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与人格发展基本形成,兴趣不断聚焦,优势潜能逐步显现。因此,学校内涵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内涵发展就是学校各工作领域体现出来的文化意义。学校内涵的主要工作领域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师专业化程度、校长的领导能力、学校文化诸方面。学生最优化发展是指学生的发展要体现最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的最优化发展需要学校的内涵发展,需要用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
一、学校课程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核心
高中课程的基本观点就是要体现丰富性和选择性,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力图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志向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基于这一点。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实施了以校本课程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课程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延伸国家课程,拓展学科课程,增加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现丰富性和选择性。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基于上述培养目标,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注重7个方面。一是在工具性课程中强化外语类课程和母语类课程。二是在国际交流性课程中设置交流互访课程、中学生模拟联合国课程、中美学生领袖峰会课程。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中设置精品活动,如校园学生百家讲坛、校园中西文化艺术活动、学生社团等。四是在地方文化与社会资源课程中,通过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梳理地方文化现象,关注地方文化价值,形成地方课程的文化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情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五是科学类拓展课程在理科实验班开设竞赛课的基础上,由竞赛教练为全校范围的学生开设五大学科竞赛选修课,使一部分对科学研究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在研究和创新能力上得到发展。六是工程技术类课程,如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等:七是生活与生涯技能课程,如学生发展指导、领导力课程等。
二、教师发展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前提
课程是为体现学校培养目标设计的,实现课程教学任务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校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唤醒教师发展意识。唤醒教师的发展意识就是要让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自己的需要。教师有了强烈的意识,发展就成为一种快乐,就是一种幸福。要唤醒教师的发展,校长首先要在专业上发展。有了校长的以身作则,教师就有了方向。
二是创建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核心是转换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首先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聚焦课堂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校长引领教师成长的很好载体。
三是进行科学的教师评价。评价必须坚持“以评促进”的发展性评价指导思想。明确“评价一导向—教育—提高”的目的。评价时要坚持评价人员的层次性,把学生与教师互评、校级评、中层评、管理人员评、家长评等有机结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劳动纪律、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
四是重视校本研修。校长要通过校本研修培养“名师群”,使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校本研修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如暑期培训、同课共上、同题共研、教研共同体等。
五是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精神生活。学校需要民主,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促进学校发展。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等作风都不能够张扬教师的个性,更不能给教师带来愉悦。坚持教代会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坚持以教师为本就是教师希望的民主生活。学校要让教师在尊重中成长。只有尊重教师,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学校干部要为教师创造被尊重的良好环境,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权利等。
三、校长领导力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保证
校长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只有校长不断成长,不断提升领导力,才能保证学校课程设置的顺利实施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才能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校长个人的思想修养、职业追求度、职业行为习惯、课程领导力等,都会成为影响校长成长的因素。
首先,校长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增长智慧。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实践就是“学校管理”。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能意识到学校变革的方向、学校教育日常生活形态改革的内涵。任何学校的内涵发展,都建立在学校自身基础和学校文化传统之上。校长发现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相当于发现了学校发展的空间,也等于孕育了新的“发展点”。校长要能够意识到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学校发展的科学路径。校长要能够从社会的整体视野中审视学校,要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学校。这种视野下。每所学校都是独特的,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个校长都面对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每所学校都是具有个性的。这种丰富的、独特的、个性的学校,对校长整体的思维方式、观念体系、管理能力、生命情态等提出挑战,使校长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校长要在研究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对学校发展作建设性的构想,并依照规划,具体地组织实施的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校长应不断反思与重建,成就一所学校的发展。
其次,学校发展促进了校长的成长。每位校长无疑要面对众多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立足点”。如果校长有了自己的主见,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按照各自的规律有序地集中在校长的大脑中。校长就成为一个信息的接收、处理、辐射者,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在这一认识之下,校长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自己的使命是促进“这个学校”的发展,“这个学校”是自己成长的土地。有了这样的自我意识,校长就能将各种纷乱的关系组成一个丰富而不杂乱、变动而不混沌的“关系网络”。在学校发展的立场上,校长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宏观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政策。需要创造性地吸纳社区、家庭的教育力量。需要有机整合校内的教育力量,需要创造性地不断推进、深化、拓展学校教育改革,不断创建与时俱进的新型学校教育。各种关系、各种力量,通过校长凝聚成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育中使人不断成长的因素。
最后,学校是造就教育家校长的摇篮。在学校。校长获得的不仅仅是自身思维方式与观念系统的更新,更是自身生命意识的不断觉醒和不断展现、生成更大的生命力量的过程。学校发展了,校长的人生价值也得到展现、得到认可、得到增值;校长的专业能力会在一次次展现的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升华;学校的发展已经成为校长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学生的成长,成为校长生命质量的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的成长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学校内涵发展才能使学校特色、学校优秀的办学思想、科学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以及学校文化等发挥更好的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学生最优化发展。所以,校长能力的提升,引领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带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校课程的实施能力,并最终使得学生发展得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
(编辑 陆燕)
一、学校课程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核心
高中课程的基本观点就是要体现丰富性和选择性,为不同潜质、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创造成长的平台。力图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志向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基于这一点。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实施了以校本课程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课程方案,通过校本课程延伸国家课程,拓展学科课程,增加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现丰富性和选择性。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兼备的高素质预备人才。基于上述培养目标,学校的校本课程主要注重7个方面。一是在工具性课程中强化外语类课程和母语类课程。二是在国际交流性课程中设置交流互访课程、中学生模拟联合国课程、中美学生领袖峰会课程。三是在校园文化活动课程中设置精品活动,如校园学生百家讲坛、校园中西文化艺术活动、学生社团等。四是在地方文化与社会资源课程中,通过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梳理地方文化现象,关注地方文化价值,形成地方课程的文化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情怀和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五是科学类拓展课程在理科实验班开设竞赛课的基础上,由竞赛教练为全校范围的学生开设五大学科竞赛选修课,使一部分对科学研究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在研究和创新能力上得到发展。六是工程技术类课程,如汽车驾驶与保养、简易机器人制作等:七是生活与生涯技能课程,如学生发展指导、领导力课程等。
二、教师发展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前提
课程是为体现学校培养目标设计的,实现课程教学任务的关键是教师。因此,学校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校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唤醒教师发展意识。唤醒教师的发展意识就是要让教师的发展成为一种自己的需要。教师有了强烈的意识,发展就成为一种快乐,就是一种幸福。要唤醒教师的发展,校长首先要在专业上发展。有了校长的以身作则,教师就有了方向。
二是创建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的核心是转换人才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首先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因此,聚焦课堂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校长引领教师成长的很好载体。
三是进行科学的教师评价。评价必须坚持“以评促进”的发展性评价指导思想。明确“评价一导向—教育—提高”的目的。评价时要坚持评价人员的层次性,把学生与教师互评、校级评、中层评、管理人员评、家长评等有机结合。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包括职业道德、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改革、劳动纪律、教学科研等多个方面。
四是重视校本研修。校长要通过校本研修培养“名师群”,使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校本研修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如暑期培训、同课共上、同题共研、教研共同体等。
五是营造自由民主的校园精神生活。学校需要民主,只有民主的氛围才能促进学校发展。自以为是、独断专行等作风都不能够张扬教师的个性,更不能给教师带来愉悦。坚持教代会制度、坚持校务公开、坚持以教师为本就是教师希望的民主生活。学校要让教师在尊重中成长。只有尊重教师,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学校干部要为教师创造被尊重的良好环境,要尊重教师的教学、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权利等。
三、校长领导力是学生最优化发展的保证
校长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只有校长不断成长,不断提升领导力,才能保证学校课程设置的顺利实施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才能促进学生最优化发展。校长个人的思想修养、职业追求度、职业行为习惯、课程领导力等,都会成为影响校长成长的因素。
首先,校长要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增长智慧。校长在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实践就是“学校管理”。教育家型校长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能意识到学校变革的方向、学校教育日常生活形态改革的内涵。任何学校的内涵发展,都建立在学校自身基础和学校文化传统之上。校长发现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相当于发现了学校发展的空间,也等于孕育了新的“发展点”。校长要能够意识到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知己知彼才能找到学校发展的科学路径。校长要能够从社会的整体视野中审视学校,要能够从社会的高度看学校。这种视野下。每所学校都是独特的,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每个校长都面对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每所学校都是具有个性的。这种丰富的、独特的、个性的学校,对校长整体的思维方式、观念体系、管理能力、生命情态等提出挑战,使校长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校长要在研究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以发展的视野、改革的思路,对学校发展作建设性的构想,并依照规划,具体地组织实施的阶段。在实践的过程中,校长应不断反思与重建,成就一所学校的发展。
其次,学校发展促进了校长的成长。每位校长无疑要面对众多的关系。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关键是要找准自身的“立足点”。如果校长有了自己的主见,错综复杂的关系就会按照各自的规律有序地集中在校长的大脑中。校长就成为一个信息的接收、处理、辐射者,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利用信息。在这一认识之下,校长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自己的使命是促进“这个学校”的发展,“这个学校”是自己成长的土地。有了这样的自我意识,校长就能将各种纷乱的关系组成一个丰富而不杂乱、变动而不混沌的“关系网络”。在学校发展的立场上,校长需要创造性地理解宏观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政策。需要创造性地吸纳社区、家庭的教育力量。需要有机整合校内的教育力量,需要创造性地不断推进、深化、拓展学校教育改革,不断创建与时俱进的新型学校教育。各种关系、各种力量,通过校长凝聚成学校教育的不断变革、学校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学校教育中使人不断成长的因素。
最后,学校是造就教育家校长的摇篮。在学校。校长获得的不仅仅是自身思维方式与观念系统的更新,更是自身生命意识的不断觉醒和不断展现、生成更大的生命力量的过程。学校发展了,校长的人生价值也得到展现、得到认可、得到增值;校长的专业能力会在一次次展现的过程中也得到提高、升华;学校的发展已经成为校长发展的一部分,教师、学生的成长,成为校长生命质量的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的成长是学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学校内涵发展才能使学校特色、学校优秀的办学思想、科学的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以及学校文化等发挥更好的作用,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自主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学生最优化发展。所以,校长能力的提升,引领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的整体发展带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学校课程的实施能力,并最终使得学生发展得到最优化。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外国语学校
(编辑 陆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