党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