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科学发展观为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等视角,分析了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德智全面发展、学习能力培养等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298-02
收稿日期:2011-10-18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与成人课题阶段性成果(2010ZCJ214)
作者简介:商霄(1980-),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研究;贾军(1975-),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坚持的方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在人才与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内容:
1.科学发展观对人才与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人是发展的主体,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要靠人的发展来推动。教育与教学是推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发展观从占有主体地位的人的角度出发指导教育与教学。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代表了生产力,而且在于人是生产力服务的最终对象。思政课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科研、课程管理等,都应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和成为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重心。
3.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思政课教学服务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狭义上,使个体接受全面的知识内容,掌握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广义上,人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相对性,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人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思政课要和学校里开设的其他课程一样,不是记住几个知识点,掌握几个理论问题的简单事情,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重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勇于并善于接受新事物。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教师和学生两篇文章
思政课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为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
1.以教师为本。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授理论基础、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职责。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思政课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教育课,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知识,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都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会议、文件精神是中国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培育和提升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最好教材。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党的政策的精神实质,使之贯彻到课堂上。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要给学生一碗,教师需要储备一盆,要给学生一盆,教师则需要储备一缸。思政课教师要作师德的表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教导学生学会做人。
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人物及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2.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知识培养与人格培养两结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知识讲授更好地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有利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侧重学生喜爱的互动性教学,精心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新时期的学生是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的个体,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他们期望教学内容既能满足知识获得,达到解惑的目的,更希望教学内容能唤醒学生自身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如果思政课的内容与他们距离过远,就会不为他们所接受,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内容要全面、系统。思政课包含的四门课程,涵盖了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审美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与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比如,哲学中研究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规律,可以使同学们有一颗哲学头脑,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一方面要增强教育内容的科学含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另一方面能体现素质教育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当然,针对思政课不同学科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的问题,应该从宏观上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使各门课程有机衔接。
2.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思政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融会到教学中,要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时候限于条件,教材不能在第一时间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及时传达给学生。
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意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准确地正面灌输给学生。二是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又要考虑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人格,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判断选择的能力。
四、思政课教学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拥有知识背景、技术背景、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良好性格和高尚人品的人才。惟其如此,人才也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德”与“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性格和人品的修炼是人生永恒的课题,也是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思政课教学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成为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重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它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更是学生取得学业、就业、创业成功的思想保证。比如我们在讲诚信时,明确诚信不仅是人对美德的一种追求,也是年轻人立足社会,求职、就业的基本条件。
五、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人的发展贯穿人的生命始终,学校教育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点,而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据此,学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思政课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性的思维。如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采用启发、讨论、辩论等方式,多问为什么,研究为什么,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道德素质,它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协作。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引导同学们要创新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思政课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倡导愉快学习的理念。
4.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思政课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动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主构建,并对自己的选择切实地承担选择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文通,等.科学发展观新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93.
[3] 胡阿纲.科学发展观与“以学生为中心”[J].新理论,2010,(11).
[4] 温丽,杨生银.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10,(9).
[5] 刘力.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8).
[6] 顾幕娴.和谐社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8,(18).
[7] 郎冬岩,王守纪.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视角阐释[N].光明日报,2008-08-06.
[8] 黄海东,汪凤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陈 鹤]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1-0298-02
收稿日期:2011-10-18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与成人课题阶段性成果(2010ZCJ214)
作者简介:商霄(1980-),女,山东泰安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研究;贾军(1975-),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工作研究。
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为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坚持的方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在人才与教育方面有以下几个内容:
1.科学发展观对人才与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发展是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在统一。人是发展的主体,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要靠人的发展来推动。教育与教学是推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发展观从占有主体地位的人的角度出发指导教育与教学。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是为了人,发展依靠人,发展成果为人民所享。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代表了生产力,而且在于人是生产力服务的最终对象。思政课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科研、课程管理等,都应以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品格、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格和成为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重心。
3.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思政课教学服务于全面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狭义上,使个体接受全面的知识内容,掌握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广义上,人才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相对性,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人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思政课要和学校里开设的其他课程一样,不是记住几个知识点,掌握几个理论问题的简单事情,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为重心,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勇于并善于接受新事物。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教师和学生两篇文章
思政课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为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
1.以教师为本。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授理论基础、世界眼光与战略思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职责。
首先,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思政课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教育课,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鲜明的政治观点、高度的政治觉悟、深厚的理论知识,在任何复杂的形势下,都能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经受住各种考验,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会议、文件精神是中国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培育和提升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最好教材。思政课教师要深刻领会党的政策的精神实质,使之贯彻到课堂上。其次,思政课教师要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要给学生一碗,教师需要储备一盆,要给学生一盆,教师则需要储备一缸。思政课教师要作师德的表率,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襟,教导学生学会做人。
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孟二冬、方永刚、“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人物及典型事迹,弘扬爱岗敬业、勤奋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2.以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政课教学要注重知识培养与人格培养两结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知识讲授更好地贴近当代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和学习实际,有利于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侧重学生喜爱的互动性教学,精心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创新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新时期的学生是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的个体,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他们期望教学内容既能满足知识获得,达到解惑的目的,更希望教学内容能唤醒学生自身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如果思政课的内容与他们距离过远,就会不为他们所接受,因此,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内容要全面、系统。思政课包含的四门课程,涵盖了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道德、审美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有利于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与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与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比如,哲学中研究的思维规律和认识规律,可以使同学们有一颗哲学头脑,帮助同学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一方面要增强教育内容的科学含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另一方面能体现素质教育丰富的内涵,为学生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当然,针对思政课不同学科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的问题,应该从宏观上科学整合教学资源,使各门课程有机衔接。
2.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思政课教学要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发展成果和政策实践融会到教学中,要联系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有的时候限于条件,教材不能在第一时间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及时传达给学生。
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先进的社会意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准确地正面灌输给学生。二是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既要考虑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又要考虑到他们内心深处的需要。三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独立人格,具有独立思考、善于判断选择的能力。
四、思政课教学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协调发展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拥有知识背景、技术背景、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有良好性格和高尚人品的人才。惟其如此,人才也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德”与“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性格和人品的修炼是人生永恒的课题,也是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思政课教学以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成为能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为重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它是学生的精神支柱,更是学生取得学业、就业、创业成功的思想保证。比如我们在讲诚信时,明确诚信不仅是人对美德的一种追求,也是年轻人立足社会,求职、就业的基本条件。
五、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教育的客观要求,人的发展贯穿人的生命始终,学校教育不是人生教育的终点,而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据此,学校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更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学生获取知识、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学习,它要求同学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自觉适应专业需要和社会需要,积极主动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思政课要通过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增加课堂信息量,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独立思考,富于批判性的思维。如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采用启发、讨论、辩论等方式,多问为什么,研究为什么,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全面学习理念。学习应该是全面的,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道德素质,它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思政课教学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的重要阵地,引导学生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锻炼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本领,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协作。
3.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引导同学们要创新学习的方法,激发学习的热情,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必须。思政课教学要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倡导愉快学习的理念。
4.着眼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思政课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自我教育习惯、自我教育意向和动机,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开放社会中依据教育者所传递的价值观进行自我选择和自主构建,并对自己的选择切实地承担选择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陈文通,等.科学发展观新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93.
[3] 胡阿纲.科学发展观与“以学生为中心”[J].新理论,2010,(11).
[4] 温丽,杨生银.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可持续发展[J].宁夏党校学报,2010,(9).
[5] 刘力.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8).
[6] 顾幕娴.和谐社会背景下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高校教育研究,2008,(18).
[7] 郎冬岩,王守纪.科学发展观的教育视角阐释[N].光明日报,2008-08-06.
[8] 黄海东,汪凤霞.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