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和康熙是真爱吗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agyu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宫廷灰姑娘卫琳琅与霸道总裁康熙为观众送上了一部花样虐狗大戏!郑爽饰演的良妃在史上确有其人,她为康熙生下的儿子名叫胤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步步惊心》里的八阿哥!那么,真实的历史中,良妃到底是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与康熙荡气回肠地“爱过”,还是像《步步惊心》中那样只是个不受重视的普通妃子?
  关于康熙和良妃的关系,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说法是两人绝不像小说和电视中那样恩爱,因为在《清圣祖实录》里,明白无误地记载着康熙曾经说过:“(皇八子胤禊)系辛者库贱妇所生。”字里行间透露出深不见底的恶意。因为《步步惊心》这部剧,这个说法广为流传。
  但是问题来了,这句话,康熙很可能根本没说过。史学讲究的是孤证不立,而除了《清圣祖实录》,目前尚无学者找到其他相应史料证明康熙曾经对良妃有过如此恶毒的评价。
  那么《清圣祖实录》是本怎样的史书呢?所谓“实录”就是有专人每天近距离观察皇帝的日常起居,然后记录成文。一直以来,《清圣祖实录》被视为研究康熙朝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但实际上康熙曾改过他爷爷的实录,到了雍正和乾隆,对史书的改动就更加嚣张了。雍正朝闹得沸沸扬扬的吕留良、曾静案,在《清圣祖实录》里几乎删改殆尽,不见踪迹。这使后来的清朝研究者无不瞠目结舌。连“雍正一生粉”某大学教授也曾很客观地感叹:“雍正爱改史料,实是一个大毛病。”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清圣祖实录》中所说“贱妇”良妃的儿子,正是九子夺嫡时雍正最大的对手八阿哥。因此,雍正有很大的动机去抹黑八阿哥的身世(事实上他也这么干了)。
  由此可见,《清圣祖实录》可信度不高,康熙不太可能会恶毒地说良妃是“贱妇”。相反,整个康熙朝的几位妃子,也只有这位良妃,在去世后得到了康熙的亲自祭祀并留下祭文,而“良”很显然不是恶谥。
其他文献
《容斋续笔》中记载,南宋的大酒楼挑大旗,小酒馆挑小旗,至于那些穷乡僻壤的鸡毛小店,连旗都没有,只在门口悬挂一只瓶子、一个瓢,或者斜插一把扫帚。瓶子是盛酒的,瓢是舀酒的。  酒馆门口用酒瓶和酒瓢做标志,很好理解,可是为何要斜插一把扫帚呢?因為乡野小店本小利薄,多半售卖私自酿造的土酒,酒体浑浊,还漂浮着没有完全分解的米粒,唐朝诗人美其名曰“绿蚁”,宋朝诗人恶趣味,把这些漂浮的米粒叫作“浮蛆”。  绿蚁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有11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叫王宗衍。按道理,王宗衍是最没可能继承帝位的,可他生來就有一个奇处,长得“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王宗衍他妈抓住这个优势,请了个相士游说王建,说这孩子的面相大富大贵,又请王建的心腹宦官在一旁鼓动。王建年老糊涂,就这么把王宗衍立为太子了。王建死后,王宗衍顺顺当当地继承帝位,改名王衍。  王建给儿子留下的局面还是不错的,其时中原陷入战乱,民不聊生,前蜀虽
大荒之中,有山名朽涂之山,青水穷焉,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日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  ——《山海经》  天光随章尾山谷里烛阴缓睁的金黄双眸而变亮,云雨山正是炎夏时节。不久前大禹治水,在此砍伐树木,发现一块红色岩石,石上长着一棵栾树,黄树干,红枝条,青叶子。此刻因为时节,有几分萎蔫。  “倒是一棵好树。”款步走来的白袍男子欣赏的目光和着月色缓缓落在它身上,许是不忍,弹
清朝时一个富商来到扬州,打算选一位貌美的女子当小妾。当地一个老太太有个“女儿”,才十四五岁,相貌姣好且擅长各种技艺。富商对她一见钟情,以重金买回此女为妾。洞房之夜,富人发现此女原来是男儿身,大怒之下逼问,才知晓原来是老太太让貌美的家僮男扮女装来骗婚的。第二天一早,富商让家人去找老太太算账,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富人懊恼无比。  而另一位游士更加悲摧,他花重金在广陵(今江苏扬州)纳了一房小妾,此女精通
课本上常讲马克思一辈子穷困潦倒,生活惨淡,其实马克思幼时家境相当不错。  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家中排行老三。在马克思出生那年,他的大哥不幸夭折,马克思于是成为长子,备受父母疼爱。  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才能出众的犹太律师,精通多种语言,学识渊博,母亲出生于荷兰犹太裔贵族。他的姨妈在荷兰嫁给了一个商人——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因此,马克思在踏入社会之前,虽不是今天常说的富二
在世人心中,孔子是个好脾气的老人家,很少说别人的坏话,但他批评起鲁国某个“前辈”毫不留情。因为比“前辈”晚生了一百多年,他只能在书里骂得起劲。这个倒霉的“前辈”就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臧文仲。  臧文仲是辅政重臣,先后为鲁国四代君主卖命四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孔子为什么对他频翻白眼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导火索是柳下惠,就是那个“面对美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只要臧文仲和他发生矛盾,孔子必是坚定的“
“东北王”张作霖出身土匪,大字不识一个,脏话不离口,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老粗”。然而张作霖却粗中有细,善于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最终完成了从土匪到军阀的大业。  清朝灭亡后,袁世凯成了大总统,善于见风使舵的张作霖立即两次致电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坚决拥护袁世凯。袁世凯见张作霖这么识时务,立即任命他为陆军27师师长,驻守在奉天。然而,狡猾多疑的袁世凯对张作霖并不是完全放心,他总觉得这个“绿林好汉
章太炎为人不羁、蔑视世俗,有时甚至很刻薄,但他热心起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因声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章太炎被软禁在北京龙泉寺,袁世凯每月供他500元生活费,并给他派了一个厨师和两个差役。章太炎知道厨师和差役都是袁世凯派来监视自己的,便故意铺张浪费,要求他们每顿必须给自己做四道丰盛的菜。但这些菜,章太炎自然每顿都吃不完,花了多少钱也从不过问。这三人见章太炎对钱这么不上心,便经常克扣章太炎的生活费,后
唐朝腊八谁最开心?当然是满朝文武和边关将臣了。皇帝的赏赐铺天盖地,接得手软,然而任何金银细软都比不过一个小胭脂盒子。  唐朝盛世,妆容产品,潮流物什,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王公大臣也想用。虽然大家是男儿身,但日常外出,早朝仪表都还是很重要的。而宫廷秘制的胭脂就成了男性公务员们的节日福利了。  為什么大家如此看好御用胭脂呢?普世观点是,好的都在宫里。因此能得到皇上赏赐的胭脂,面子上是莫大的荣幸,心里
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借互市贸易的机会攻袭抚顺,获人畜30万,之后又全歼尾追的明军张承胤部,大明为之震动,朝野上下纷纷讨论“大剿、重创”,最后身体欠佳的万历下诏全国调兵作战。  萨尔浒之战前,明朝的兵力大致为:边军70万,京营10万,内地60万左右。其中边军有战斗力的大约为三分之一;京营选锋不足1万;内地的部队多数是治安水平,西南边疆有五六万可以作战。不算西南土司部队,大明可以作战的部队在3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