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大学里怎么读书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d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得读书,就像工人得做工、农民得种地、歌星得唱歌、演员得演戏、教师得教书、官员得开会一样,天经地义。
  读大学,读什么书?作为学生,当然首先得读专业书,但这绝不意味着满足于仅仅读教材。教材,读其中一本有代表性的,也就够了,因为目前的绝大多数教材都是东拼西凑之作,乏善可陈。
  读什么?读本专业的名家名著,读原版的名著,特别是非专业的跨学科的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初读,也许味同嚼蜡;读不懂,没有关系,因为有些经典注定是让大多数人读不懂的。从囫囵吞枣到一知半解,从不懂到读懂,乃至读透,是一个循环往复、甘苦与共、苦尽甘来的复杂过程,一言难尽。
  读书,除了汲取知识、学养,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去读书,用比较的视角,用批判性的思维,尝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研究性地读书。读书读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养成一种学术的判断力,从而才有可能融会贯通,有所发现,进而推陈出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把知识内化为修养,而且还要把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为做一个“有尊严的知识人”,奠定扎扎实实的理论、学术和知识上的坚实基础。
  在大学里,分数的意义已经不再像在中学里那样是学生的“命根子”了。为分数而学习的大学生,一定是舍弃了博览群书的取向、自由探索的过程,基本上是围绕着教材、讲义或者教室打转转。这样,与其说是读大学,不如说是读高四、高五、高六、高七。尤其在综合性大学还不会读书的话,大学算是白读了。
  作为家长,同时也是身为有25年教龄的大学老师,我从未在分数上要求过儿子杨肯。从大一一个学年的情况看,除了必修课和自己本专业的课外,杨肯还选修了王希教授、阎步克教授等主讲的历史类课程,并旁听了贺卫方教授的课,这使我感到特别欣慰。尽管作为文科生在“高等数学”这门头痛的必修课上仅得了可怜的70分,但杨肯仍然在选修课、专业课上成绩优异,一个学年下来,在“牛人”济济的北大法学院160位同学中,排在60名左右。我觉得,这已经相当不错了。何况,在过去的一年,楊肯还一直主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摄影,拍片、策划、剪辑、导演、设计,并在《中国青年报》《散文百家》和《律师文摘》上发表了3篇习作。凡此种种,可能比高分数更有意义。
  大二可能是4年大学生活中最自在的两个学期:度过了大一新生的好奇与兴奋,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的环境、节奏与方法,心态回归正常,思维开始活跃,有可能进入读书与学习的自由状态,从而可以在修习专业课的同时,结合课业开始自由地阅读、思考和写作。我很欣慰的一点是,从这个学期开始,杨肯有意识地主动亲近经典,把阅读《利维坦》《政府论》《联邦党人文集》和《通向奴役之路》提上了日程。迈出这一步,可能就是大学读书生活的一个新起点,也意味着,迎接知识上的新挑战、学术上的新机遇。同时,我还期望杨肯能够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沉潜下来,精读、思考、比较,力求有所心得,并写出学术性的读书报告。因为,写作是大学生的另一个基本的素养。
  我总是跟我的学生讲,读大学,不在于读什么专业,而在于是否能学好,其中关键是学方法,因为一旦学会了方法,即可触类旁通。就文科大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技艺有二:其一是“说”,其二是“写”;能说,会写,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准、综合素质和学术修养。如果一个文科生读了4年大学,到头来,连“说”和“写”这两关都过不了,大学就白读了,无形之中,4年就浪费了。
  作为过来人,我还想特别提醒一点的是,与电脑、网络适当保持距离。电脑也好,网络也罢,一言以蔽之,无非就是工具而已;如果反过来,一天到晚抱着电脑,电脑和网络就异化成我们的“主人”了。如此一来,久而久之,除了对视力的严重损害外,包括颈椎、腰椎,早晚得出大问题。
其他文献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有一名80岁高龄的退休老太维多丽亚,从2003年开始,她就独自冒着生命危险,对所住小区的毒品黑帮暗中监视并录像。于是,警方根据她2年来拍下的长达33小时罪证录像,成功破获一个特大毒品集团并抓获13名毒品大佬。消息传出,这名被誉为“祖母特工”的老太,立刻成为轰动全国的“孤胆英雄”。  维多利亚之所以决定挺身而出斗毒贩,其实是“出于无奈”。在接受巴西媒体《号外报》采访时,维多利亚称:
吴再丰/编译    看到神秘的黏土板    自英国陆军退役大校詹姆斯乔治伍德于1931年出版《失去的姆大陆》以来,姆大陆才一跃而为世人所知。那么,乔治伍德是怎么知道姆大陆的存在呢?按他的话说,事情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印度。1868年印度中部遭受空前的大饥荒,很多人挣扎在饥饿的死亡线上。因此,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政府派遣以乔治伍德为队长的救援队前往现场,赈济灾民并维持治安。  乔治伍德的出色工作得到
韩寒最初的锋芒在那场人尽皆知的作文大赛中展露。那一年张悦然写的《陶之陨》,述说爱情流逝后淡淡的痕迹;郭敬明写的是《假如明天没有太阳》,通篇都是自我的挣扎和思虑;唯有他所作的《杯中窥人》论及民族和人性。字字珠玑。言辞锐利令人咋舌。而那一年,韩寒只有16岁。  今天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传奇。张悦然主编的《鲤》是一个优雅而尖锐的容器,把好的小说和动人的图片盛放起来,以中国第一部主题书系而载入史册。《岛》系
最近,一个叫阿尔巴尼亚的国家成为了全球热门旅游地。这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旅游爱好者的眼球,并不是因为它的风景有多么迷人,而是因为那里一夜之间多出了数以万计的旅馆。这些旅馆不是普通的房舍,而是坚固的水泥地堡。这些地堡宽5米,高2.5米,壁厚则达到了30厘米,它们的主体都埋在地底下,只有顶部露出地面,像一朵朵白色的大蘑菇。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阿尔巴尼亚人一夜之间建出这么多的地堡呢?其实,
全世界有60亿人口,如果平均分配地球上的资源,每个人能分到些什么呢?你会分到:   ★1.7厘米的珊瑚。全球现有的珊瑚礁总长度约为10万公里,分布在109个国家。如果按60亿人口均分,每人只能得到一小块。   ★33颗星星。科学家的统计表明,整个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星星,地球上每个人可以分到33颗。遗憾的是,2000亿颗星星中大部分地球上是看不到的,可以看到的只有约6000颗,南半球、北半球各能
蝉的成虫,是一种很美的野味,我们那儿称之为姐儿龟。这名儿大抵出于民间,曰龟,生动、传神,至于“姐儿”二字,我始终有所怀疑,似乎无解。  姐儿龟褪去外衣,犹如毛毛虫化蛹成蝶,美其名曰:蝉,或曰:知了。大约知了因其声而得名,可感易记,妇孺皆知,名副其实地声名远播。知了在我们那儿,那个“了”字读la,也难怪,了字是多音字嘛!叫la时音轻且短,重音在“知”,听起来,有种急促之感,很有地方特色,有味。  每
有一阵,宿舍里的老七迷上了昆虫食品,整天嚷嚷着要吃用蚱蜢、甲虫做的菜,全然不顾其他人青白的脸色和败尽了的胃口。好几天,大家都食欲不佳,体重呈下降趋势,最后一合计,决定满足老七的愿望,让他好好吃一顿昆虫大餐。   于是某天下午,大家趁老七踢球的当儿,到学校后山抓了一大堆蚱蜢,洗净了掐头去尾,做了一饭盒春卷,放在桌上,看他敢不敢吃。然后一伙人装作不知情,到操场给老七加油去了。   待到球赛完了回到宿舍
在墨西哥格雷罗州一个叫阿卡普尔科的小镇,一场飓风刚刚横扫,昔日风景如画的小镇瞬间变得满目疮痍——红色的房顶像断成半截的圣诞帽,屋子里堆满了瓦砾,成排的椰子树也被连根拔起,东倒西歪。就连人们平日里做弥撒的天主教堂也扭曲着身子,仿佛只需一阵微风,就会轰然倒塌。  当地政府派来的救援人员很快就到达了小镇,他们划着小船四处搜寻,但是除了几只即将溺亡的鸡鸭猫狗外,并没有其他明显的生命迹象,整个小镇上一片死寂
一、走出图书馆。大学是四年的人生经验,不是高学分,课外活动常常和功课一样重要。   二、在你的宿舍里开始做生意。雅虎、谷歌都会争先恐后地买你弄出来的网站。谷歌本身就可以归于大学宿舍里诞生的买卖。   三、别债务缠身。在普通大学和名牌但昂贵的私立大学之间,最好选择前者。从个人前途上看,无债一身轻比花钱买个名牌要有利得多。   四、积极参加校园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学会怎么理解、帮助别人,满足别人
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老先生曾亲手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监察院墙旮旯处。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原来是于老先生的字太漂亮了,而且他老人家从不轻易写字送人,有书法爱好者便揭此字幅来满足自己的收藏欲望。这几个字虽好看,内容却目不忍睹。幸亏此人聪明绝顶,他把条幅裁成七块,将字序重新排列,改成了“小处不可随便”,并且请人装裱好,高挂居室,即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