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_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语文教学。而语文课程目标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如何制定语文课程目标值得思考,本文通过阐述我国语文课程目标的含义和功能,分析了其制定的依据,并且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基础教育对每个受教育者来说都是关键,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问题,因为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而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则是课程目标的确立,它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标准。[1]语文作为重要课程也势必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进行革新,关键则是语文课程目标,这关系到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确立正确的语文课程目标,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功能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含义
  要了解语文课程目标,就需要先知道什么是课程目标。所谓课程目标,即课程方案设置的各个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所规定的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与标准,它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课程目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2]在此基础上我们可知,语文课程目标是具体到语文这一学科来规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语文教育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并且按层次可划分为课程总目标以及阶段目标。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功能
  1.对语文课程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内容是根据目标来确定的,语文课程目标不仅对课程内容有着指导作用,还明确了语文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促进学生思维、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语文课程目标体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完整性。此外,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按照课程目标进行有计划的教学,在课程实施结束时,语文课程目标也可以对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进行准确判断。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课程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2.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不同的语文老师对语文的理解是不同的,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语文课程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在语文教学中保持一致,最终达到语文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内容;其次,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成员,明确语文课程目标不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有必要了解,这样能够按照课程目标严格要求自己,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语文课程目标的规范作用
  在语文课程目标中,不同的阶段有具体的目标作为指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按照一定的阶段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这一时期的课程目标,促使语文教学围绕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进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教学过于超前或滞后。
  总之,语文课程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各种情感、能力的培养。
  二、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的制定是指导课程编制的关键,确定课程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衔接,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实现。[3]任何课程目标的确立都要考虑学习者需要、当代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这三个因素,所以语文课程也不例外,其课程目标的设定同样要考虑这三方面。
  首先根据学习者需要,语文课程目标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确定,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因为学生有年龄阶段的差异,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不同时期了解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其次,考虑社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课程目标就需要与之相适应。语文课程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语文课程目标的确立应关注学科知识的发展,确定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是有价值的。
  三、对中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展望
  课程目标不仅要反映社会需求,还要反映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自身的提高。语文课程目标也不应仅仅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那些,课程目标的制定要有超前性,所以我国语文课程目标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批判性思维素养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虽然现在还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从小就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需要,语文能力应当包含质疑和反思的能力,语文课程如果离开了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合作的语文学习。[4]将批判性思维纳入语文课程目标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领悟能力,进一步加强语文素养。
  (二)文学素养
  在我国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写作训练中,只是让写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5]像诗歌体裁的文章是不被允许的,我认为这是有不足之处的,学生的写作内容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诗歌作为我国古典文学,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因此,应将文学习作纳入我国语文课程目标,一方面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不要使教师的片面发展给学生带来影响,另一方面则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是提高、充实人的精神世界的教育活动,它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益、旅游、人际交往等内容。而语文课程则担负重要的责任,通过语文学习,加强闲暇教育的意识。让学生可以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会生活。将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增加语文的生命力,在闲暇生活中不断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
  目标的制定就是为了能更加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以上三方面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使语文课程目标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语文课程目标的了解,对其有了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知识与技能。本文对语文课程目标的理解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还需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高孝传,杨宝山,刘明才.课程目标与研究(第一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0-32.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第6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35-144.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第一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90-94.
  [4]吴格明.批判性思维素养应当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J].课程·教材·教法,2009(2):24-26.
  作者简介:殷文婷(1990-),女,汉族,山东省东阿县人,现任职于陕西省咸阳市西藏民族學院,研究方向:民族教育。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中,诗词意境美的欣赏,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创造活动。要真正能够使学生对诗词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只能起引导的作用,而无法将诗词的内在美直接地告诉学生。本文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浅析了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高诗词的鉴赏水平。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境美;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作诗作词,十分重视意境。意境就是将
【摘要】语文是生活的艺术,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21世纪是教育立国、文教兴国的时代。教育改革百花齐放,教学改革备受人们关注。本文倡导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对接,着眼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激发初中语文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零距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哲人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过语文的人,方知教语文的酸甜苦辣,才会去思考
目的探讨通过牙弓夹板+弹力牵引结扎复位单发性下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单发性下颌骨骨折患者使用牙弓夹板+弹力牵引进行颌间结扎复位。结果本组23例单发性下颌骨骨折患者
痛风性关节炎是沿海地区常见的疾病,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样,受累关节在几小时内皮肤发热、发红及肿胀,活动困难,70%的患者首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1],需要迅速加以控制,临床上常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的轴问题设计应该是设计得科学、精炼、呈线形的慧问、引问、追问结构,能引领学生尽快走进文本世界,创造性地感悟并表达,并能对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运用,从而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主要依靠专门的政工系统以及专门的课程。但我国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各学科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次改革构建出了新的、基于完整课程功能观的学校价值观培养体系。初中语文在传递正确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本文即系统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与人格培养的关系,并多角度探讨了初中语文教育中人格培养的途径,最后对初中语文教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肺癌患者放疗后并发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肺癌患者采用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