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峰区扩张皮瓣修复面部及颈项部瘢痕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a1a1a1a1a1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以颈肩峰区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切除面部、颈部及项部瘢痕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在颈肩峰区肌筋膜表面埋置扩张器,待扩张器注满容量后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颈跟部为蒂的扩张皮瓣,将皮瓣选择90°~180°向面部、颈部或者项部等需要的部位转移,转移皮瓣遗留的创面直接缝合或者游离植皮封闭创面。

结果

共28例患者,单纯面部瘢痕5例,面部、颈部瘢痕18例,颈部、项部瘢痕5例。埋置扩张器的容量600 ml或者800 ml,形成的转移扩张皮瓣宽度5~10 cm,长度15~23 cm,皮瓣最大长宽比例为4∶1。所有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与受区周围皮肤颜色及质地匹配良好,修复效果满意。

结论

颈根部及肩部皮肤的穿支血管恒定,穿支血管的吻合支丰富,以这些穿支血管为蒂的颈肩峰区扩张皮瓣血运可靠,应用其修复面部、颈部及项部皮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椅旁瓷睿刻(CEREC)非典型瓷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30例后牙早期邻面龋坏、采用树脂填充治疗失败要求再治疗的患者,去除尽原填充物及龋坏组织,去除倒凹,形成清晰圆钝的边缘线,按照CEREC AC CAD/CAM系统标准程序,采用西诺德CEREC Blocs瓷块制作35件嵌体,临床试戴及调改,3M Veneer树脂粘结剂粘固。由两位资深修复科医师于修复后即刻以及修复后3个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肋软骨结合膨体聚四氟乙烯行鼻综合整形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48例鼻部整形者,均为女性,年龄22~35岁。其中36例为1~3次鼻整形术后修复者,12例为初次鼻整形者。截取3~4 cm长第6或7肋软骨,制做鼻小柱支撑移植物、鼻中隔延伸移植物、伞状及盾牌形移植物等,通过鼻尖部的结构移植完成鼻尖部塑形。应用膨体聚四氟乙烯雕刻鼻根部垫高所需的假体并植入。结果经过6~12个月随访,45例获得满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化脂肪填充材料的构建及脂肪颗粒存活情况。方法从兔脂肪组织提取血管基质部分(SVF)混合自体成熟脂肪颗粒,加或不加入生长因子神经肽Y (NPY),构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组织移植复合体,并移植到兔背部皮下,同时进行对照实验。按不同组合分5组:A组为PLGA+成熟脂肪颗粒+无NPY小球;B组为PLGA+成熟脂肪颗粒+NPY小球;C组为PLGA+SVF与成熟脂肪颗粒混合物+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借助激光扫描3D技术辅助设计在鼻整形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手术前与美容就医者有效沟通,应用激光扫描技术采集美容就医者全面部形态的原始数据,应用3DSMAX进行面部三维重建。和美容就医者一起确定理想的鼻背长度、高度、弧度,鼻尖突出度、鼻尖表现点、鼻小柱-上唇角等鼻部美学亚单位形态,获得双方认可的、理想的鼻部三维立体效果。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1∶1的面部模型,再次和美容就医者确认。医师通过对
目的探讨应用鼻中隔、耳软骨的鼻尖支撑结构及鼻尖细化等成形术治疗衬里不足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鼻中隔延伸移植物(SEG)与鼻小柱支撑移植物(CS)构成鼻尖主要支撑结构。再根据其尺寸是否直接满足所需鼻尖位置,进一步选择支撑结构处理方法:满足时,鼻尖支撑结构末端超过鼻翼软骨最大牵拉位置,达到或接近所需鼻尖位置;不能满足时,利用耳软骨,包夹SEG进一步增高、延长鼻尖支撑结构,使支撑结构末端达到或接近所需鼻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