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4次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林隙内种子的天然萌发情况进行观测,分析了林隙内幼苗的萌发数量、存活率及幼苗出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林隙中大多数萌发的幼苗存活
【机 构】
: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
: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黔教科2001028)、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科合J字[2007]2049)、贵州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致谢 野外调查中得到茂兰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2000级毕业生韦峥嵘、刘欣、高兰和龙明鼎等参加野外调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4次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林隙内种子的天然萌发情况进行观测,分析了林隙内幼苗的萌发数量、存活率及幼苗出现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发现:林隙中大多数萌发的幼苗存活率均较高,平均存活率达50%以上,林隙的形成,不但提高了喀斯特森林树种的萌发率,也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林隙中心、近中心、林隙边缘各区域幼苗的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山拐枣(Poliothyrsis sinensis)、多脉榆(Ulmus castaneifolia)等树种在林隙中心幼苗密度最大,圆果化香(Platycarya longipes)
其他文献
我国现行的大于1:50万比例尺的各种地形图,都采用高斯-克吕格(Gauss-Kruger)投影。高斯投影是等角投影,角度没有发生变形,长度和面积发生了变形。本文以0.5×0.5的梯形图幅为研究对象,研究面积变形随纬度的变化。
某船闸闸室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坞式结构,长度方向共分11个结构段,分段长度16.2m,每个结构段之间以及闸室与闸首衔接处均设置变形缝,分缝设置垂直和水平止水,止水均由紫铜片和橡胶
河道管理直接关系到城镇工农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河道管理,并促进工程管理现代化,更好地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度汛安全,安徽省风台河道局于20
对在四川省会东县发现的夏块菌(Tuber aestivum Vittad.)标本进行了鉴别研究,并与产自欧洲的标本进行了宏微观比较,同时还讨论了该种与相近种类的主要区别.
以一座主跨1218m的混合梁部分地锚式斜拉桥为例,研究了该桥型的受力性能。采用空间杆系模型建模,荷载工况考虑成桥状态、活载、温度荷载情况。