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等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原则进行概述,为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机 构】
: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常州213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探究酶的专一性、高效性以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等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原则进行概述,为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单元教学设计是一种介于课程规划与课时教学设计之间的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要研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目标、核心概念、关键问题、评价方式等要素.本文结合“细胞的分子组成”单元,通过内容确定、目标确立、任务—情境—活动和评价设计等,阐述了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
根据部分年轻教师课堂讲评时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本文列举了三道例题,梳理了习题讲评的回扣基础、直观事例、提炼升华等三种“点睛”方法,期望对年轻教师成长有所帮助.
在“有丝分裂”一节教学中,通过明确核心概念,丰富实践经历,关注深度思考,构建演示和体验模型、绘制和分析曲线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生物学课堂教学结尾是教师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生物学基础知识教学结束时所进行的提炼、概括、深化和评价,也是对接下来教学建立一定联系、进行必要铺垫的最后一个关键节点.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结尾艺术的五种形式.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中,通过课前的自主研学使学生感知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反射的类型.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以问题引领并借助实验视频,从现象观察出发,再经过严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反射和反射弧,进而区分反射的类型及意义.本节课通过问题化、活动化、探究化的教学设计,在课前、课上和课后使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打造生物学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新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取材于科技期刊文献.它们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并可以被转化为真实情境用于教学.本文探讨了转化的路径与各个环节的实施要点,从而实现资源的提炼、情境的创设与情境的修订.
在“蕨类植物”一节课的教学中,从真实情境入手,创设学生活动,通过引导学生用“假设—证据—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来分析和验证蕨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逐渐形成结构和功能观,同时认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用以指导生产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