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口腔舌位的对比入手,抽取书写相同或相似的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分析其细微的区别,以期对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有明确的区分意识,并为学习中期的纠音者答疑解惑。
关键词:英语音标;汉语拼音;同形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5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7
前言
在对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中,发现学习者对于英语与汉语区别较大的音标掌握较为精确,例如/W/与/s/的区别等,但对于书写形式相同或相似的音标引不起注意,简单的以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进行替代,而这正是无法正确掌握英语发音的头号大敌。同时,在语音教学的书籍中,也发现很多以汉语拼音为蓝本的英语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容易上手,但却为英语发音的纵深学习造成隐患。本文从口腔舌位的对比入手,抽取书写相同或相似的英语辅音与汉语拼音声母,分析其细微的区别,以期对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有明确的区分意识,并为学习中期的纠音者答疑解惑。
1.英语辅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分析
根据英语音标,英语中有26个辅音;根据1958年发表的“汉语拼音表”,汉语拼音中有23个辅音(声母)。其中,英语英标和汉语声母中的16对辅音都是对应的。如下表(以下比较分析是以英语发音分类为基础划分的):
1.1 英语爆破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p/(双唇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轻轻闭合,压迫气流,使气流由口腔突破双唇而出,不振动声带。
汉语/p/(送气唇音、塞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和汉语“b”对比,冲开双唇的气流更强。
英语/b/(双唇音、浊音、送气)的发音和/p/大致相同,惟发音时,双唇要紧闭,压迫气流,使气流由口腔突破双唇而出,振动声带。
汉语/b/(双唇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和“p”对比,冲开双唇的气流更弱。
英语/t/(唇齿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将双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住上齿龈,憋气,然后稍稍用力将舌头弹开,不振动声带。
汉语/t/(舌尖中音、塞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和“d”对比,“t”的气流更弱。
英语/d/(唇齿音、浊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舌尖抵住上齿龈,憋气,然后稍稍用力将舌头弹开,振动声带。
汉语/d/(舌尖中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和“t”对比,“d”的气流更弱。
英语/k/(软腭音、清音、送气)发音时,双唇微张,舌后跟向上翘并抵住口腔上方的软腭部分,把气憋住,然后将气稍稍用力将舌弹开,使气流从口冲出,不振动声带。
汉语/k/(舌根音、塞音、清音、送气)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和“g”对比,“k”的气流更强。
英语/g/(软腭音、浊音、送气)发音时,双唇微张,舌后跟向上翘并抵住口腔上方的软腭部分,把气憋住,然后将气用力将舌弹开,使气流从口冲出,同时振动声带,发出如汉语拼音“g”或汉字“葛”的短促声音。
汉语/g/(舌根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和“k”对比,“g”的气流更弱。
综上可以看出:
/p//t//k/主要不同点:汉语拼音除了具备与英语辅音相同的音位、清音及送气特点之外,同时还承担塞音的功能。具体到口腔舌位上,多了“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这一动作,使得两者有了明显的不同。
/b//d//g/主要不同点:除了塞音方面的区别之外,汉英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送气方式上。汉语所呈现的几近不送气的清音状(气流比/p//t//k/更微弱),与英文发音规则中的清浊相反相对,是学习发音时容易踏入的另一个误区。
1 . 2 英语摩擦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f/(唇齿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上齿轻轻咬住下唇内侧,将气流从唇齿的缝隙轻轻吹出来,不振动声带。
汉语/f/(双唇音、鼻音、清音)发此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唇齿间摩擦出来,声带不颤动。
主要不同点:汉语带鼻音,没有英语的口型紧张。
英语/s/(齿龈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上下齿轻轻闭合,向外吹气,不振动声带。
汉语/s/(舌尖前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
主要不同点:上下齿轻轻闭合&舌尖接近上齿背。
英语/z/(齿龈音、擦音、浊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上下齿轻轻闭合,向外吹气,同时振动声带。
汉语/z/(舌尖前音、塞擦音、清音、不送气)发此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比“z”的较弱。
主要不同点:口腔位+塞音。
英语/h/(声门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嘴半张,上下齿亦张,舌头平放,不振动声带,向外呵气即成。
汉语/h/(舌根音、塞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来。
主要不同点:舌位区别大+塞音
1.3 英语鼻腔音、旁流音及延续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m/(双唇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紧闭,舌头平放,振动声带,气流由鼻腔出来。
汉语/m/(双唇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主要不同点:双唇、口腔内的紧张程度不同;英语外紧内松,汉语外松内紧。
英语/n/(齿龈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微张,舌尖上扬轻轻抵住上齿龈,振动声带,气息由鼻腔出来。
汉语/n/(舌尖中音、鼻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主要不同点:软腭下降;英语/n/比汉语音调略高。
英语/l/(齿龈音、边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要张大些,舌尖上扬抵住上齿龈,振动声带,气流由舌头两侧通过。
汉语/l/(舌尖中音、边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
主要不同点:汉语软腭上升,英语无。
英语/w/(双唇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向前突出,舌向软腭抬起,振动声带即成。
汉语/w/(舌根后音)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后缩,后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拢圆成一小孔。
主要不同点:开口度上汉语/w/比英语更小、更紧张;舌位上英语/w/比汉语更靠后,因此发音也更靠后。
英语/y/(硬腭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未开,舌尖轻轻抵住下齿龈,舌头中间的部位翘起,振动声带发音。
汉语/y/(舌尖前音)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前伸,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向两边展开,呈扁平状。
主要不同点:开口度相似,但舌位完全不同,英语舌尖向下,而汉语前舌面上升。
英语/r/(卷舌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张开并微微崛起,嘴型像发元音[u]的嘴形,舌尖上扬,与齿龈接近,稍稍卷起,振动声带,气流由舌头两侧出来。
汉语/r/(舌尖后、擦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缝间挤出,摩擦成声,声带颤动。
主要不同点:英语舌尖稍卷,接近齿龈;汉语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
2.英语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语元音与汉语韵母相对应的音素较少,但也不容忽视。如下表:
2.1 英语单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语/i/(前元音、短元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口形扁平;发音时没有摩擦;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约能容纳一小手指尖。
汉语/i/(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前伸,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向两边展开,呈扁平状。
主要不同点:由于舌位区别很大,英语/i/呈现发音靠前的特性,而汉语则靠近口腔的中后位置。
英语/e/(前元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口形稍扁;发音时没有摩擦;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约能容纳一个食指。
汉语/e/(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半合,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双唇自然展开成扁形。
主要不同点:由于舌位区别很大,发音也不同。英语/e/发音靠前,而汉语则居中,与英语/E/极为相似。
英语/u/(后元音、短元音)发此音时,舌尖离下齿,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双唇收圆,略向前突出。
汉语/u/(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后缩,后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拢圆成一小孔。
主要不同点:舌后接近的口腔位不同,英语/u/向后延伸更强,带动腹腔发音;汉语仅限于口腔内后音。
2.2 英语双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汉在双元音的发音方式是相似的: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过程中,第一个音长而响亮,并自然而连贯地向第二个音滑动,第二个音短而含糊;一般来说,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时,不到第二个音的发音部位,即告发音完成。然而,由于单个因素的发音方式不同,造成了英语双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发音差异。
英语/ai/由/a:/与/i/构成
/a:/(后元音、长元音)发此音时,舌尖离下齿,舌身平放后缩,抬高;五个元音中舌位最低;口张大,不圆唇,拉长;五个元音中开口最大。
/i/(见2.1)
汉语/ai/由/a/与/i/构成
/a/(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大开,舌头前伸,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
/i/(见2.1)
主要不同点:英语/a:/向后延伸更强,带动腹腔发音;汉语仅限于口腔内后音;英语/i/呈现发音靠前的特性,而汉语则靠近口腔的中后位置。这决定了在滑动过程,英语比汉语从后向前的幅度更大,口型变化也更为夸张。
英语/ei/由/e/与/i/构成
/e/(见2.1)/i/(见2.1)
汉语/ei/由/e/与/i/构成
/e/(见2.1)/i/(见2.1)
主要不同点:由于英语元音音素/e/与/i/同属于前元音,因此滑动幅度较小;而汉语/e/是个中央元音,滑动幅度较大。
3.总结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尽管英语音素与汉语拼音中有相同或相似的音素,但它们的发音却是不尽相同。不论是英语专业或是对外汉语的学习者,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曹恒林、蒋静.英语辅音与汉语辅音异同概论[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赖世雄.精准美国英语音标发音指南[M].长春出版社,长春:2000.
李莉.汉语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和对策.基础英语教育[J].2006(8):3-7.
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M].北京:2002.
http://www.goingker.com/KSHY/study.html[J/OL].
关键词:英语音标;汉语拼音;同形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2)11-015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2.04.047
前言
在对英语专业的语音教学中,发现学习者对于英语与汉语区别较大的音标掌握较为精确,例如/W/与/s/的区别等,但对于书写形式相同或相似的音标引不起注意,简单的以汉语拼音的发音方式进行替代,而这正是无法正确掌握英语发音的头号大敌。同时,在语音教学的书籍中,也发现很多以汉语拼音为蓝本的英语教学方式。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容易上手,但却为英语发音的纵深学习造成隐患。本文从口腔舌位的对比入手,抽取书写相同或相似的英语辅音与汉语拼音声母,分析其细微的区别,以期对英语音标和汉语拼音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初学者在学习之初就有明确的区分意识,并为学习中期的纠音者答疑解惑。
1.英语辅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分析
根据英语音标,英语中有26个辅音;根据1958年发表的“汉语拼音表”,汉语拼音中有23个辅音(声母)。其中,英语英标和汉语声母中的16对辅音都是对应的。如下表(以下比较分析是以英语发音分类为基础划分的):
1.1 英语爆破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p/(双唇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轻轻闭合,压迫气流,使气流由口腔突破双唇而出,不振动声带。
汉语/p/(送气唇音、塞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和汉语“b”对比,冲开双唇的气流更强。
英语/b/(双唇音、浊音、送气)的发音和/p/大致相同,惟发音时,双唇要紧闭,压迫气流,使气流由口腔突破双唇而出,振动声带。
汉语/b/(双唇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双唇闭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双唇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音。和“p”对比,冲开双唇的气流更弱。
英语/t/(唇齿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将双唇微微张开,舌尖抵住上齿龈,憋气,然后稍稍用力将舌头弹开,不振动声带。
汉语/t/(舌尖中音、塞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和“d”对比,“t”的气流更弱。
英语/d/(唇齿音、浊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舌尖抵住上齿龈,憋气,然后稍稍用力将舌头弹开,振动声带。
汉语/d/(舌尖中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尖的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和“t”对比,“d”的气流更弱。
英语/k/(软腭音、清音、送气)发音时,双唇微张,舌后跟向上翘并抵住口腔上方的软腭部分,把气憋住,然后将气稍稍用力将舌弹开,使气流从口冲出,不振动声带。
汉语/k/(舌根音、塞音、清音、送气)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和“g”对比,“k”的气流更强。
英语/g/(软腭音、浊音、送气)发音时,双唇微张,舌后跟向上翘并抵住口腔上方的软腭部分,把气憋住,然后将气用力将舌弹开,使气流从口冲出,同时振动声带,发出如汉语拼音“g”或汉字“葛”的短促声音。
汉语/g/(舌根音、塞音、清音、不送气)发音时,舌根抵住软腭,软腭后部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冲破舌根的阻碍,爆发成声。和“k”对比,“g”的气流更弱。
综上可以看出:
/p//t//k/主要不同点:汉语拼音除了具备与英语辅音相同的音位、清音及送气特点之外,同时还承担塞音的功能。具体到口腔舌位上,多了“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这一动作,使得两者有了明显的不同。
/b//d//g/主要不同点:除了塞音方面的区别之外,汉英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送气方式上。汉语所呈现的几近不送气的清音状(气流比/p//t//k/更微弱),与英文发音规则中的清浊相反相对,是学习发音时容易踏入的另一个误区。
1 . 2 英语摩擦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f/(唇齿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上齿轻轻咬住下唇内侧,将气流从唇齿的缝隙轻轻吹出来,不振动声带。
汉语/f/(双唇音、鼻音、清音)发此音时,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气流从唇齿间摩擦出来,声带不颤动。
主要不同点:汉语带鼻音,没有英语的口型紧张。
英语/s/(齿龈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上下齿轻轻闭合,向外吹气,不振动声带。
汉语/s/(舌尖前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尖接近上齿背。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声带不颤动。
主要不同点:上下齿轻轻闭合&舌尖接近上齿背。
英语/z/(齿龈音、擦音、浊音、送气)发此音时,双唇微张,上下齿轻轻闭合,向外吹气,同时振动声带。
汉语/z/(舌尖前音、塞擦音、清音、不送气)发此音时,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较弱的气流把阻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间,摩擦成声。比“z”的较弱。
主要不同点:口腔位+塞音。
英语/h/(声门音、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嘴半张,上下齿亦张,舌头平放,不振动声带,向外呵气即成。
汉语/h/(舌根音、塞擦音、清音、送气)发此音时,舌根接近软腭,留出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声带不颤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出来。
主要不同点:舌位区别大+塞音
1.3 英语鼻腔音、旁流音及延续音与汉语同形声母的比较
英语/m/(双唇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紧闭,舌头平放,振动声带,气流由鼻腔出来。
汉语/m/(双唇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闭合,软腭下降,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主要不同点:双唇、口腔内的紧张程度不同;英语外紧内松,汉语外松内紧。
英语/n/(齿龈音、鼻腔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微张,舌尖上扬轻轻抵住上齿龈,振动声带,气息由鼻腔出来。
汉语/n/(舌尖中音、鼻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鼻腔通过。
主要不同点:软腭下降;英语/n/比汉语音调略高。
英语/l/(齿龈音、边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要张大些,舌尖上扬抵住上齿龈,振动声带,气流由舌头两侧通过。
汉语/l/(舌尖中音、边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软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气流振动声带,从舌头两边通过。
主要不同点:汉语软腭上升,英语无。
英语/w/(双唇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向前突出,舌向软腭抬起,振动声带即成。
汉语/w/(舌根后音)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后缩,后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拢圆成一小孔。
主要不同点:开口度上汉语/w/比英语更小、更紧张;舌位上英语/w/比汉语更靠后,因此发音也更靠后。
英语/y/(硬腭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未开,舌尖轻轻抵住下齿龈,舌头中间的部位翘起,振动声带发音。
汉语/y/(舌尖前音)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前伸,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向两边展开,呈扁平状。
主要不同点:开口度相似,但舌位完全不同,英语舌尖向下,而汉语前舌面上升。
英语/r/(卷舌音、浊音)发此音时,双唇张开并微微崛起,嘴型像发元音[u]的嘴形,舌尖上扬,与齿龈接近,稍稍卷起,振动声带,气流由舌头两侧出来。
汉语/r/(舌尖后、擦音、浊音)发此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留出窄缝,气流从缝间挤出,摩擦成声,声带颤动。
主要不同点:英语舌尖稍卷,接近齿龈;汉语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
2.英语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语元音与汉语韵母相对应的音素较少,但也不容忽视。如下表:
2.1 英语单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语/i/(前元音、短元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向硬腭抬起;口形扁平;发音时没有摩擦;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约能容纳一小手指尖。
汉语/i/(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前伸,前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向两边展开,呈扁平状。
主要不同点:由于舌位区别很大,英语/i/呈现发音靠前的特性,而汉语则靠近口腔的中后位置。
英语/e/(前元音)发此音时,舌尖抵下齿,舌前部稍抬起;口形稍扁;发音时没有摩擦;上、下齿之间的距离约能容纳一个食指。
汉语/e/(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半合,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双唇自然展开成扁形。
主要不同点:由于舌位区别很大,发音也不同。英语/e/发音靠前,而汉语则居中,与英语/E/极为相似。
英语/u/(后元音、短元音)发此音时,舌尖离下齿,舌身后缩,舌后部向软腭抬起;双唇收圆,略向前突出。
汉语/u/(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开度很小,舌头后缩,后舌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拢圆成一小孔。
主要不同点:舌后接近的口腔位不同,英语/u/向后延伸更强,带动腹腔发音;汉语仅限于口腔内后音。
2.2 英语双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比较分析
英汉在双元音的发音方式是相似的: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过程中,第一个音长而响亮,并自然而连贯地向第二个音滑动,第二个音短而含糊;一般来说,由第一个音向第二个音滑动时,不到第二个音的发音部位,即告发音完成。然而,由于单个因素的发音方式不同,造成了英语双元音与汉语同形韵母的发音差异。
英语/ai/由/a:/与/i/构成
/a:/(后元音、长元音)发此音时,舌尖离下齿,舌身平放后缩,抬高;五个元音中舌位最低;口张大,不圆唇,拉长;五个元音中开口最大。
/i/(见2.1)
汉语/ai/由/a/与/i/构成
/a/(单元音韵母)发此音时,口腔大开,舌头前伸,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
/i/(见2.1)
主要不同点:英语/a:/向后延伸更强,带动腹腔发音;汉语仅限于口腔内后音;英语/i/呈现发音靠前的特性,而汉语则靠近口腔的中后位置。这决定了在滑动过程,英语比汉语从后向前的幅度更大,口型变化也更为夸张。
英语/ei/由/e/与/i/构成
/e/(见2.1)/i/(见2.1)
汉语/ei/由/e/与/i/构成
/e/(见2.1)/i/(见2.1)
主要不同点:由于英语元音音素/e/与/i/同属于前元音,因此滑动幅度较小;而汉语/e/是个中央元音,滑动幅度较大。
3.总结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尽管英语音素与汉语拼音中有相同或相似的音素,但它们的发音却是不尽相同。不论是英语专业或是对外汉语的学习者,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曹恒林、蒋静.英语辅音与汉语辅音异同概论[J].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赖世雄.精准美国英语音标发音指南[M].长春出版社,长春:2000.
李莉.汉语对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和对策.基础英语教育[J].2006(8):3-7.
王桂珍.英语语音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M].北京:2002.
http://www.goingker.com/KSHY/study.html[J/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