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阅读的方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donal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阅读经典作品,对于当代初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与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经典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分量,可以使语文学科的本色得到突显,促进初中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标。本文以回归语文本色,重塑经典阅读为题,对经典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复兴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经典阅读 教学方法
  经典文学作品经历了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变化,经历过时间的检阅。一般来讲,但凡成为经典的阅读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审美特性与丰厚的文化内涵。经典阅读作品的美是难以描述的,很少有人能用语言来阐述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当代青少年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热情不高,使得语文学科中的经典阅读教学活动难以开展。但让语文学科的魅力得到完全的体现,又离不开经典阅读教学的配合。因此,笔者选择回归语文本色,重塑经典阅读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从语文课本出发,重塑经典阅读
  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来讲,经典阅读作品难以计数,在如此多的经典作品中进行选择,对于学生,甚至对于教师来讲,都是十分困难的。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塑经典阅读,让语文学科的本色得到回归,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语文课本中选择一些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虽然语文课本本身也有一定争议,但其系统十分严格,内容也较为科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经典文学作品,一些是全文,一些是节选。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经典作品篇目,对学生的经典阅读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经典阅读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提高①。
  比如在讲解《论语》十则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论语》这一经典文学作品进行关注。目前,儒家观点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儒家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引导学生对《论语》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时代性的提高,促进学生与时俱进。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式方法,引导学生对《论语》进行阅读。比如教师提出“交际技巧”这一主题,让学生对《论语》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阅读,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可以让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与生活,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科,让语文学科的本色得以回归。
  二、从传播媒介出发,重塑经典阅读
  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无疑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但除了《西游记》之外,当代初中学生对其阅读兴趣并不大。大部分初中学生对于《西游记》内容的了解,也都来自于影视作品,像动画片、电影与电视剧等。这样的现象为初中语文教师的经典阅读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为出发点,就社会上热议的一些影视作品,让学生对原著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以将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喜爱程度转移到文本中来。
  比如,近期电视剧版的《红楼梦》得到许多社会大众的关注。对于传统版本的翻拍,使得《红楼梦》再次火热起来。初中学生对于电视剧的追捧热情远远超过其对原著的追求热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电视剧版本与现代的版本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两个版本进行简短的分析,发现电视剧剧情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到原著中去寻找最为真实的故事情节。在这样的引导下,初中学生会找到经典作品阅读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开展经典阅读。因此,教师要关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转换为学生的阅读动力,促进学生多多阅读具有正面意义的经典文学作品。
  三、从生活现实出发,重塑经典阅读
  文学作品是对特定时期社会现象的一种浓缩,因此,在文学作品当中,有着许多真实的生活现象。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也在个性化地体验生活。其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与他们的生活相差较远,觉得自己读不懂。这时,教师需要利用正确的方法将经典的文学作品与初中学生的生活现实进行联系,使学生的热情得到调动,认识到经典作品的魅力②。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范进中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范进的经历与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经历进行类比。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范进,如果面临考试的失败,自己会做些什么呢?会像范进这样坚持吗?范进的坚持是正确的吗?在这样的讨论之后,学生会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与自己生活的联系。当学生发现经典文学作品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像《儒林外史》等都可以成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篇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经典阅读作品是许多文学前辈的智慧结晶,对于当代初中学生来讲是一种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随着社会几千年的变化与发展而沉淀下来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在社会大众的公认基础上成为了经典。通过经典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有效的文学知识,更可以引导其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笔者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对让语文学科回归本色,经典阅读的重塑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初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经典阅读,投入到经典阅读活动中。
  【注释】
  ① 张志建. 浅谈初中语文经典阅读困境的突破[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3(4).
  ② 郑巧红. 让经典名著离农村学生更近些——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4).
  (作者单位:江西省大余县南安中学)
其他文献
分数是学生在已理解了平均分的意义,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是从整数到分数,对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也是一次质的飞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数学基础知识。在数学基础理论中,无论在意义、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对直观具体的事物容易理解,学生学习认识分数时可能出现一些困难,但对于“一半”这样的词语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让
【内容摘要】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也为了实现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应该进行一次小小的变革,那就是要不断培养出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指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自学能力 自主 分析归纳 激发 引导  现在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许多初中、高中毕业的学生,在进入高中或大学学习时,面对众
【内容摘要】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人生哲学的影响,期望在文学艺术中寻求人生的安慰和宁静,他撰写《人间词话》从人生哲学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美学观照,提出了境界说。他盛赞李煜的“赤子之心”,激赏他的“神秀”之词,认为后主之词是以血书之,眼界大,感慨深,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李煜的词是对王国维以“真”为标尺的境界说美学理念的最好阐释。  “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
【内容摘要】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乐器演奏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教育机构及教师方面看,受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影响,学校普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家长和学生对音乐课程的认识只是副科,从而对音乐课程不重视、不关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关键词】高中音乐 教学 音乐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地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从多方面教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独立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本人发现很多同学在对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分析过程中,抓不住关键知识点,抓不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常把一些地理词汇简单堆积,
【内容摘要】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人人都能得到发展的教育,所以教育的变革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应该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个体差异发展。本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开展以生施教,提高数学教学实效的途径和策略等问题。  【关键词】以生施教 教学实效 途径策略  学生在各自的发展上是有差异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对有差异的学生应该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
【内容摘要】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是新时期培养人的目标之一。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重要教学资源来开展生活教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落实教学重点和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文史结合,让学生学好语文,重视历史,从而学好历史。  【关键词】语文 历史 结合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学中要教好历史,化枯燥的灌输为有趣的学习,就要在历史教学中注意文史的结
伴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育重点。教师应该高效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特长和潜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才能。  一、重视物理课外实验研究,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教育学生完成如“纸锅烧水”的实验等。经过这些实验,
在物理科教学过程中,常常有学生说物理概念、规律很抽象,学习起来有困难,越学越不想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物、现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到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的“趣”,通过各种途径使课堂“活”起来。  一、物理教学如何求“趣”  1.引入新课求趣  一节课如果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了悬
【内容摘要】想象是诗歌审美鉴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闭眼凝神,可以视为通往想象的一个入口。在诗歌想象的教学中,尝试采用三步:第一,闭目凝神,也作诗人;第二,编织细节,重回现场;第三,闭目描绘,体验分享。也许,能够完成想象并藉之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闭目凝神 编织细节 描绘分享 审美心理体验  已逝的朦胧派诗人顾城在他的诗作《生命幻想曲》里写下诗句:“合上双眼,世界就与我无关。”这句非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