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路坝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今年一期沈卫威先生《话说缪凤林》一文中提到:“战后大后方的教育文化中心有‘三坝’之说:重庆沙坪坝、成都华西坝和汉中鼓楼坝。华西坝因处于天府之国首邑成都,被誉为‘天堂’;中央大学所在的沙坪坝,被称为‘人间’;陕西汉中鼓楼坝因条件较差而被称为‘地狱’。”笔者以为,这里的“鼓楼坝”当是“古路坝”之误,因汉中古今并无“鼓楼坝”这一地名,而古路坝则确实有过大学在此办学。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流亡至西安的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一九三八年三月,山西临汾失陷,陕西潼关告急,西安临时大学被迫南迁,师生乘火车至宝鸡,后徒步翻越秦岭,历时半个多月始达目的地——陕西汉中。大部分院系落脚于城固县,其中工学院被安置在县城往南约十二公里的古路坝村。四月,西安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七月,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与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私立焦作工学院合并改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从此开始了直至抗战胜利长达七年多的办学历程。
  为何把一所大学设在一个小山村?答案是这里有一座规模颇大的天主教堂,它无偿借给在此办学的西北工学院二百多间房舍。古路坝教堂是当时西北五省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由意大利传教士费时三十余年建成,这里的神父南怀谦(一八八零——一九三五)曾留下汉中那个时期的一百五十多幅照片,为研究汉中以至昔日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其他文献
看到那些高一的孩子意气风发的模样,真的像看到昨日的自己。是的,他们看起来真的就像小孩。并非自己倚老卖老,也并非故作沧桑,只是这两年多来自己沉淀下了许多东西,却也真的少了许多年轻的张扬活力。当然,偶尔自我感觉良好时,我也把这叫作“成熟内敛”。  失去了多少,得到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希望的是当有一天我真正达到一种成稳安然的境界时不会感到遗憾与后悔。这样想的时候,心情便稍稍平静了一些。  现在的我,是
“妈妈,爸爸去哪里了?”  “去帮你伯伯盖瓦了。”  卡卡跟妈妈经常有着类似的对话。一直以来,卡卡都觉得盖瓦是个神圣的职业。  地理老师说,盆地是中间凹下去,四周都是山的地方。卡卡家就在那个凹下去的部分。小时候,卡卡很喜欢自己的家,邻居们对他也很关照。  从卡卡家到最近的学校也要一个小时。村口住着一个老头,每次卡卡经过那里,就会看到他坐在自家门口,好像是在等什么,又好像不是。看到卡卡,他的脸就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