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120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需要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文章从教材课堂教学、精心设疑、创设情景、连续思维、善于归类、注重一题多变和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来阐述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意识 学习情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53-01
  
  所谓“创新”,是指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与技术水平,开拓人们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野,是对原有知识与技能的重组和提高。而兴趣是创新的重要动力,虽然人的活动的动源是需要,但是人的活动的产生、持续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以期与同行商榷。
  一、结合教材,激活导思。
  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诱发学生的心理动因。要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必须设计好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导语。例如,在高一等比数列新授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你拿着一张很大的薄纸对折,不妨假设这张纸的厚度为0.01毫米,对折30次后(如果可能的话),你是否相信这个厚度超过了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时学生不仅要总结出定义,而且要继续延伸,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这样对定义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并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精心设疑,诱导兴趣。
  在例题的讲解中,仅限于很小的空间,就题论题,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违背了自然规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在高一必修(5)解三角形中:已知Δ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sinA=sinB,试判断ΔABC的形状。
  若条件为acosA=bcosB,试判断ΔABC的形状。
  若条件为cos2A=cos2B,ΔABC的形状如何?
  若条件为acosA+bcosB=ccosC,又如何呢?
  若条件为tan2A=tan2B,角A与B的关系如何?
  这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讨论,通过总结,发现三角形中角的范围,诱导公式的合理运用。因此学生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識,既找到了解题方法,又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
  三、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根据学生普遍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容易理解,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例如,高一不等式新授课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不等关系,我是这样设计的:天不均匀地不平,风云变幻大江东。天地之间,到处是不相等的例子。天不均匀,地不平坦,这才是常态。风云变幻,大江东流,万物都在变化,变化前后就不相等,不相等才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反而是特殊的、相对的、近似的。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所学知识。
  四、连续思维,诱导探究即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创造者以敏锐的感觉,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经过想象、推理、判断,获得新的、独特的认识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时注重思维的连续性,并诱导探究。连续思维,既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拓宽了解题思路。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活力,使学生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五、善于归类,引起兴趣。
  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归类,掌握解题技巧,触类旁通,把复杂而抽象的问题转变为简单而具体的问题,使之容易接受。
  六、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兴趣。
  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思维品质的最高层次,只有多种品质协调一致发生作用,才能有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解题教学中,不应就题论题,讲完了事,应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同时,对于同一道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思考它的解法,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更灵活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兴趣性,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与和谐美。
  七、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创新灵感,提高兴趣。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答。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创新灵感,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还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强化,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积极思维,长此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必然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他文献
杭州胡斌飚车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使得“富二代”犯罪近乎有些突然的成为了一个公共议题.rn学术界对于“富二代”犯罪的反应是滞后的,公众对“富二代”犯罪的热切
随着城市配电网中环网柜应用的不断增加,突出问题也随之凸显,文章叙述了户外环网柜的运行现状,得出凝露现象严重,导致设备受损.通过研究凝露现场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自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和缓慢复苏,使得世界市场对各类产品的需求锐减,同时世界各国为了加速国内产业的恢复速度,在贸
【摘 要】《普通高中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而使高中数学教师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挑战,高中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要求,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个人魅力,通过实现以上几方面的转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转变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在电力系统之中,电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网主要由配电单元、输电单元以及变电单元三个部分组成,在具有智能化的电力系统之中,电网也逐渐被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进行改造,借助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论述,同时提出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从工程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来看,质量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低等,是现存的主要问题,涵盖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针对此问题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精细化  随着安全生产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使得建筑工程管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传统的
摘要:针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问题,从安全生产管理角度分析,提出安全管理措施。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管理,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与安全生产服务,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信息技术,辅助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信息技术;人性化  现阶段,建筑工程进入施工高潮期,多种施工项目同时施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重要。合理组织
摘要: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激化了建筑企业内部的竞争,并面向工程造价提出了严苛的标准,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为造价管理的主要趋势。落实好造价管理及控制可保障工程质量,有利于更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获得。本文首先剖析造价动态管理及控制的现实意义,然后研究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与管控现状,最后探究改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复杂性,特别在现下市场经济
在我们县领导干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中,我联系的是杨村镇的杨村、池下村、岭北底村等10个村。从3月中旬开始,我先后6次来到杨村镇,与村干部和党员群众
电力能源是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如何控制好能源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同时以最小的能源消耗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营销服务的种类和形式的逐渐变化,企业在开展电力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