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千钧的启示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kj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校长,怎么办呢?我实在拿那些刺儿头没招了!”
  一天下午,刚下第三节课,年轻的刘燕老师急匆匆走进我的办公室,满脸通红,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怎么了?”我不急不慢地问。别人越是性子急,我反而越拉长声音,为的是使对方尽快冷静。
  “你说,我在班上对自习课纪律强调N遍了,训也训了、哄也哄了,那几个调皮的学生老是劣性不改!刚才自习课,我离开片刻,班里乱成一锅粥。”
  哦,是这么回事!明白了。说实在的,我很欣赏刘燕老师的敬业精神,本学年当六年级三班的班主任,小刘几乎整天待在班上,治班严字当头,那几个比较混的学生对她敬而生畏。刚接班时班级纪律不大好,现在强多了。
  “学生出现反复,很正常,不要心急。”
  “这帮学生太让我失望了,他们屡教不改!我该咋办呢?”小刘的泪水夺眶欲出。
  “你别急,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示意小刘坐下,讲起了近几天读过的万玮老师所著《班主任兵法》里的一个故事,故事情形和刘燕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
  某晚自习,正在教室巡回指导的万老师接到学生家长电话,为不影响纪律,从教室出去到办公室回话。在办公室回话期间,隐约听到本班教室传出吵闹声,声音越来越大,忍不住就中断电话,怒气冲冲赶回教室。正当学生诚惶诚恐预备承受老师的雷霆之怒时,万老师却痛心说自己不是个好老师,没有让同学们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决定罚站自己一小时,反思自己的失误。
  就这样,当着学生的面,万老师面朝室外,一动不动站了一小时!时间好像特别漫长,在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一小时,全班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从吃惊到不安,从不安到内疚,从内疚到敬畏……自此后,自习课纪律出奇地好!即便偶有学生冒出句话,就有学生悄声提醒,被提醒的人立马改正……
  见小刘听得入了神,我说:“原本是学生的错,常理下,批评学生天经地义。万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执意惩罚自己。这样来一招,居然根治了自习课纪律时好时坏的‘顽疾’!你想想看,万老师这一招里有哪些学问?不要急着回答我,想好了再跟我说。”
  第二天早晨,小刘找到了我,高兴地跟我说,昨天考虑了一夜,终于想通了!万老师这里面学问大着哩。
  “哦?说说看。”我递过椅子,示意她坐下说。
  “学问一:熟谙学生心理。引发内疚、产生内需,是教育的长久之道。明明是学生的错,但老师因为‘屡教未改’而归咎自己。在学生看来分明是老师太爱学生了,爱极生怨,怨自己!人本善良,万老师的做法自然引发了学生的内疚情绪,唤醒了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真善美。有内疚就有痛改前非的内需,这比来自外部的批评说教更有效,也更持久。
  学问二:身教重于言教,‘做到’比‘说到’更有力。万老师一动不动坚持一个小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保证自习课纪律,只有不想做,没有做不到’的道理,使学生心服。‘心服’永远高于‘说服’。”说罢,她自豪地看着我。
  我突然感到小刘成熟多了,“还有没有别的?”我问。
  “好像还有,但是说不出来。”小刘不好意思地说。
  我说:“其实,万老师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将学生的错归咎于自己,多找找自己的不是,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和谐、幸福。其实你是一位好班主任,假以时日,你的工作一定会更有经验、更出色。”
  “张校长,谢谢你的鼓励,我会的!”随着一连串爽朗的笑声,小刘轻盈地走出去了。
其他文献
我的一个得意门生王海洋,尽管他十分优秀,但时不时犯点孩子们惯犯的小错误。  有一段时间他经常在作业上偷懒,今天做题缺步骤,明天少交一门作业,后天说作业放家里忘带了。有那么三四次以后,我意识到他在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我不但要让他家长了解这种现状,还要联合起来敲打他一下。这一次他又说作业忘家里了。我没动声色,悄悄给他妈妈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妈妈专程给儿子来校送一次作业,一来借机教育王海洋,二来“杀一儆百
对于惩罚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经常运用哪些手段,而且要反思其成效如何,包括对哪些学生有效,对哪些学生无效。有些方式可能对多数人都奏效,如暂时隔离,但也有例外,而有的方式可能只对个别人适用。  惩罚要限于可以有所改进的行为,如学生上课说话、作业马虎等,而学习结果及方法方面的问题不宜运用惩罚,如学生回答问题错误、解题步骤方法不对等方面的问题,采用批评、斥责、羞辱等方式可能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