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张图,测出你的惰性有多大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_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通常会把这种不同程度的“懒”以惰性的大小来区分。那么问题来了,你的惰性有多大呢?在“懒癌”来袭的时候,你又会选择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道心理测试,来找出答案吧!
  【问题】请看下图,你觉得它像什么?请从图下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答案。

  A.轮椅 B.时钟 C.蚂蚁的头 D.哨子
  测试答案
  选A:想偷懒但不会偷懒的人
  你大概率是一个就算有时候想偷懒,但也无法偷懒的人。虽然你有想要偷懒的心,但你总会因为内心的抵触而放弃,最终选择继续努力学习或者工作。你是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想偷懒的心思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比较认真,会比较在意周围人的评价。你会担心,如果过于顺从自己的心情行动的话,会被周围的人认定自己是一个工作不得力的人。
  其实,因为你每时每刻都在努力,有时候你也会累得想偷个小懒。但强大的意志力告诉你,你还是要咬牙坚持,不能懒。这样内心强大的你,在当下已经很难一见了。相信你很快就能创出一番成就来!
  选B:会找借口偷懒的人
  也许你心中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你有时会克制自己,不能总是因为想偷懒而偷懒。但更多的时候,为了消除这样的罪恶感,你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让自己偷懒得心安理得。
  这种类型的人,有点“随心所欲”。当产生想偷懒的心情的時候,你会把这样的偷懒视为“片刻的休息”。只是,这样的借口用多了,大家也就都察觉到了,你是个时不时就会偷懒的人。
  虽说劳逸结合很重要,但是,对于这个“劳”与“逸”的掌控度,你可要把握好哦。不然,平时这么努力的你,反而被误解成一个总爱偷懒的人,可就不好了。
  选C:会在适当时间偷懒的人
  你是个会偷懒,但懂得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适当偷懒的人。这种“偷懒”,实际上也算不上是偷懒,顶多算是一种作为“奖励”的额外休息罢了。你不会勉强自己,善于享受生活,如果觉得自己有点累了,就会休息片刻,然后重新振作——休息,是为了达到之后的更高效率。
  你算是比较佛系的人,平时工作最多也只会使出七分力。你并不认为拼命努力就是有意义的,认为稍微对自己宽容一点,只要努力过了就好。毕竟,在你看来,只有充分休息过后,才能换来更高效率的工作成果。
  你不会逼迫自己,平时很从容,生活也是很轻松的。在你看来,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不可能只属于工作。你朋友很多,兴趣爱好也很多,是一个很会享受人生的人。
  选D:容易被爱偷懒的人利用的人
  你自身是一个几乎不会偷懒的人。一来,你有点看不起偷懒的人,暗地里会觉得“这些人怎么这么懒”;二来,虽然有时候你也会累,但你会怕自己的偷懒被别人发现,出于不敢,你也不会偷懒。
  这种类型的人本质上是“胆小鬼”。你总是没有勇气拒绝他人的要求,也不会表现出对某些行为、某些人的抗拒、抵触。反而是这样的你,很容易被爱偷懒的人盯上。
  你往往会被拜托充当跑腿的角色,或者会出现被强行加大工作量的情况。那些爱偷懒的人就是抓住你不会偷懒的特点,所以会经常给你带来各种烦恼。如果这样的事情再发生的话,不妨试着果断地拒绝一次吧。别总被有心人利用了。
其他文献
人生中的“小确幸”之一,就是在一次争吵中大获全胜。把对方怼到哑口无言的那一刻,欣赏着他气急败坏的样子,你依旧面无表情。但在场的各位都知道,你在狂笑。  而相对地,一场吵架中气焰逐渐熄灭的一方,会在结束后的某个时间、某个地点,不止一次地深刻反省:为什么我没发挥好?  “吵架没发挥好”的确算得上生活中的众多遗憾之一。它像一根刺,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总是莫名地让你想起,那天那些本应说出口却没想到的话。  
期刊
记忆里,母亲有一双美丽的手,却不善女红。纳鞋底时,常把针尖扎到自己的手上,但她依然要勤勉地纳,因为有三个顽皮小儿等鞋穿,待手艺渐渐娴熟起来,她的手也渐渐地变了形,她自己都笑,自嘲说:“这是人手吗?”  现在的她,虽身姿老丑,却不管不顾地在街上行走,她到建筑工地捡砖头瓦块、破铜烂铁,到商店酒肆门前捡包装盒和啤酒瓶子。  儿女们纷纷劝阻,说,您腿脚已不灵便了,应该养在家里。母亲说,正因为腿脚不灵便了,
期刊
妒忌和贪婪是天生的,对于成事者一生的日常,我们如何面对它们反而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如何正确管理妒忌和贪婪,才是一生的修行。  我的母亲大人——这位八十多岁的“大飒蜜”,大到国情舆论,小到垃圾分类,总有些许看不惯的地方。我问她:“你已经这么大岁数了,你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欲望、这么多的貪婪、这么多的妒忌?”  老太太说:“我有欲望,说明我活着。我如果哪天什么都不想了,不妒忌了,不贪婪了,可能我也老年痴呆
期刊
《聊斋》中有一则《狂生》的故事,读之常能拨动心弦。  济宁有个狂放不羁的书生,家贫如洗,很爱喝酒。新上任的刺史喜欢喝酒,常找狂生对诗饮酒,两人在清风明月中吟诗,觥筹交错里共醉,成了酒友。很快,方圆几百里都知道狂生是刺史身边的红人,一些有冤屈、要打官司的人,给狂生送点酒肉,请他帮忙在刺史面前说情。狂生讲义气,常利用与刺史饮酒对诗的机会,巧妙地替人讲情。头几次,刺史给了狂生面子,次数多了,就有些烦。一
期刊
1  周五放学,儿子兴冲冲地攀住我的肩,说:“下个月科技馆有航模表演,我们一起去看吧!”  我婉言拒绝:“这样的事,你最好与同龄朋友分享。”  他有些为难:“可是,我还没找到这样的人。”  看着我疑惑的眼神,他一口气说下去:“他要聪明如诸葛亮,在篮球场上像科比,在我有难时像关羽!”  这时,我的心里开始隐隐有种不安:儿子越来越依赖我,越来越孤寂,我成了他唯一的朋友。不,我必须让他学会与同龄的孩子交
期刊
真是奇怪。从第一次看到她后,此后每天,都会遇到她。大概十一点,我放学回家路经的商城十字路口。  她看上去有70多岁,灰色衣服,鲜亮的红围巾,湘色套头毛线帽子。她个子不高,下巴垫在手背上,趴在路口的铁栏杆上。看着人来人往,一动不动。  风大时,竟也在。  一天,我好奇心作祟,索性装作很随意地站在她的旁边,趁机搭讪。“老人家”三个字刚送出口,她就快速地转过身,面向我,一脸惊喜,是沉寂久了终于被呼唤的感
期刊
記得有一年梅雨季节,老家连下了二三十天雨,月底最后几天,家中不仅没粮、没盐、没油,连野菜也没了,甚至连煮饭的柴火也没了,既没有米下锅,也没有柴生火。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下顿饭又没有着落。陶渊明所感叹的“瓶无储粟”,比起我家当时的惨况只是小儿科。  我和弟弟经常向邻居借盐、借油、借米、借柴火,但每次都只借一样,很少出现样样都要借的情况,这次家里真的已经山穷水尽了。  弟弟比我小六七岁,他哪知道家中粒米
为了预防新冠肺炎,编辑部众编辑陆续接种了疫苗,只有出差在外的磊编未能接种。  这天,出差返回的磊编预约了下午的疫苗接种,去打疫苗之前在办公室内非常紧张地问大家:“接种疫苗之后是不是不能洗澡?打针疼不疼?会有什么不舒服的反应吗?”许老师说道:“磊编,我告诉你接种疫苗之后的反應吧。这个反应好像挺多人都有。”磊编问:“是什么?”许老师答:“特别多的人打完疫苗后都爱发朋友圈炫耀。”  同学们,你们那里有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