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眼前一片黑暗的女孩,在88个黑白相间的琴键上重新找到光明。从此,双眼患重度白内障的奶奶,用老旧的放大镜,对着一张张陌生的五线谱认真学起来……
出生时,医生护士都夸代睿有双漂亮的大眼睛。然而7岁那年,一种名叫“葡萄膜炎”的罕见眼病,却夺走了她眼前的缤纷世界。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眼前一片黑暗的女孩,在88个黑白相间的钢琴键上重新找到光明。为撑起孙女的钢琴梦想,从那天起,双眼患重度白内障的奶奶汤曼筠,找出了一个老旧的放大镜,对着一张张陌生的五线谱认真学起来……
2012年3月,代睿作为唯一的盲女大学生,被河南大学“特招”,划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黑暗世界,祖孙俩坚强面对
1995年7月18日,代睿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妇产科医院。这个长着圆圆的脸蛋、长长的睫毛的小女孩,漂亮可爱。让奶奶汤曼筠记忆最深的,就是孙女出生时,医生和护士都赞不绝口地夸奖:“多漂亮的女孩啊,特别是眼睛,又大又明亮”。
2岁那年,代睿被迫接受第一次“人生抉择”,父母的离异,让她不得不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于父亲代世琪常年在云南打工,她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离异,并没有给性格乐观的代睿带来阴影。“爸爸很疼我,上幼儿园时,我喜欢画画,他从外地回来时,经常会给我买很多彩笔。”至今,在代睿小小的书柜里,仍然珍藏着儿时的儿童画作品,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儿童画上,描绘着美丽的公主,漂亮的小鱼,还有五颜六色的可爱小房子……
就这样,带着与其他孩子相同的天真和快乐,代睿有了7年的宝贵童年时光。7岁那年,奶奶把她送到开封一师附小上学。就在第一年放寒假的时候,代睿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眼睛会经常出现疼痛,眼前的东西也有些模糊。
感觉有些不安的爷爷奶奶赶紧打电话,叫回了远在云南的代世琪。三个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领代睿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让他们感到意外:代睿患了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的“葡萄膜炎”。
突如其来的怪病,犹如晴天霹雳,让全家人慌了神。从那时开始,一家人带着代睿,来回奔走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但每次的治疗结果都不尽人意。
看着几近失明、眼睛经常疼痛不适的孙女,爷爷奶奶心疼不已,多次劝说代睿放弃上学,但都被代睿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代睿的视力越来越差,四年级时,代睿双眼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急剧下降,黑板上的字越来越模糊了,慢慢地,她的眼前只剩下一丝光感。在这种情况下,代睿恋恋不舍地放弃了最喜爱的彩色画笔和舞蹈,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只得办理了休学。
离开了多姿多彩的校园,代睿依旧会一次次打开自己最熟悉的书包,一遍遍拿起心爱的书籍和作业本。这一切,都被心细的爷爷看在了眼里。爷爷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睿睿别难过,今后爷爷给你当老师。”从此,每天,爷爷都把要教给代睿的生词抄在玻璃上,然后拿到床边,一遍遍读给她听。
2007年9月,代睿再次遭遇不幸,一直疼爱她的爷爷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一个原本就被浸泡在风雨中的家庭,显得更加摇摇欲坠。
没过多久,在一位热心老师聂珂的介绍下,奶奶拉起代睿的手,把她送到了开封盲校。 在老师的办公室,代睿第一次接触到盲文。她颤抖着伸出了双手,在触摸到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时,心里受到强烈的震动:“摸着凸凹不平的文字,突然觉得像傻了一样,无法想像,今后会有什么摆在我面前。”想起读了很多遍都不舍得放下的书本,想起带着彩色可爱卡通图案的书包,代睿静静地在老师办公室桌前坐了下来。
看到代睿的神情,热情的刘老师很快拿来了最基础的“大点”盲文,指导代睿学习。一点点用指尖触摸感受,一遍遍在脑子里死记硬背,经过整整15天的刻苦学习后,代睿牢牢掌握了最基本的盲文知识,勇敢地走进了教室。没多久,她再次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上盲校后,奶奶汤曼筠心里始终不愿接受孙女变成盲人的事实。每逢周末,她依旧坚持领着代睿去医院做眼睛治疗。
做饭、洗衣、每天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心里默默感受着奶奶的辛苦操劳,代睿开始慢慢尝试着去做一些家务活。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碰壁。肥皂放在客厅洗手台的左上方、洗衣盆在卫生间的门后、洗碗布在厨房水龙头的左角……渐渐地,代睿靠着双手在每个房间的墙壁和角落慢慢摸来摸去,逐渐熟悉了家里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她开始自己洗漱、穿衣、刷碗、扫地……代睿很快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助手,把家里一半的家务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钢琴盲女”:88个琴键带来光明
2008年暑假的一天,奶奶像往常一样领着代睿去开封一家医院治疗眼睛,半路上,来自某钢琴艺术中心的优美琴声,触动了代睿的耳膜,她哀求奶奶:“我好想摸一下钢琴啊!”
不忍拒绝孙女的请求,奶奶点了点头,扶着代睿走进了这家钢琴艺术中心。
站在一架钢琴前,代睿鼓起勇气,对店里一名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第一次触摸到琴键的代睿,激动了很久,她站在钢琴前,不舍得离开。
这一切,都被店里一位工作人员看在了眼里,工作人员抹着眼角的泪水,在她们临走时,主动留下了代睿家的电话号码。
几天后,奶奶意外接到了钢琴艺术中心负责人韩淼晶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韩淼晶告诉她,希望她们祖孙俩能再来店里一趟,她想给代睿一个惊喜。
挂上电话,代睿脑子里很久都没有平静,绞尽脑汁地想将会是一份什么样的惊喜:“我今后是不是可以去店里弹琴了?不会的,不会的,我从小就命苦,哪有这么幸运?”
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儿,竟真的实现了。当韩淼晶表示要免费教代睿弹钢琴的那一刻,代睿激动得跳了起来,她许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心里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真的变成了现实,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代睿再次走进钢琴艺术中心那天,韩淼晶和爱人穿着精心准备的服装,站在店里一直等候她。虽然没有举行拜师仪式,代睿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免费教自己弹琴的老师,对自己的那份重视。
教学开始了,韩淼晶像平时演奏一样,抬起手很自然地敲下了第一个琴键,就在这时,代睿慌慌张张地伸出了双手,十根手指沿着琴键缓缓向前移动,直到触摸到韩淼晶的手后,代睿迅速将自己的手用力地按在了她手上,然后来回不停地在她手上摸来摸去。
从来没有类似教学经历的韩淼晶,在那一刻,心里被强烈地震撼了,第一次教盲人学生的她顿时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学完第一首曲子,代睿对钢琴更加着迷了。由于家里没有钢琴,回家后的代睿想复习乐谱时,只能打开音乐,哼着节奏,用十根手指在铺着红布的桌面上,不停地敲来敲去。很快,让代睿感到最幸福的一个暑假过去了,她再次回到了盲校上学,但此时,她的心里已完全被88个琴键占满。
有一次,周末学琴时,代睿忍不住告诉韩淼晶:“如果我能天天弹琴,那该多好啊!”听到她的这个心愿,韩淼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掏出了信纸信封,认认真真写了一封代睿跟着自己刻苦学琴的“证明函”。下课时,韩淼晶告诉她:“把这封信带到学校,看学校能不能在放学后,把音乐老师用的钢琴借给你。”代睿小心翼翼的把信装到兜里,带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回到盲校后,把信交给了盲校的蒋校长。
让代睿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看完韩淼晶的“证明函”,蒋校长情绪特别激动:“人家教钢琴的老师都免费了,学校有啥理由不同意?”当天下午,蒋校长就让学校的一位老师给代睿配了一把音乐教室的钥匙,并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位钢琴辅导老师。拿到钥匙的时候,代睿激动地哭了。
2009年的一天,父亲代世琪从云南回来了。看着每天在学校刻苦学琴到很晚的女儿,他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搜遍了整个网络,用9000多元的价格,联系到一台成色不算很差的二手钢琴。
钢琴送到家的前一天,代睿特别兴奋,她拿起笤帚和拖把,在屋里不停地打扫卫生。看到被她拖得很湿的水泥地,代世琪笑着提醒她:“睿睿,摆放钢琴的地方是不能太潮的。”听到这句话,代睿赶紧从奶奶屋里抱出了电风扇,对着地面不停的吹,一直到半夜2点多,才把地面完全吹干。
第二天上午,工人和调琴师安装调试好钢琴后,代睿迫不及待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崭新毛巾,轻轻擦拭钢琴漆面。就这样,代睿整整在钢琴旁蹲了一个下午。
“翻谱奶奶”:趁眼睛还能看得见
眨眼间,3年多过去了,每天华灯初上,汤曼筠就会吃力地骑着自行车,载着孙女上学、看病;每次夜幕降临,奶奶又会拿起放大镜,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边,将一段段五线谱翻译成最简单的1……2……3……
从2008年代睿的第一节钢琴课开始,眼睛白内障越来越严重的奶奶,就拿着一个日记本和一柄放大镜,默默坐在她旁边,成了一名年龄最大的“旁听生”。一笔笔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一点点翻着音乐书本去揣摩理解、一遍遍把翻译好的谱子读给孙女听……就这样,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撑着心中唯一的梦想:“趁我眼睛还能看见,为孙女多做点事,帮她圆一个钢琴梦。”
2011年3月,工作越来越忙的韩淼晶带着代睿来到郑州,把她介绍给自己的钢琴老师李红。韩淼晶拉着代睿的手,给李红讲起了这个失明女孩的学琴故事:“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她很刻苦,进步程度丝毫不亚于正常孩子……她的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常年在云南打工,跟着每月只有2000元退休金的奶奶生活,奶奶为帮她圆梦,神奇般的学会了五线谱……”
李红老师感动地哭了,当即表示,继续免费教代睿学习钢琴。
随着代睿学琴城市的变化,祖孙俩的生活更加繁忙了。每周,祖孙俩都要搭乘城际公交车,在开封和郑州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走。汤曼筠左手搀着代睿,右手扶着车门,小心翼翼登上公交车……这个场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祖孙俩的生活中。
2011年6月,盲校的课程结束了,学校大多数同学为了今后的工作,都去学了按摩。而一直支持孙女的汤曼筠,通过一位邻居介绍,为代睿争取到了开封17中的一张“旁听证”,主修文科课程。汤曼筠说,这是为了提高代睿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钢琴学习打好基础。从那时起,每到上课时间,代睿都会坐在老师专门为她在讲台旁设立的“旁听课桌”,而此时汤曼筠一直在教师办公室等候。
3年多来,多次参加钢琴大赛的代睿,取得了不少成绩。每次获奖,奶奶汤曼筠总是激动地把一张张荣誉证书捧回家,精心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上,然后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在自己的“音乐日记本“上,详细记录下获奖的时间、地点和奖项。
几年来,这本《音乐日记》,一直是奶奶的秘密。
牵手前行,梦想终将超越现实
2012年3月4日, 郑州众多热心市民一起携手,在一个音乐厅为代睿布置了一场“个人钢琴演奏会”。大家还专门给演奏会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梦想的力量”。
那天一大早,奶奶提前大半天扶着代睿步入演奏厅。奶奶搀扶着满脸幸福的代睿,来到最靠近舞台的一张桌子前,代睿伸出双手,慢慢触摸,一步步走到了“观众区”,然后,她让奶奶扶着自己,在一张观众席上坐了下来。坐在那5分钟后,睿睿喃喃自语:“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人来听我的演奏会?”
下午3点,钢琴演奏会准时开始了。代睿认真投入地演奏完每首曲子。演奏会临近结束时,代睿拿起话筒,问了主持人唯一一个问题:“阿姨,我想知道,今天有多人来听我弹琴?”主持人看了看台下观众,伸出一根手指,大声喊:
“有没有100人?”
“有!”
“有没有200人?”
“有!”台下掌声很响,大家的呼喊声也越来越高。
“有没有1000人?”
“有……”观众纷纷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掌声更加热烈。
事实上,大家为那天的演奏会准备了200个座位,而现场却来了400人,很多没有座的观众,都是自觉的坐在最前排的地上……
2011年3月21日,一个原本普通的日子,但在汤曼筠和代睿心里,却显得异常重要。奶奶扶代睿拦下了一辆出租车,祖孙俩要一起去河南大学,见艺术学院的新钢琴老师。
一路上,代睿歪着头轻轻靠在奶奶的肩上,眨着一双大眼睛,不时地问:“奶奶,是不是真的能上大学了?这可是我连做梦都没敢想过的事啊!”
奶奶轻轻抚摸着代睿的头发,眼睛望着车窗外的绵绵细雨,嘴里不停重复着一句话:“是啊,从来都不敢想的事,竟真的实现了。我也感觉像在做梦。”直到古朴的“河南大学”校门出现在祖孙俩面前,一直发愣的汤曼筠才意识过来:“梦想,超越了现实。”
最先见到祖孙俩的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办公室的负责人李计成老师。李老师激动地告诉她们,学院领导听说了代睿学琴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当即开会研究后决定,免费招代睿为2012年钢琴专业本科新生。并且,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学院专门安排了副教授程超老师来提前辅导代睿的钢琴课。除此之外,学院还会在代睿上学期间,为她建立和统招生一样的档案和学籍。唯一不同的是,无法参加高考的代睿在毕业时,拿到的是河南大学的“结业证”。
从李计成老师办公室出来后,代睿要奶奶带着自己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走走。每到一处带有明显标识的地方,奶奶都会大声将大楼的名字读给代睿听。走到艺术学院教学楼前,奶奶哭了。
听到轻微的抽搐声,代睿轻轻抬手,为奶奶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她有些顽皮地笑着对汤曼筠说:“奶奶,我敢肯定,这里,就是我今后上大学的地方——艺术学院。”
满脸喜悦的代睿轻轻挽起奶奶的手臂,大声哼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出生时,医生护士都夸代睿有双漂亮的大眼睛。然而7岁那年,一种名叫“葡萄膜炎”的罕见眼病,却夺走了她眼前的缤纷世界。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个眼前一片黑暗的女孩,在88个黑白相间的钢琴键上重新找到光明。为撑起孙女的钢琴梦想,从那天起,双眼患重度白内障的奶奶汤曼筠,找出了一个老旧的放大镜,对着一张张陌生的五线谱认真学起来……
2012年3月,代睿作为唯一的盲女大学生,被河南大学“特招”,划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黑暗世界,祖孙俩坚强面对
1995年7月18日,代睿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市妇产科医院。这个长着圆圆的脸蛋、长长的睫毛的小女孩,漂亮可爱。让奶奶汤曼筠记忆最深的,就是孙女出生时,医生和护士都赞不绝口地夸奖:“多漂亮的女孩啊,特别是眼睛,又大又明亮”。
2岁那年,代睿被迫接受第一次“人生抉择”,父母的离异,让她不得不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由于父亲代世琪常年在云南打工,她只能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父母的离异,并没有给性格乐观的代睿带来阴影。“爸爸很疼我,上幼儿园时,我喜欢画画,他从外地回来时,经常会给我买很多彩笔。”至今,在代睿小小的书柜里,仍然珍藏着儿时的儿童画作品,一张张色彩艳丽的儿童画上,描绘着美丽的公主,漂亮的小鱼,还有五颜六色的可爱小房子……
就这样,带着与其他孩子相同的天真和快乐,代睿有了7年的宝贵童年时光。7岁那年,奶奶把她送到开封一师附小上学。就在第一年放寒假的时候,代睿无意中发现,自己的眼睛会经常出现疼痛,眼前的东西也有些模糊。
感觉有些不安的爷爷奶奶赶紧打电话,叫回了远在云南的代世琪。三个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领代睿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让他们感到意外:代睿患了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的“葡萄膜炎”。
突如其来的怪病,犹如晴天霹雳,让全家人慌了神。从那时开始,一家人带着代睿,来回奔走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但每次的治疗结果都不尽人意。
看着几近失明、眼睛经常疼痛不适的孙女,爷爷奶奶心疼不已,多次劝说代睿放弃上学,但都被代睿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代睿的视力越来越差,四年级时,代睿双眼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视力急剧下降,黑板上的字越来越模糊了,慢慢地,她的眼前只剩下一丝光感。在这种情况下,代睿恋恋不舍地放弃了最喜爱的彩色画笔和舞蹈,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的她,只得办理了休学。
离开了多姿多彩的校园,代睿依旧会一次次打开自己最熟悉的书包,一遍遍拿起心爱的书籍和作业本。这一切,都被心细的爷爷看在了眼里。爷爷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睿睿别难过,今后爷爷给你当老师。”从此,每天,爷爷都把要教给代睿的生词抄在玻璃上,然后拿到床边,一遍遍读给她听。
2007年9月,代睿再次遭遇不幸,一直疼爱她的爷爷突发脑溢血离开了人世。一个原本就被浸泡在风雨中的家庭,显得更加摇摇欲坠。
没过多久,在一位热心老师聂珂的介绍下,奶奶拉起代睿的手,把她送到了开封盲校。 在老师的办公室,代睿第一次接触到盲文。她颤抖着伸出了双手,在触摸到密密麻麻的小点点时,心里受到强烈的震动:“摸着凸凹不平的文字,突然觉得像傻了一样,无法想像,今后会有什么摆在我面前。”想起读了很多遍都不舍得放下的书本,想起带着彩色可爱卡通图案的书包,代睿静静地在老师办公室桌前坐了下来。
看到代睿的神情,热情的刘老师很快拿来了最基础的“大点”盲文,指导代睿学习。一点点用指尖触摸感受,一遍遍在脑子里死记硬背,经过整整15天的刻苦学习后,代睿牢牢掌握了最基本的盲文知识,勇敢地走进了教室。没多久,她再次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
上盲校后,奶奶汤曼筠心里始终不愿接受孙女变成盲人的事实。每逢周末,她依旧坚持领着代睿去医院做眼睛治疗。
做饭、洗衣、每天接送自己上学放学……心里默默感受着奶奶的辛苦操劳,代睿开始慢慢尝试着去做一些家务活。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一次又一次的摔倒碰壁。肥皂放在客厅洗手台的左上方、洗衣盆在卫生间的门后、洗碗布在厨房水龙头的左角……渐渐地,代睿靠着双手在每个房间的墙壁和角落慢慢摸来摸去,逐渐熟悉了家里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她开始自己洗漱、穿衣、刷碗、扫地……代睿很快就成了奶奶的得力助手,把家里一半的家务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
“钢琴盲女”:88个琴键带来光明
2008年暑假的一天,奶奶像往常一样领着代睿去开封一家医院治疗眼睛,半路上,来自某钢琴艺术中心的优美琴声,触动了代睿的耳膜,她哀求奶奶:“我好想摸一下钢琴啊!”
不忍拒绝孙女的请求,奶奶点了点头,扶着代睿走进了这家钢琴艺术中心。
站在一架钢琴前,代睿鼓起勇气,对店里一名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心愿。第一次触摸到琴键的代睿,激动了很久,她站在钢琴前,不舍得离开。
这一切,都被店里一位工作人员看在了眼里,工作人员抹着眼角的泪水,在她们临走时,主动留下了代睿家的电话号码。
几天后,奶奶意外接到了钢琴艺术中心负责人韩淼晶打来的电话。电话里,韩淼晶告诉她,希望她们祖孙俩能再来店里一趟,她想给代睿一个惊喜。
挂上电话,代睿脑子里很久都没有平静,绞尽脑汁地想将会是一份什么样的惊喜:“我今后是不是可以去店里弹琴了?不会的,不会的,我从小就命苦,哪有这么幸运?”
从来都不敢想的事儿,竟真的实现了。当韩淼晶表示要免费教代睿弹钢琴的那一刻,代睿激动得跳了起来,她许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心里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真的变成了现实,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代睿再次走进钢琴艺术中心那天,韩淼晶和爱人穿着精心准备的服装,站在店里一直等候她。虽然没有举行拜师仪式,代睿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位免费教自己弹琴的老师,对自己的那份重视。
教学开始了,韩淼晶像平时演奏一样,抬起手很自然地敲下了第一个琴键,就在这时,代睿慌慌张张地伸出了双手,十根手指沿着琴键缓缓向前移动,直到触摸到韩淼晶的手后,代睿迅速将自己的手用力地按在了她手上,然后来回不停地在她手上摸来摸去。
从来没有类似教学经历的韩淼晶,在那一刻,心里被强烈地震撼了,第一次教盲人学生的她顿时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学完第一首曲子,代睿对钢琴更加着迷了。由于家里没有钢琴,回家后的代睿想复习乐谱时,只能打开音乐,哼着节奏,用十根手指在铺着红布的桌面上,不停地敲来敲去。很快,让代睿感到最幸福的一个暑假过去了,她再次回到了盲校上学,但此时,她的心里已完全被88个琴键占满。
有一次,周末学琴时,代睿忍不住告诉韩淼晶:“如果我能天天弹琴,那该多好啊!”听到她的这个心愿,韩淼晶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掏出了信纸信封,认认真真写了一封代睿跟着自己刻苦学琴的“证明函”。下课时,韩淼晶告诉她:“把这封信带到学校,看学校能不能在放学后,把音乐老师用的钢琴借给你。”代睿小心翼翼的把信装到兜里,带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回到盲校后,把信交给了盲校的蒋校长。
让代睿没想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看完韩淼晶的“证明函”,蒋校长情绪特别激动:“人家教钢琴的老师都免费了,学校有啥理由不同意?”当天下午,蒋校长就让学校的一位老师给代睿配了一把音乐教室的钥匙,并专门给她安排了一位钢琴辅导老师。拿到钥匙的时候,代睿激动地哭了。
2009年的一天,父亲代世琪从云南回来了。看着每天在学校刻苦学琴到很晚的女儿,他根据家里的经济情况,搜遍了整个网络,用9000多元的价格,联系到一台成色不算很差的二手钢琴。
钢琴送到家的前一天,代睿特别兴奋,她拿起笤帚和拖把,在屋里不停地打扫卫生。看到被她拖得很湿的水泥地,代世琪笑着提醒她:“睿睿,摆放钢琴的地方是不能太潮的。”听到这句话,代睿赶紧从奶奶屋里抱出了电风扇,对着地面不停的吹,一直到半夜2点多,才把地面完全吹干。
第二天上午,工人和调琴师安装调试好钢琴后,代睿迫不及待地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崭新毛巾,轻轻擦拭钢琴漆面。就这样,代睿整整在钢琴旁蹲了一个下午。
“翻谱奶奶”:趁眼睛还能看得见
眨眼间,3年多过去了,每天华灯初上,汤曼筠就会吃力地骑着自行车,载着孙女上学、看病;每次夜幕降临,奶奶又会拿起放大镜,认认真真地趴在桌子边,将一段段五线谱翻译成最简单的1……2……3……
从2008年代睿的第一节钢琴课开始,眼睛白内障越来越严重的奶奶,就拿着一个日记本和一柄放大镜,默默坐在她旁边,成了一名年龄最大的“旁听生”。一笔笔记录老师在课堂上说的每句话、一点点翻着音乐书本去揣摩理解、一遍遍把翻译好的谱子读给孙女听……就这样,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用最朴实的行动,支撑着心中唯一的梦想:“趁我眼睛还能看见,为孙女多做点事,帮她圆一个钢琴梦。”
2011年3月,工作越来越忙的韩淼晶带着代睿来到郑州,把她介绍给自己的钢琴老师李红。韩淼晶拉着代睿的手,给李红讲起了这个失明女孩的学琴故事:“眼睛虽然看不见,但她很刻苦,进步程度丝毫不亚于正常孩子……她的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常年在云南打工,跟着每月只有2000元退休金的奶奶生活,奶奶为帮她圆梦,神奇般的学会了五线谱……”
李红老师感动地哭了,当即表示,继续免费教代睿学习钢琴。
随着代睿学琴城市的变化,祖孙俩的生活更加繁忙了。每周,祖孙俩都要搭乘城际公交车,在开封和郑州两个城市之间来回奔走。汤曼筠左手搀着代睿,右手扶着车门,小心翼翼登上公交车……这个场景,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祖孙俩的生活中。
2011年6月,盲校的课程结束了,学校大多数同学为了今后的工作,都去学了按摩。而一直支持孙女的汤曼筠,通过一位邻居介绍,为代睿争取到了开封17中的一张“旁听证”,主修文科课程。汤曼筠说,这是为了提高代睿的文化素养,为今后的钢琴学习打好基础。从那时起,每到上课时间,代睿都会坐在老师专门为她在讲台旁设立的“旁听课桌”,而此时汤曼筠一直在教师办公室等候。
3年多来,多次参加钢琴大赛的代睿,取得了不少成绩。每次获奖,奶奶汤曼筠总是激动地把一张张荣誉证书捧回家,精心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上,然后拿起笔,工工整整地在自己的“音乐日记本“上,详细记录下获奖的时间、地点和奖项。
几年来,这本《音乐日记》,一直是奶奶的秘密。
牵手前行,梦想终将超越现实
2012年3月4日, 郑州众多热心市民一起携手,在一个音乐厅为代睿布置了一场“个人钢琴演奏会”。大家还专门给演奏会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梦想的力量”。
那天一大早,奶奶提前大半天扶着代睿步入演奏厅。奶奶搀扶着满脸幸福的代睿,来到最靠近舞台的一张桌子前,代睿伸出双手,慢慢触摸,一步步走到了“观众区”,然后,她让奶奶扶着自己,在一张观众席上坐了下来。坐在那5分钟后,睿睿喃喃自语:“不知道,今天会有多少人来听我的演奏会?”
下午3点,钢琴演奏会准时开始了。代睿认真投入地演奏完每首曲子。演奏会临近结束时,代睿拿起话筒,问了主持人唯一一个问题:“阿姨,我想知道,今天有多人来听我弹琴?”主持人看了看台下观众,伸出一根手指,大声喊:
“有没有100人?”
“有!”
“有没有200人?”
“有!”台下掌声很响,大家的呼喊声也越来越高。
“有没有1000人?”
“有……”观众纷纷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掌声更加热烈。
事实上,大家为那天的演奏会准备了200个座位,而现场却来了400人,很多没有座的观众,都是自觉的坐在最前排的地上……
2011年3月21日,一个原本普通的日子,但在汤曼筠和代睿心里,却显得异常重要。奶奶扶代睿拦下了一辆出租车,祖孙俩要一起去河南大学,见艺术学院的新钢琴老师。
一路上,代睿歪着头轻轻靠在奶奶的肩上,眨着一双大眼睛,不时地问:“奶奶,是不是真的能上大学了?这可是我连做梦都没敢想过的事啊!”
奶奶轻轻抚摸着代睿的头发,眼睛望着车窗外的绵绵细雨,嘴里不停重复着一句话:“是啊,从来都不敢想的事,竟真的实现了。我也感觉像在做梦。”直到古朴的“河南大学”校门出现在祖孙俩面前,一直发愣的汤曼筠才意识过来:“梦想,超越了现实。”
最先见到祖孙俩的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办公室的负责人李计成老师。李老师激动地告诉她们,学院领导听说了代睿学琴的故事后,深受感动。当即开会研究后决定,免费招代睿为2012年钢琴专业本科新生。并且,在开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学院专门安排了副教授程超老师来提前辅导代睿的钢琴课。除此之外,学院还会在代睿上学期间,为她建立和统招生一样的档案和学籍。唯一不同的是,无法参加高考的代睿在毕业时,拿到的是河南大学的“结业证”。
从李计成老师办公室出来后,代睿要奶奶带着自己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走走。每到一处带有明显标识的地方,奶奶都会大声将大楼的名字读给代睿听。走到艺术学院教学楼前,奶奶哭了。
听到轻微的抽搐声,代睿轻轻抬手,为奶奶擦去眼角的泪水。然后,她有些顽皮地笑着对汤曼筠说:“奶奶,我敢肯定,这里,就是我今后上大学的地方——艺术学院。”
满脸喜悦的代睿轻轻挽起奶奶的手臂,大声哼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