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qi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就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教育主管部门也三令五申,严禁教师直接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伤害的后果教师们也心知肚明:对学生造成伤害较轻者通报批评,对学生造成伤害较重者受到刑罚处罚。但这些法规及处罚并没能阻止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如何攻克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这一"顽疾"呢?下面是笔者对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两大方面的看法,以供商榷。
  一、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成因
  (一)侥幸心理暗中作祟个别教师以身试法
  1、违纪违法手段高。不少教师明明知道体罚学生违纪违法,却自认手段高明、隐秘,无人知晓,背地里进行体罚,就是查起来,还可来个死无对证,死不认帐。
  2、自持有"理"心不虚。认为自己的心是好的,只不过是好心办了坏事,问题不大,何况自己还相对于学生是强势群体,自然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3、家长授意壮了胆。"严是爱,松是害"的观念还很流行,不少家长都要求教师管严些,教师认为体罚学生似乎是"分内之事"。
  4、"敲敲打打"无所谓。不少教师认为敲一敲,打一打,给他个警告,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况且别人就没事,自己也不会那么倒霉。
  (二)处理不严变相放纵考核失察监管不力
  1、教师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身正为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也便于教师今后开展工作。处理时难免处理不到位,有护短心态。
  2、体罚学生被视为责任心强。在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心中都会认为体罚学生的老师工作责任心都较强,且教学效果好,自然一美遮百丑嘛,只要不出大事,随他去吧。
  3、学校的领导睁只眼闭只眼。"不管黄猫黑猫,能管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只要能把学生管住,教学成绩好,不给领导添麻烦,就是好老师。
  4、受罚学生及家长显得无奈。他们都认为,"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算了吧。
  (三)传统影响根深蒂固不体罚就不是"好老师"
  1、不体罚学生遭尴尬。有一位教师因从不体罚学生出了名,学生都不怕他,故意与他对着干。不久,学生及学生家长都公开要求学校换人。
  2、体罚在斗争中成长。目前的教育现状仍是讲"颗颗"、"米米",不少教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采用了"拔苗助长","强人所难"。有"压迫"就有反抗,就有斗争,有斗争自然就离不开体罚,尽管它不彻底、不合法,但体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最快的方式。
  (四)学生行为更显"猖狂"教者无奈亮"杀手锏"
  1、学生"懒"病很突出。据调查占学生人数的10%-30%不等,農村学校相对较多,不采取措施就不完成作业,甚至不学。而面对有些老师把学生"管住"(体罚)了,考试分数就上去了的残酷现实,给了很多老师更大的挑战。
  2、故意捣乱、对抗多。现在的中小学生攻击性很强,面对老师的善意劝阻,只会让这些无知的学生认为是老师无能。没有顾及教师的权威与尊严,学生一意孤行。
  (五)教师心理问题严重导致教育行为失控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表现有: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敌对;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躯体表征;心理和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异常。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其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关注教师的教育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改善教师的内心状态,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二、治理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笔者提出如下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监督机制建设狠抓"维权"预防网络
  1、强监督,各校设立"维权机构"。由法律服务机构、家长委员会、教代会、学生会联合组成学生维权监督机构,向社会公开维权内容,维权热线电话,单位地址和负责人,做到机构人员落实、维权效果落实和档案资料落实。
  2、重维权,聘监督员提供援助。
  3、畅渠道,"侵权案"的信息收集。
  4、严惩处,促使教师以之为戒。
  (二)结合体罚现象特点实行评价动态管理
  1、确立领导监督制。组长、副组长随时抽查,临时深入各班"突然袭击",检查教师体罚学生的情况等。
  2、领导检查定时制。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对教师进行定量与定性评比相结合的评定,记录教师在道德中的成绩和不足。
  3、实行教师间自评。以年级(或教研组)为单位实行先自评后互评,找到教师间被忽略以及容易忽略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4、实行学生评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以班(或年级)为单位评价教师,并让学生提出对教师的要求。
  (三)注重教师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1、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校利用继续教育的形式让教师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师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并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调适和训练。
  2、建立心理检查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建立档案。使教师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完善自我。
  3、设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鉴于有些教师碍于脸面或虚荣性等原因,故采用咨询热线、信箱等方式,进一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四)定期举行"拍案说法"构筑正确育人防线
  1、开"拍案说法"专栏,加强法制教育。
  2、树立正确育人观,促"角色转变"。
  3、学习课堂控制艺术,获取恰当方法手段。
  (五)学生违纪惩戒"立法"减轻教师管理危机
  长期以来,有些"教育专家"认为既然是"教育",就是"和颜悦色"、"润物细无声"、"循循善诱"。但许多老师显然还没有修炼到面对"猖狂"的学生时能够"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当一些学生光靠说服教育很难奏效、甚至无效时,在教育中恰当运用一定的手段加以惩戒是完全必要的。
  (六)通过理论实践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理论学习--提高。
  2、实践活动--促变。
  综上所述,教师体罚学生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是违背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的,是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的。因此,广大教师应该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尊重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和人格尊严,杜绝体罚学生的行为,塑造良好的师表形象,适应时代赋予教师的更高的要求。
其他文献
工会宣教工作是宣传党的思想、发挥工会教育职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工会宣教工作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工会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观念滞后、内容陈旧
班级管理中,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严明的班干部队伍,良好的学习环境等都至关重要。但要形成一个全面发展,健康向上的班集体,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评。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不恰当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去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要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使学生真正提高认识
【摘 要】从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孩子的学习进步,得益于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是所有家庭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总是能够从阅读中发现无穷的乐趣。看着书,他会因书中话语的诙谐幽默而哈哈大笑,也会因书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而感叹流泪,她喜欢看书,甚至对阅读入迷,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来她就不会需要在家长的催促与辅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的诚信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
多年来,广大女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岗位上踏实工作、敬业奉献,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女同胞在“解放思想跨越发展”思想的引领下,更加发愤图强,全校师生团结奋进,体现了我们女教师不甘平庸、自勉勤奋的精神风貌!  我们作为女性,比男同志们承担着更多的角色,不仅撑起了半边天,甚至比男人还要辛苦。作为母亲、女儿,我们要教育培养好的孩子,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可是我们没
内容摘要:初中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多方面的,我主要是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计划性学习能力的培养。2.课堂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3.学生作业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4.家校联手共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  关键词:培养 自律 自觉 主动 反思 快乐 放飞  初中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绝大部分学生从学习到生活基本都是家长和老师管理,自我管理能力差。但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可塑性强,
摘要: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很多教师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心理不健康。本文就此分析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着重谈论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健康的互赢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 关系 共赢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先。教师作为学生“三观”形成和未来发展的引路人,其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长久以来教师被誉为“园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