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低年级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2.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良好的专心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
2.1细化要求。怎样才算认真听?我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看黑板,要听清老师或发言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小手要放在后面,不摆弄东西。
2.2多表扬鼓励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回答问题多积极呀!”大部分学生马上会把目光投向老师表扬的这个同学,同时自己也主动坐好了认真听讲。也有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或语言加以暗示,或者是走下讲台,不经意的来到他身边给他提个醒。低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2.3让孩子们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⑷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3.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清楚,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3.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
3.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认数到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
3.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3.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
3.5认真检查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和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
3.6及时改正的习惯。开始要求改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重新在本次作业后面重新做一次,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改正完毕。
4.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学生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对学生的提问,你不能含糊,忽视他们的好奇心,不然他们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每位教师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起始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和培养,就能比较容易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状况。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低年级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做到课前准备充分,我们要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经常检查、督促。我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训练中,采用多表扬、多奖励的措施。例如:上课铃声停止前,哪一个小组将课本、练习本及必需的文具和学具准备好,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就会给该组表扬并每人奖一颗小星星,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使学生逐渐“习惯成自然”,养成了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2.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上课专心听讲主要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良好的专心听讲习惯要着力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培养:
2.1细化要求。怎样才算认真听?我给孩子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看黑板,要听清老师或发言同学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小手要放在后面,不摆弄东西。
2.2多表扬鼓励 。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表扬。如:“某某同学听讲多认真呀,回答问题多积极呀!”大部分学生马上会把目光投向老师表扬的这个同学,同时自己也主动坐好了认真听讲。也有个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或语言加以暗示,或者是走下讲台,不经意的来到他身边给他提个醒。低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听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2.3让孩子们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⑷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3.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要求作业格式和书写规范清楚,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的习惯。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
3.1书写姿势规范。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身体要坐直,眼睛与作业本要保持一尺左右,光线要合适等。
3.2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认数到数的书写,都要严格要求,特别是符号的准确和步骤的完整。
3.3态度认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作业是发挥作业应有作用的切实保证,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并认真检查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
3.4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和速度。
3.5认真检查的习惯。如:在计算中,不要抄错数和计算错。计算后,要认真检查,同时过程要写得工工整整。
3.6及时改正的习惯。开始要求改正作业,每位同学要将做错的题重新在本次作业后面重新做一次,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全部改正完毕。
4.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这个世界很好奇。学生爱问“为什么”是好事,说明他们在思考,在主动地动脑筋,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并积极帮其解答疑问。对学生的提问,你不能含糊,忽视他们的好奇心,不然他们就不会再向你提问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你的手里。每位教师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好习惯伴随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