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常用意象(一)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些事物成为历代诗人普遍运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审美情趣,成了表达特定情感意义的语言“符号”。了解这些常用意象的含义,便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否则,读起诗词曲来可能会莫名其妙,甚至不知所云。这里扼要介绍古代诗歌中一些常用意象的含义,供同学们在阅读中参考。
  
  一、杨柳、扬花、柳絮
  杨和柳同科不同属,杨枝上扬而柳枝下垂,但二者的干、枝、叶、花、种子都差不多,因此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杨也叫做柳,垂柳也叫垂杨。杨柳的花呈鹅黄色,成子后,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落如絮。古人花絮不分,既称杨花,也叫柳絮。
  杨柳生命力强,分布地域极广。与小草一样,杨柳也是北方中原最早报春的信使。“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李白),柳芽初绽,淡绿鹅黄,洋溢着特殊的气韵,给人冬去春来、生机勃勃的感动。于是,新颖鲜妍的杨柳成为诗人歌咏春光美好的意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满)地,绿丝条弱不胜莺”(白居易);“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这些诗词名句,抓住了杨柳的形态、色彩,再现了春景之美,奔涌着诗人对春回大地的欢喜之情。
  然而,事物还有另一面。草木鲜妍也会使一些人作对比联想而生悲哀。柳絮飘零,又会引起人们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于是,杨柳又成为诗歌中感时伤春、怨离恨别的意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然也就有许多人不得不在春天离开亲人而远走他乡。外出谋生固然不易,应征戍边更是生死难料。“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随风飘拂的杨柳反而更加深了这个离家赴边的士兵的痛苦。这里的杨柳,是用作反衬的意象,蕴含着离别的苦情。再看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里的杨柳,简直就是引爆离情别恨的导火索了。
  出行者痛苦,关行的亲朋知己也同样心情沉重,分手时自然要有所表示,“折柳”就是古老的送别习俗之一。“柳”与“留”音近,可以表达留恋之意;柳枝清新可爱,兼又生命力强,插地便活,也有随遇而安的祝愿。况且柳树到处皆有,随手可折,柳枝自然成了送别的最佳赠物。其通好致意、以慰相思的情义绝不下于今天的送花之举。据史书记载,汉代长安人送客到城东门霸桥,折柳赠别,以后,“折柳”就成为送别之词了;汉代乐府中也有《折杨柳》笛吹曲,主题多是怀念征人,怨别思乡。
  唐诗中有好多写到折柳送别的。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是别离多。”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人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攀折减春风。”李白则有《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由此可见“折柳”与送别、怀人、思乡的关系。不仅柳枝含情,杨花、柳絮也成了离愁别恨的“代号”了:“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郑谷有一首《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诗中的春、杨柳、杨花、笛声、离亭、傍晚等意象组合,强烈地表现了作者与友人一南一北分手时的沉重心情。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代诗歌时,可不能“走马看柳”,忽略杨柳杨花饱浸着的酸愁苦恨,要理解诗人运用杨柳意象的目的。例如李白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不单是点明暮春时节,更是一种抒情意象,蕴含着飘泊的愁苦、朋友间的挂念。再看柳永的抒情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写之景切合离别之情,缠绵的杨柳,冷湿的晓风,惨淡的残月,都是渲染离愁的意象。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中,崔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时有一句唱词:“柳丝长,玉骢难系。”她舍不得张生离去,幻想用路旁长长的柳条拴住张生的马,当然办不到。这样写,为的是抒情,这“柳丝”,骨子里就是“留恋之思”。
  杨柳不单是新春伊始、鲜妍清丽的物候,也不仅是离愁别恨、酸肠苦心的载体,有时,诗人们出于不同的写作目的,又会根据杨柳的一些生态特点,赋予不同的含义,使其成为不同的“人物肖像”。那枝条柔软,“恰如十五女儿腰”(杜甫)的杨柳,也能比喻浮沉不定的失意之辈,或被影射为趋炎附势的得志小人;那素洁似雪的柳絮,也能贬损为不思进取的孟浪子弟。
  韩愈有一首《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别人都知道春光易逝,抓紧时间展现自己的才华,“杨花”却整日游手好闲。李商隐写过颇有自喻意味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园林名)春苑断肠(美极了)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先是春风得意,无奈好景不长,终于失势冷落。曾巩也写过一首《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讽刺那些得意小人,一朝得势,肆意妄为,全不考虑后果。这些“杨柳”,已经是不同人物的象征了。
  责任编辑/朱 亮
其他文献
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一文中,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他引用姚鼐的“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来强调阅读必须注重自我的理解和感受。那么,他是如何表述对于《白鹭》乃至散文文体的自我看法的呢?  首先,作者从总体上提出了自己对于散文的评价:随意性、多样化,并由此生发出散文“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这一观点。接
问:我们班里有一个女孩,我总是默默地关心她,不知道这是不是喜欢。还有,我和她这段时间里有矛盾,好长时间没有说话了。但是今天她生病了,我对她的病非常担心,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她非常关心?(风云梦迪)  答:茫茫人海中,总是有一些人给我们留下好印象,总有一些人让我们牵挂,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到亲切,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正常的情感,否则世界上就没有友情了。去关心她吧,就像一位老朋友一样。    问:我
2013年7月14日至19日,“追寻中国梦”2013年《初中生世界》小记者夏令营成功举办。来自江苏省各地的初中生小记者们欢聚南京,围绕“寻梦——寻访南京,用新闻之眼看南京的历史变迁”以及“追梦——采访成功者,追问他们的人生梦想”两条主线,参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真实地触摸“中国梦”,感受“中国梦”。短短6天时间,在所有的小记者心中都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随着曼妙的音乐响起,闪亮的
案例二    某中学女孩沉迷于上网后,和母亲形同陌路,只要稍微不痛快就离家出走。其中最长的一次有二十多天不回家,当母亲深更半夜冒着大雨终于在网吧找到她的时候,她却绝情地将妈妈推向了马路……  ——选自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因特网为大家了解、认识、探索外面的世界提供了一条捷径, 但同时又给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不少中
一、基础练兵场  1. 像 幻 掀 拓 2. B 3. A 4. (1) 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2) 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3)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4) 白露为霜;在水一方 5. 斯威夫特;小人国的人身高仅有6英寸(或“格列佛的手掌可以让五六个小人跳舞”“大人国里小麦像树一样高”等);比赛绳技选拔官员;英国宫
古人说过这样两句话:“千古文章意为高”“意犹帅也”,这里的“意”讲的就是文章的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文章应该有新奇的观点、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考,能让读者从你的文章中得到启迪,受到震撼,悟到真谛。那么如何使自己的作文在立意上高人一筹呢?首先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几篇考场作文,也许你会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例文展示】  一类文:  可怜的我  2010年北京一考生  我是一条鱼,一
托马斯·亨特·摩尔根(1866—1945):美国实验胚胎学家、遗传学家,现代基因学说的创始人,被誉为“现代基因学之父”。他认为基因是组成染色体的遗传单位,并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做直线排列。他对形态学、胚胎学、发生学等也都有卓越的贡献,将分散的遗传学、动物学、胚胎学、生理学等融合起来,形成了生物学,并使之与物理学、化学相沟通。  亲爱的威廉:  这封信里我想和你谈谈有关人性的话题。人性是什么?每个人
任何作文命题都有限制,区别只在于限制的多少。应试作文,就好比戴着镣铐跳舞,要想舞姿优美,首先要认识镣铐的束缚,然后顺应着镣铐的束缚舞出自己的节奏,这样才可能有赏心悦目的效果。摸清楚镣铐的束缚,即审题;使舞步与镣铐谐和,即扣题。优秀作文,既需要准确地审题,更需要严密地扣题。  【分类点评】  我们先来看一下下面两篇2010年浙江温州的中考作文,然后再具体分析它们的审题是否准确,扣题是否严密。  题目
摘 要:比较法是中学物理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让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理解。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物理;应用研究   比较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比较可以找出事物间的异同,从而帮助人们认清事物的本质。有区别就能形成比较,有了比较才能知道差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差别,即差异性。物理是一门辨析事物规律的科学,在教学中
在解几何题时,同学们经常通过添置辅助线,使问题顺利解决,而添置辅助圆这种方法却常常被忽视,其实,如果辅助圆添置得当,往往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四例说明。    例l如图1,△ABC和,△ACD都是等腰三角形,且AB=AC=AD,∠BAC=48°,求∠BDC的度数  分析 由条件AB=AC=AD,不妨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由AB=AC=AD知点C、D都在⊙A上,这样就构成了圆周角∠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