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立学院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目前我国的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是对于母体的依赖过多,自身特色不够鲜明,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当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教学模式等四个方面着手,强调校企紧密合作,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借鉴母体的优秀资源,即可为独立学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翟丹妮(1973-),女,江苏兴化人,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卫东(1968-),男,江苏连云港人,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江苏 南京 210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度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01009JX13)、2010年度中国高教学会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0YHE02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36-02
  
  一、我国独立学院办学情况简介
  我国的独立学院于1999年6月诞生,2008年2月4日经教育部审议通过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独立学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三本院校,是指普通本科高校依据相关规定,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八号文件精神,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根据国家规定,独立学院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主要开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其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信息,截至2010年11月1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已有323所高校设立了独立学院;根据教育部网站发布的《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9年底独立学院在校生大约220万人。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人数2144.66万人来说,独立学院人数已经超过10%,并且招生人数目前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高等教育构成部分来说,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很多学者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思路和具体举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
  田丽在文献[1]中指出,独立学院的特色应当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基础;
  唐亚厉在文献[2]中指出,独立学院的特色来源于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方式;
  宋国琴在文献[3]中指出,独立学院可以利用精益制造的思想,将批量式教育变为个性化教育,通过课程模块的设置来丰富培养方向的多样性;
  陈建军在文献[4]中指出,要改善教学效果,就必须建立一套和理论教学体系并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支撑;
  王伟在文献[5]中指出,实验教学创新是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心宇在文献[6]中指出,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双师型的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三、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名为“独立”学院,其实通常都没有完全独立,这类二级学院和“母体”(即某某大学)之间普遍都存在密切联系。这种密切的关联在为二级学院提供资源、优势补充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从目前众多独立学院的办学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独立学院在办学之初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于是通常和母体大学共享师资力量,但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又没有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于是这种共享关系就一直存在。而某些独立学院近年的招生规模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师资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
  2.课程体系方面
  很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母体的专业设置有一定重复,而这些重复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相似程度非常高,并没有体现出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来。其实从国家鼓励独立学院办学的出发点来看,是希望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其时效性、应用性要求较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和普通本科相比应该是有较大差别的。
  3.教学条件方面
  和普通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毕竟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也有限,所以在软硬件的教学条件建设方面都和普通高校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独立学院普遍进展缓慢,多数情况下完全使用母体资源。
  4.教学模式方面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不可能有很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在有充足母体资源可用的情况下,是模仿母体中同类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没有充足母体资源可用的情况下,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极大制约了独立学院的发展,独立学院要想在培养模式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须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从根本上来说,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设定。
  1.师资队伍建设
  从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来看,一定要尽快建立自己的师资队伍。首要任务是加强专业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对于学生的实践指导方面的师资力量(由于独立学院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学生的实践指导方面会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
  2.课程体系建设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独立学院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必须有鲜明特色,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提高课程教学中的实验环节比例,通过实验加深课程知识的理解;
  每个学期设置纯粹的课程设计环节,通过多项知识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每个学期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的机会,按照从参观到实习、从观察到操作的次序来培养学生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提高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各种行业。
  考虑到每个专业未来就业方向的多样性,建议在课程设置中提供多种模块供学生选择。
  3.教学条件建设
  教学条件的建设应当以实验、实践环境的建设为主,分为校内、校外两个方面。
  针对各个专业建设专业实验室,除了硬件配置以外,更重要的是配置相应的软件环境,用于开展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软件的配置要考虑软件的先进性、实用性,尽量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独立学院的实验室应当采用和企业合作的形式,在实验环境的配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都尽量从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
  独立学院还应当和企业协商建立实习基地,由于独立学院的专业多数存在迫切的社会需求,因此能让学生到实际企业中进行观察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素材用于案例教学。校企之间的紧密联系还有助于企业通过实习生计划培养、选拔、招收合适的新成员。
  4.教学模式方面
  必须彻底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模式。学生培养期间的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模式。
  最基本的是课程实验,针对某门课程中的知识进行应用;
  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即将多门课程的内容加以融合进行应用;
  学生平时可以自己申报并参加各类研究项目,针对自选问题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和研究;
  最终是到企业中实习,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企业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对于实习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带到课外研究、毕业设计中来解决;
  通过这样校内—校外—校内……的循环过程,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独立学院和母体的关联
  虽然独立学院和母体相比具有鲜明特色,但是母体毕竟是个强有力的后盾和支撑,可以在很多方面对独立学院的办学活动给予支持,例如独立学院可以在以下方面借助于母体的资源:
  母体拥有的大师级教授、专家资源,可以在办学方向、学院发展等问题上提供指导;
  母体拥有的特色实验室环境与设备资源可供独立学院使用。
  五、结束语
  独立学院的办学活动在依托母体资源的同时,一定要体现自身的鲜明特色,切忌把自己办成母体的一个普通二级学院。这种特色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教学条件、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为途径,通过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最终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田丽.当前我国民办学院发展的障碍与应对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6):162-164.
  [2]唐亚厉,唐亚凌.独立学院办学特色探讨[J].云梦学刊,2010,31(4):128-130.
  [3]宋国琴.精益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4):40-43,96.
  [4]陈建军.浅析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10,(17):28-30.
  [5]王伟.独立学院实验教学创新之路[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142-144.
  [6]胡心宇.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9):244-245.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电磁场与电磁波”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和通信工程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微波技术”、“光纤通信”等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根据“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电磁场;电磁波;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周庆华(1977-),男,湖南吉首人,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
期刊
摘要:利用不同的方法求解电工题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法,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电工课堂上,适时地通过一题多解去激发学生的智慧,正是电工一题多解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一题多解;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弥尔曼定理  作者简介:王世果(1975-),女,河南南阳人,南阳电力技工学校变电教研处,讲师;王健(1980
期刊
摘要: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课程选完以后不能自己设计和实现一定的任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出了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感性认识入手、汇编语言与C语言并重,软件仿真与仿真器验证结合,动手实践做出实物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方法;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简介:侯俊才(1975-),男,青海乐都人,西北农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实际情况,辽宁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之间产生了诸多不平衡。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地方本科教育职业化的趋势,并阐述了本科教育职业化的基本途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三师型”教师和“校企深层合作”等主要方面,以实现教育与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  关键词:区域经济;本科教育;职业化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根据专业的特点,依托所设置的课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据此,我们对专业理论课程相关内容、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同时采取了以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有效地形成了开展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所需要的认知结构。  关键词:创业体验;自主实践活动;理论基础;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徐英俊(
期刊
摘要:分析了信管专业的优势,提出了针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为其他专业大学生创业的培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信管专业   作者简介:胡静芳(1980-),女,江西南昌人,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步升(1978-),男,江西赣州人,景德镇陶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江西景德镇3334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景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理工科学生的整体素养和人文情操,事关百年教育成败得失。本文着眼于应用型理工科学生人文精神及审美人格的塑造,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探讨构建科学而富于现代性的文学教育课程体系。通过科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从理念到方法提供一种切实的思考维度。  关键词:理工科文学教育;跨文化视域;教学模式;课程实施  作者简介:徐向阳(1978-),男,陕西城固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期刊
摘要:电工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工科非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承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重要作用,我院动力、机械等24个专业都开设有电工学课程。结合我院电工教研室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在该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意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电工学;工程意识;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郭瑞(1977-),女,山西祁县人,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姜竹楠(1978-),
期刊
摘要: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协会组织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美国高等教育协会能有效参与高等教育治理,除了有适宜的外部环境外,也与这些组织自身的特性直接相关。组织成员的专业化和敬业精神、组织目标的高远、工作机制的独特和成熟、监督机制的完善、注重协会间力量的整合、对协会工作的研究和人员培训,为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有效参与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组织特性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从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视角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状况进行了透视和分析,说明了工程应用型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是该产业发展的关键,并探讨了地方高校在培养工程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方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力争改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人才培养;数字媒体技术;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湛永松(1979-),男,广西南宁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