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喧闹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sorr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喧闹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一种是精神的。物质的是耳中听到的各种噪音,高音喇叭声、鞭炮声、汽车行驶声,这些声音是外界的喧闹;精神的是浏览网页,看到各类新闻,看自己博客的反应,这些是内心的喧闹。
  人要想过宁静而富于原创力的生活,就要尽量躲避这些喧闹,尽量把它对内心的干扰降到最低。
  当人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最怕外界的噪音。叔本华曾经因为噪音与邻人发生冲突,几乎惹上了官司。这种需求对于从事一般行业的人来说往往没有,所以人们大多对此浑然不觉。我的住所旁有一个小超市,经常用高音喇叭放送歌曲,每当在院里散步时可以听到,心中暗暗庆幸,我住的那栋楼离它有段距离,恰恰可以躲避这噪音。因为小区是由一个旧村改造的,村民搬去了旁边为他们建的几栋楼房,但是农村的高音喇叭文化还在,常常会放送歌曲和广播通知,尤其到节假日举办活动时,更是不管不顾,锣鼓喧天。只能怀着侥幸心理,挑不闹的时候读书写作。幸亏每天广播频率不太高,否则真是痛苦难当。
  除了来自外部的物质噪音,还有源于内心的精神噪音。最典型的就是上网浏览,尽管对于各种奇闻异事打架斗殴的事情,我从来不看,但是有时会看看对我文字的反应,一看之下,內心就大受干扰。因为人们的观点从来不一致,这个说,你写得真是太好了,我爱你,我喜欢你;那个说,你写得真是太糟了,我恨你,我讨厌你。前者让我增加自信,沾沾自喜;后者又让我自暴自弃,万念俱灰。最后,只好尽量不去看,结果我博客的评论栏总是很快从几百增加到几千,现在早都过了万,就因为我总是不去看。
  为了保持内心的宁静,为了能够读书写作,我决心尽我所能躲避物质和精神的噪音,为自己营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小环境,使我的心能够像山间的鹰隼,自由而宁静地翱翔。
   (常朔摘自作者博客)
其他文献
最近读周作人先生的《苦竹杂记》,常常沉醉于“开卷有益,掩卷有味”的佳境中。而其中趣味,恐怕也唯有阅读方能觅得。   周作人先生是很看重“趣味”的人,他认为这是美也是善。在《笠翁与随园》一文中,他坦言:“我很看重趣味,以为这是美也是善,而没趣味乃是一件大坏事。这所谓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拙、朴、涩、重厚、清朗、通达、中庸、有别择等,反是者都是没趣味。”在他看来,袁枚的“印贪三面刻,墨惯两头磨
帕瓦罗蒂是人人皆知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被誉为“高音之王”。他生于意大利摩德纳市一个酷爱音乐的普通家庭,父亲是面包师,母亲是雪茄烟厂女工。  小时候,帕瓦罗蒂就表现出歌唱的天赋。有一所专门招收贵族子弟的音乐学校校长看中了他,破格招收了他,并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待人友善,只是有些自卑。  那年期末考试,帕瓦罗蒂又得了总分第一,校长当众对其大加赞赏。几个纨绔子弟带头起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