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5_1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自上世纪初被提出来之后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运动广泛开展,相关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热点。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如何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成为学界努力的目标。本文对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为何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丰富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理论研究,从而推动相关实践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概念
  (一)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是从20世纪以来正式发展出的一个概念,其本质是要求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应当维护和增进其他社会利益。[1]学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尚无定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卡罗尔的界定。他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涵盖各种责任、与企业责任几乎等同的概念。
  笔者在借鉴卡罗尔的观点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给出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经济利益、对股东承担经济责任的同时,基于一套制度安排,自觉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社会利益,兼顾对利益相关者的综合性责任,追求长远绩效和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承担的社会义务,它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文化责任。其中前两点是必尽的义务,后两点是应尽的义务。[3]
  (二)相关理论
  第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它将企业比喻为一个有机系统,由多种相互关联的利益相关者群体构成,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取决于它实现经济和社会目的以保证主要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利益的能力。管理者不仅应当对股东负责,还应当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第二,权利理论。尽管企业是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财产,所有者享有使用、分配这种财产的权利,但它并非不受任何限制,它不能凌驾于他人所要求的人身安全、追求生活质量等基本权利之上。现代企业外部性造成了诸多负面效应,承担责任也是理所应当。[4]
  第三,代理理论。随着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在公司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越來越多的情况下,人们意识到企业的经营者不能只考虑少数大股东的利益,对于多数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也需要重视。[5]
  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在发挥着日益深刻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解决就业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慈善事业,缓解社会贫富差距。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利他主义,而是一种双赢的机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同样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创造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一个好的平台;[6]通过展现自身的责任感,企业可以赢得各利益相关者的信赖和支持,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低风险、减少浪费、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降低融资成本,从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对我国来说,企业缘何要承担社会责任又有着自身特点: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必然要求。[7]儒学强调的仁爱思想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取向和行动准则指导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它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国化提供了理论来源与思想支撑;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使其成为跨国公司和各国企业竞相追捧的国际潮流。入世以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这时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实现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举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尊重员工合法权益,生产合格和放心产品、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等等做法既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获得良好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8]
  三、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企业社会责任承担问题是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重要问题。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之于以前有所进步,但是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近年多个危害极大的事件暴露出有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深层问题:
  首先,产品质量存在较严重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见诸媒体的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却表明我国的产品质量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产品质量不合格不但会威胁到国家、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甚至也会引发整个产业的信任危机。
  其次,雇员合法权益保障问题突出。我国目前的劳资关系还有很多不和谐之处:生产环境恶劣、加班加点现象严重、职业防护条件较差、社会保障不到位以及诸多违法侵权等问题,严重侵害到企业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等。
  再次,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企业生产和发展规模的扩大,企业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受短期利己主义的影响,企业通常只追求经济收益,而缺乏基本的企业环境伦理道德,把环境污染的后果甩给了社会。
  四、强化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完善法律制度,规范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比较分散,因此需要借鉴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法,从总体上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法律、责任、评价与报告等基础性问题加以规范。此外,相关的司法制度也亟待完善,需建立问责制等制度安排,使执法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并对其不作为行为承担风险与惩戒。
  (二)加强各方的监督,发挥多方作用
  政府应依法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引导与监管,通过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原则、信息披露制度、评价与鉴证制度、奖惩制度等制度或政策,来对企业社会责任加以引导和监管。同时,充分发挥环保组织、基金组织、消费者协会和工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发挥大众媒介和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从而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三)构建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应该包含企业对股东、债权人、职工、消费者、政府、环境和公益事业等多方面。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当参照以下几个原则:系统性、代表性、独立性和可操作性。国内的许多学者已经建立起不同的指标体系,对于这些指标体系的运用,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符合我国企业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就是最合适的。
  (四)企业要正确认识社会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
  在社会责任面前,只有企业化被动为主动,勇于并乐于去承担责任,将要承担的责任自觉地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社会成本,使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要使企业具备这种管理理念,就要让其能够正确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明白承担社会责任不但对社会而且对其自身都是必要的和有益的。(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参考文献:
  [1] 蒋建湘.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J].中国法学,2010,(5):123-132
  [2] 张兆国,梁志钢,尹开国.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1):139-145
  [3] 徐颖.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4] 张雪.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5] 杨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以陕西上市公司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0.
  [6] 吴键.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13.
  [7] 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5
  [8] 崔丽.当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以关系契约理论为视角[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其他文献
当下,改革已然进入“攻坚期中的攻坚期”、“深水区中的深水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需要旧经验,更需要新思维。  在近日举办的2015正和岛新年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因为驱动要素发生了变化,旧常态不能继续了。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不管你有多么强烈的愿望都不可能让它继续下去了。”  旧常态去了,新常态来了,这本就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回看过去的一年,“深改元年”可谓成色十足。财税改革、价格改
期刊
君子谦谦,懂礼识仪。君子之风,尘埃之境。君子尚为君子,是因为有着尘埃般的低姿态。人生如戏,浮生若梦,梦回迭起,君子甘愿入梦为尘埃。霜风起,尘埃落定长城,以它那君子之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能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意志和谐发展,可以发展学生兴趣、创造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
各位同胞,各位乡亲:rn大家上午好!rn欢迎大家出席第七届海峡论坛.首先,我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托,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七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前来参加论坛的两岸同
中国有多少人"工作并幸福着"?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国内众多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专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工作幸福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79%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部门统计,在药品不良反应导致内脏损害比例的排序中,肝脏损害排列第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发布的24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有十余期是
策划前言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探索,早已穿越到万米高空。穿过云层,有一个不停运转的繁忙的“空中世界”。  加拿大有位人类学家搜集了全球飞机航线的数据,同时将数据绘制到夜间地球的卫星照片上,得出的画面如同科幻大片般奇特美丽:在暗淡的欧亚大陆上空以及北美和欧洲大陆上空,金色的线像发丝一样延伸,全球的大城市伦敦、纽约、北京、上海等成为一个个结点。这位人类学家还指出,地球陆地3%的区域被停机坪覆盖,总面积相
期刊
组织文化和组织形象建设是在企业等其他组织中广泛应用并且获得成功的管理理论,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需要自觉地、系统地运用这一理论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Organizati
新华社讯 6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来到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出席两岸“同名村、心连心”交流活动,并与部分前来参加第七届海峡论坛的乡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