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所爱,其名华夏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88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世将颓,临渊而侧的岁月里,有人身先士卒,扶大厦于将倾,诠释了真正的忧国忧民。而今五风十雨,国泰民安,我辈也当谨记“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铸就中国新的辉煌。
  “无论我走到哪里,你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歌。”——这首歌,名叫中国。
  何为爱国?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一份燃烧在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情感火苗,是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赤子之情;更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强烈愿望;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更是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视死如归。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身体力行诠释了爱国的内涵。
  如何爱国呢?
  让爱落地,做好自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责任,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更应该积极向上,力担责任。青春的底色是愛国,青春的支点是奋斗。青年,应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群体,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拥有“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的蓬勃生命力。
  青年是纯朴的、勤恳的、充满热血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新于老凤声。”身着黼蔀黻纪,吾辈披星戴月,无论是孜孜矻矻的“北斗女神”徐颖,还是京剧传承的“燃灯者”王珮瑜,抑或是志在星海的少年曹源,都展现出年青一代崭新的面貌和广阔的胸怀。
  然而我们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类“青年”,他们入不敷出、超前消费,虽不甘平庸,但又不思进取,荒废青春,消磨时光,最终陷入饱食穷民、浮躁迷茫的万丈深渊。
  依笔者所见,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应朴实谦虚而非趾高气扬,脚踏实地而非幻想空中楼阁,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仍旧立好精神,稳住志气,做新时代好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铸就华夏的美好未来。
  岁月翻过不同的侧脸,黑白文字间,如何也抑不住拳拳赤子心。那从心底喷涌的寸寸光阴汇成星星火点,时刻闪烁着赤凤的骄傲和光辉,掩不去,燃不灭。于黑暗中兀自跳跃,于传承中累积绵延,待时岁漪漪,赤色的惊臻,必将卷起一个巍巍的中华。
  情牵华夏,心系炎黄,我是龙的子孙,必定谨记生而为龙的模样,赓续华夏的灯火与辉煌。
其他文献
张存疑是个90后的年轻人,面临大学毕业找工作的难题。但现在的他却是一副憔悴的样子,这都源于他的存疑。从小张存疑的父亲便告诉他,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为好。张存疑也是这样去做了,于是就养成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的习惯,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存疑”!  张存疑在找工作时当然也十分小心谨慎,总是“存疑”。面对着人生方向的抉择与发展,严肃和紧张更是让小心的张存疑束手无策,甚至有些精神失常。但总有人会向张存疑伸出
2006年彭宇案第一次将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搬到了台面上,全民全网都在讨论: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往后十几年,此类讨论一直未曾停歇,且从帮助他人蔓延到食品、医疗、学术以及亲密关系中。某种程度上,中国社会已经演变成一个人人自危、人人自卫的社会。人们互相提防、互相欺骗,社会交易的成本急速提高,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变得愈发困难。  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的信任危机是长久诚信缺失酿成的恶果。诚信
烈日凌空,毒辣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柏油马路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层层热浪滚滚。终究是地面上的人们承受着这份炎热,汗液开始躁动起来,不听使唤、没有节制地从皮肤里拥挤出来,人们也不由变得沉闷而烦躁。  “你给我跑个五公里去!”妈妈的“魔音”突然在耳边炸响。又是锻炼身体的时候了,如果说清爽的日子里我还能将跑步自我安慰成是一种疏解,可如今炎热的日子里,跑步便成了炼狱呀!我自是无法拒绝,可也极不情愿。  真就
今日的世界充满着机遇与考验。若如游鱼一般自由自在,没有忧患意识,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落在对手的后面。人都有惰性,做事时都需要一点“刺激因子”。竞争,便是促进你前行的“催化剂”。  日本老渔民发现,向养着懒惰的鲈鱼的水盆中加入几条鲜活的沙丁鱼,能够促进鲈鱼的活动,使鲈鱼更加鲜美。鲈鱼效应使我们领悟到,对手使你的精力更集中,在危急时刻,对手会激发你的潜力,保你一命。没有了对手,人们仿佛就没有了前进的动
窗外,路人夹着公文包,匆匆走过;桌上,一杯清茶,氤氲着雾气,茶叶的清香,混杂着油墨的气息,令我陶醉。这是我最喜爱的旧书店,店里弥漫着悠长岁月里的温情,那是一种书香的沉淀。  洒满余晖的黄昏将至,我环顾四周,店里的顾客稀稀拉拉只几个,像是无边天际上零星的孤星,与这满室泛黄书籍竟有些相称。是的,这旧书店里的书大都上了年纪,很多都已经有残缺,纸页也依稀泛黄,皆是岁月的沉淀所留下的痕迹。我伸了个懒腰,走到
《淮南子·齐俗训》所载“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的故事,表现出数千年来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中的义利观。二者本心都是求义而拒利,为何孔子的看法却截然不同?这实则说明了在义与利的天平中,其平衡往往取决于现实和人性。  义利观本身是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事之所宜也”即为义,是儒家特定的伦理规范与道德原则,是儒者心中至高无上的追求;“人之用曰利”即为利,多指物质利益和私欲追求。乍一看,“利”字往往不
思绪飘忽到那处,湖面平静得倒映山岚,一叶渔舟,几粒人影,不远处一片白墙红瓦,几株红杏伸出墙来。这缥缈的仙境,原是外婆的画。  打我记事起,外婆在我心中便是一个顶尖的传奇人物。整个房间的墙面都挂着她的画作,像一件挂满勋章的将军军服。我忍不住央求:“华痴,教我写字画画吧!”她的笔名叫华痴般般,上海话翻译过来的。“学什么?你笨手笨脚的。”  那时候,我常见外婆练习书法。当时我人小,桌子又那么宽,视线也才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追求细节的作家可以让一部作品变得丰富多彩,注重细节的科学家可以更高效地探索未知世界,促进科学的发展。忽视细节,则会酿成惨剧,甚至导致一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可见,细节可以决定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使作品的内容更丰富,逻辑性更强。在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细节打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夏日的晚风,吹过城市又吹过我,月亮接替了太阳的工作,似乎是有一些疲惫。或许是白天的气温太高,也许是长久的工作,我不得而知。云像一层薄薄的雾,掩盖住月光,夜晚又黑了一层。  灯下,我正在与数学卷子中的导数鏖战和搏斗,再给我一刻钟的功夫,就可以攻占这座堡垒。时间没能给我这个机会,反倒跟我开了一个玩笑。灯灭了,那座堡垒也成为了如梦幻影,一触即逝。  “吱吱”一声,木门被推开了,一束光照进来,因为灯光而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小我们守着这条规则长大。好规矩的确有其裨益,能稳定秩序,培养规则意识。但于青年,与其循错规蹈劣矩,不如打破陈规陋习,破壁之后方能见洞天外繁星闪烁。  世人有时荒诞,一边高谈阔论“少年强则国强”,一边却苛责那些真正敢于“出格”的青年。前段时间,某大学开学典礼上,一名新生自告奋勇上台讲演,因为未经安排,新生这突然的举动被广大网友指责成不合常规不懂规矩。何其可惜!青年都懂得“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