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中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介绍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填补了宁夏申遗空白,向世界亮出了‘塞上江南’的靓丽名片。”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区范围逐步扩大,目前灌溉面积828万亩。
  宁夏引黄古灌区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历经汉代的移民开发、屯垦凿渠,唐代的筑堤引水、垦荒开田,元代的因旧谋新、建闸设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闸,清代的“地丁合一,奖励开垦”,推动了宁夏平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
  同时,遍布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古渠系历经各个时期的开凿延伸,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至今还在正常运行。
  今年,除宁夏引黄古灌区外,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黄鞠灌溉工程两个项目同样入选。至此,中国共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新华社)
  张掖市全力落实“绿盾2017”专项行动 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张掖市积极行动,成立专项检查组,对祁连山和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检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全面排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今年7月,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農业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等7部门联合开展“绿盾2017”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张掖市多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认真核实并系统梳理祁连山和黑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严格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自然保护区内开垦烧荒、放牧狩猎、采石挖沙等违法违规行为。
  截至目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9项环境突出问题中,由张掖市负责整改的171项已经完成现场整改170项,1项正在整改;由中农发公司山丹马场负责整改的8项问题,3项完成现场整改,剩余5项正在整改;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卫星遥感监测人类活动设施点178处,174处已完成整改,4处正在整改;2017年卫星遥感监测发现人类活动点81处,80处已完成整改,1处正在整改。(甘肃日报)
  “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在呼开展
  近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和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200余幅作品,是从全国征集的5135件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内容多以民族和谐、守望相助、大美西部、同心筑梦为主,参展作品题材广泛、主题分明、构思新颖、风格各异,使观者在画中体会到独具地域特色的草原文化和各族人民团结和谐、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美好生活景象。
  据了解,“中国梦·2017艺术草原”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此前已在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进行了展览。此次呼和浩特展是展览的第三站,将于11月10日结束。(呼和浩特日报)(责任编辑/严腊梅 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立德之根、树人之本、兴国之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近年来,河东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
利用基本电子元器件和常用普通芯片设计出能产生频率可调方波、三角波、正弦波信号的电路;并制作出PCB板,制成实物供"示波器使用"实验使用,即方便了教学,又节约了经费。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测量微小物体尺寸的精确度、速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曾提出过一种基于激光发射测量微小物体尺寸的技术(见文献1)。该技术原理简单,测量微小物体尺寸的误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