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Quatrix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IOL眼调节幅度及IOL眼高阶像差随调节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6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性白内障术后植入Quatrix非球面IOL的患者32只眼 (试验组),AR40e IOL植入患者35只眼 (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 (UCVA) 、最佳矫正远视力 (BCVA) 、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及最佳远矫近视力等情况。所有IOL眼在生理瞳孔状态下,使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分别测量4.0 mm瞳孔时,调节松弛和主观最大调节幅度刺激下,全眼和眼内高阶像差值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瞳孔、年龄等影响伪调节力的因素,分别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UCVA均≥0.39 log MAR;随访期间BCVA均≥0.09 log MAR。术后3个月,对照组UCVA为 (0.30±0.12) log MAR,BCVA为 (0.05±0.10) log MAR,试验组分别为 (0.28±0.11) log MAR和 (0.07±0.11) log MA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0.558,0.371;P=0.579,0.712) 。对照组的未矫正近视力为 (0.92±0.35) log MAR,最佳矫正近视力为 (0.15±0.11) log MAR,试验组分别为 (0.52±0.18) log MAR和 (0.05±0.08) log MAR,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710,1.572;P=0.022,0.036) 。术后3个月试验组平均主观调节幅度为 (1.41±0.57) D,大于对照组的 (1.18±0.7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64,P=0.027) 。在视远调节松弛状态下,对照组患者平均眼内球差为 (0.036±0.012) μm,试验组为 (0.018±0.009) 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97,P=0.041) 。在视近调节刺激下,试验组患者眼内球差RMS值向负值方向发展,出现由正变负,由小变大的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774,P<0.01) 。对照组患者眼内球差未出现明显变化。对照组和试验组的眼内彗差在4.0 mm瞳孔直径下,均表现出随调节出现的由大变小的变化规律。在调节刺激下,试验组眼内彗差RMS值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t=2.346,P=0.037) ;而对照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4.529,P=0.128) 。
结论早期观察结果显示Quatrix IOL植入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患者在具有较好远视力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视近能力;在调节过程中,Quatrix IOL眼高阶像差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39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