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追寻有效的语文习作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一现状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大胆实践,积极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扎实有效地让学生爱上习作:(1)依托文本,巧设练笔;(2)走进生活,寻找素材;(3)成果展示,勤于评讲。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巧设练笔 走进生活 成果展示
  
  谈起作文,多数学生都会抓耳挠腮,显得无从下手,一个字:难!习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似乎一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拿出手中的诸如《同步作文》、《课课通》等习作参考资料,模仿范文快速“克隆”一篇,一次作文课下来,往往全班大多数作文形式大同小异,缺乏灵动性,学生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教师批改起来无滋无味,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何时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指导的这段话,于是,我开始了“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习作”的教学实践。今年,我的学生已上五年级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收获了成功。后来,我发现要想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并非难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是位用心的语文教师,学生最终会爱上习作的,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实践的方法与体会,一同与大家分享。
  一、依托文本,巧设练笔
  练笔是小学低年级由阅读向写话迈进的中介,通过各种途径的小练笔,尤其在文本的支撑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有效的习作埋下伏笔。
  1.观察插图,练说话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每篇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还是进行小练笔的极好凭借。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插图,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月亮湾》一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在学生充分感知第2、3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村前、村后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每种景物是用了哪些优美词语串起来的。练说时抓住“月牙一样、缓缓、灿烂、绿油油”等词语,让学生了解月亮湾的地形与地名的由来,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诵读古诗,编故事
  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故事。教学古诗时,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篇精彩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学习柳宗元的古诗《江雪》时,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后,再让学生来续编故事,题目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老翁垂钓》、《坚强的老渔翁》、《我看渔翁来钓鱼》……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又一次感受到老渔翁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人格魅力。
  3.情感拓展,抒情怀
  学生面对的文本,大都文质兼美、且内涵丰富,其中不乏暗含了许多情感点。教学时,老师如能通过有效的提炼加工而呈现到学生面前,定是学生练笔的极好内容。如学完了课文《花瓣飘香》后,看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对学生说:假如你有一盆鲜花,你会怎么做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要放在老师的办公桌前,有的说放在妈妈的卧室里,有的说要天天看护好这盆花让它永不凋谢……课后,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对话部分展开想象,把刚才的美好愿望写下来,于是,一句句充满浓浓爱意和情感的语言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
  4.精彩片段,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可借助文本中精彩片段指导学生仿一仿。这样,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完了诗歌《乡下孩子》一文,同学们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情境,根据诗歌第3小节的格式,学生结合画图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句来:(1)拾一把稻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2)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3)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又如,《水乡歌》一文,同样可以把诗中的“水乡什么多”改为“海州什么多”为开头,让学生先练说再练写,有的学生写道:海州山多,南大山、白虎山、孔望山,山山相望;海州巷子多……海州古迹多……这样的写话安排,孩子有话可说,笔下的文字,字字真切。
  通过以上多彩的训练形式,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训练夯实了基础。
  二、走进生活,寻找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除了依托文本,让学生爱上习作,还应经常指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生命力。我从来不会盲目地布置学生习作,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后再下笔习作。遇到不能亲身体验的则让学生查资料,搜集材料,认真组织语言完成习作。这种事例举不胜举,在此,我想围绕学生们经常训练的话题列举几个例子。
  1.布置学生写周记
  可预先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事,让学生有备而写,一般不突然袭击。有时经常为学生提供素材,题目自拟。如星期天,你可以让爸妈带你到开放不久的“青年公园”玩一玩,你怎么玩的,主要玩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等;奶奶家或外婆家养了哪种小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可问问主人;某天,你吃了哪种美味可口的菜肴,介绍一下,这种菜是怎么做的,可请教妈妈;也可写写本周内班级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习作指导
  如“记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春游石棚山”、“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学做新式‘眼操’”、“大扫除”……此类作文都是学生亲自参与过的,写起来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写,学生也就慢慢不会惧怕习作了。
  3.面对每单元中的习作指导,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根据需要查找资料,搜集素材,沉着习作,仍然要求学生做到有备而来,不搞无备之战。
  三、成果展示,勤于评讲
  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别忽视它,要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选读作文,张贴作品
  认真批阅后,挑出不同层次有特色的作文,每周都要挤点时间在班级进行评讲,主要是读作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把握写作技巧,而不是空洞的讲解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推选出优秀作文统一誊写在稿纸上,定期张贴于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栏内供学生零距离感受身边的习作,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写作欲望。
  例如,我班原来有几位连话都写不全的作文学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作熏陶,开始有话可说了,篇幅渐渐长了起来。
  2.习作接龙,分组竞争
  开展“班级优秀习作接龙”,班级准备了4本作文本,分4组每组一本,语文组长保管,将每一次的练笔(或周记或大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分组轮流誊写,比比看,哪组的“优秀习作接龙”本写得多,写得更好。有了竞争,就有压力,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
  3.汇编成册,收获成功
  将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班级佳作汇编成册,发放给学生。学生捧着飘着墨香、又载有自己作品的“作文书”,你说,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作文书”虽然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小串脚印,但迈出这勇敢的第一步,灿烂的前景还会远吗?我们还怕学生不争着写作文吗?学生一定会爱上习作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一步步潜心引导与激励下,果然,我的学生爱上了习作,而且人数逐日增加,真是可喜可贺,这才真正体现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主要阐述幼儿双语教学如何在幼儿园科学、巧妙地纳入。通过对幼儿双语教学的认识和专家的指导,把双语纳入到课程以及生活的各个环节,并和适合结合的学科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学习
[摘要] 我们的课堂需要创新这样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点滴体会:在充分的实践中去创新、在兴趣活动中去创新、根据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多提几个“为什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观察机会。  [关键词] 科学课 创新能力 学生    我常常陪儿
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推广,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解决技校毕业生所学的技能与所用之间偏差,一体化课程教学可帮助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应该在培养有思想、有见解的创造性人才方面发挥作用。思想品德的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趋势,教师对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思想品德 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的向前发展就不可想象。”德国诗人布莱尔也曾说过:“最主要的是教会人们思
该文利用实验室试验和国产微型啤酒设备,对挤压膨化啤酒辅料与对照不膨化的传统蒸煮糊化啤酒辅料的对应醪液及其定型麦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膨化啤酒辅料与不膨化啤酒辅料
In May, the Oerlikon released the ninth issue of "The Fiber Year 2008/09", a world survey on textile and nonwovens industry, which describe in detail developmen
期刊
China will be the last virginsoil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world brands "China will be the last virgin soil for the rapid growth of world brands." predicted L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